徐卫 发表于 2009-6-19 06:24

“当代徐霞客”18年遍访56个民族

<H3 id=artTitle>“当代徐霞客”18年遍访56个民族</H3>
<DIV style="FONT-WEIGHT: bold; TEXT-ALIGN: right"><A style="COLOR: #d40d04" onclick=viewComment2(); href="http://gzdaily.dayoo.com/html/2009-06/19/content_605966.htm###">&lt;查看评论&gt;</A></DIV>
<P class=infor><SPAN><A href="http://www.dayoo.com/" target=_blank><FONT color=#0000ff>大洋新闻</FONT></A></SPAN> <SPAN>时间: 2009-06-19 </SPAN><SPAN>来源: 广州日报</SPAN> <SPAN>作者: 鲍文娟</SPAN> </P>
<DIV class=text>
<DIV align=center>
<SCRIPT src="http://59.42.241.145/pub/news/gzrb/2009-05/12/A1_1.js"></SCRIPT>
<SPAN onclick="var xhr = window.XMLHttpRequest ? (new XMLHttpRequest) : (new ActiveXObject('Microsoft.XMLHTTP'));xhr.open('GET', 'http://59.42.241.145:80/adclick?sysid=1&amp;nodeid=4&amp;posid=242&amp;agid=261&amp;adid=281&amp;mid=261');xhr.send();" align="center"></SPAN></DIV>
<DIV class=textleft id=leftMedia>
<TABLE width=300>
<TBODY>
<TR>
<TD><IMG src="http://gzdaily.dayoo.com/res/1/1/2009-06/19/SZA4/res01_attpic_brief.jpg"></TD></TR>
<TR>
<TD style="TABLE-LAYOUT: fixed; WORD-WRAP: break-word"></TD></TR></TBODY></TABLE>
<TABLE width=300>
<TBODY>
<TR>
<TD><IMG src="http://gzdaily.dayoo.com/res/1/1/2009-06/19/SZA4/res03_attpic_brief.jpg"></TD></TR>
<TR>
<TD style="TABLE-LAYOUT: fixed; WORD-WRAP: break-word">  管祥麟在连州收集到的一件从来没有穿过的瑶族嫁衣。</TD></TR></TBODY></TABLE>
<TABLE width=300>
<TBODY>
<TR>
<TD><IMG src="http://gzdaily.dayoo.com/res/1/1/2009-06/19/SZA4/res05_attpic_brief.jpg"></TD></TR>
<TR>
<TD style="TABLE-LAYOUT: fixed; WORD-WRAP: break-word">库书兰的剪纸作品。记者 骆昌威 摄</TD></TR></TBODY></TABLE>
<TABLE width=300>
<TBODY>
<TR>
<TD><IMG src="http://gzdaily.dayoo.com/res/1/1/2009-06/19/SZA4/res07_attpic_brief.jpg"></TD></TR>
<TR>
<TD style="TABLE-LAYOUT: fixed; WORD-WRAP: break-word">库书兰的剪纸作品。记者 骆昌威 摄</TD></TR></TBODY></TABLE>
<TABLE width=300>
<TBODY>
<TR>
<TD><IMG src="http://gzdaily.dayoo.com/res/1/1/2009-06/19/SZA4/res09_attpic_brief.jpg"></TD></TR>
<TR>
<TD style="TABLE-LAYOUT: fixed; WORD-WRAP: break-word">管祥麟访问民间剪纸艺术大师库书兰。(由管祥麟本人提供)</TD></TR></TBODY></TABLE>
<TABLE width=300>
<TBODY>
<TR>
<TD><IMG src="http://gzdaily.dayoo.com/res/1/1/2009-06/19/SZA4/res11_attpic_brief.jpg"></TD></TR>
<TR>
<TD style="TABLE-LAYOUT: fixed; WORD-WRAP: break-word">  管祥麟在为观众介绍这些民族工艺品背后的故事。</TD></TR></TBODY></TABLE></DIV><FOUNDER-CONTENT>
<P>  文/&nbsp;记者鲍文娟</P>
<P>  图/记者骆昌威(除署名外)</P>
<P>  1983年,24岁安徽籍青年管祥麟从安徽滁州老家出发,千里走单骑,初初不过是热血青年的一时冲动。然而其间偶遇的一次谈话从此改变了其一生,促使他立下宏志,要建一所中国民间艺术博物馆。</P>
<P>  随后的18年间,管祥麟奔波17万公里,一路孤行,遍访56个民族,在大漠长河、深山野林之间,搜寻那些在现代文明冲击下逐渐消亡的民间艺术瑰宝。</P>
<P>  26年后,梦想变成现实。目前,管祥麟已自费考察了我国全部56个民族的民间艺术,收集民间艺术品1万余件套,拍摄电视电影录像6000余分钟,拍摄图片70000余张,录制原生磁带46盘,撰写考察笔记180余万字。</P>
<P>  有不少城市的政府部门伸出橄榄枝,邀请管祥麟筹建的民间艺术博物馆扎根本地。他告诉记者,深圳是继北京之后第二个56个民族聚集的城市,他希望博物馆能够扎根深圳,向人们展示过去淳朴百姓的美好生活。</P>
<P>  一份偶然获得的文件改变一生</P>
<P>  管祥麟并非天生性格坚毅笃定。对他而言,青春无比残酷,19岁那年,在进行发电厂机组大修时从13米高空跌落,被确诊为腰部以下截瘫,为此曾服药自杀。</P>
<P>  当被抢救过来后,管祥麟开始接受康复性治疗。一次,在上海参观单车环球旅行展时,他开始想骑单车走遍中国名山大川。1983年8月28日,他揣着仅有的三十几元从上海出发,开始了“千里走单骑”的历程。</P>
<P>  行走到浙江时,管祥麟遇到了浙江省群众艺术馆副馆长刘文沪,他给了管祥麟一份关于如何建民间艺术博物馆的文件,这份文件详细分析了民间艺术的历史渊源、沿革和意义,并提出创建博物馆的方法和相关品种。</P>
<P>  “当时关山月、廖冰兄等一批老艺术家均联名呼吁要保护民间艺术,他们提到,随着改革开放,这些东西会逐渐流失。”管祥麟说,“我后来行走的经历告诉我,事实确实如此。”</P>
<P>  他说,非物质文化遗产经历了三大挫折,向来被视为低俗,难登大雅之堂,“而最大的挫折是人们观念的改变,传统的东西被丢弃了”。</P>
<P>  “从上世纪80年代这种流失就开始了,从发达地区到穷乡僻壤,开始是一个人出去打工,后来是一车人被运出去,再接下来,山寨里只有老人,没有年轻人了。”</P>
<P>  行者十八年——不抽烟、不喝酒、不住旅店</P>
<P>  管祥麟回到淮北后,便毅然选择停薪留职三年。为了筹集考察费用,他向亲戚朋友借了所有能借到的钱,债主达数百人,最少借款为5元。</P>
<P>  最终他怀揣3万余元出发。放着好好的稳定工作不干,当时很多人认为管祥麟不是疯子就是傻子。</P></DIV>

徐卫 发表于 2009-6-19 06:25

为了建设博物馆,管祥麟制定了详细的计划书和路线图。“我是有准备的,如果没准备我肯定3天就回来了。”管祥麟说。途中,他给自己定了“不抽烟、不喝酒、不住旅店”的“三不”原则。
<P>  他随身携带睡袋,曾露宿街头,睡过门板,在乒乓球台上过一夜。他还经历了亲情的挑战,母亲为他天天以泪洗面,为让母亲放心,他告知了母亲自己的路线图,每到一处便发电报给家里报平安。母亲还曾到温州追上他,试图说服其回家。</P>
<P>  那是1983年10月,母子俩在异乡抱头痛哭,两人长谈一夜。“等您老了,我一定养您。”他对母亲说:“现在是孩子闯荡事业的时候,我如果回去,真是生不如死。”说服不了儿子,母亲含泪向街坊借了只锅,做了顿红烧肉和小菜为儿子饯行。</P>
<P>  由于长期艰苦行走,营养极度缺乏,管祥麟亟须补充能量。“那是我一生中遇到的最好吃的红烧肉。”管祥麟回忆时,眼里闪着泪光。</P>
<P>  亲情难还,钱肯定是要还的。管祥麟说,后来我将自己搜集来的民间艺术品按照大致价值打包,以物抵钱,说好等到有钱的时候再赎回来。就这样,到2002年,他的债务一度高达百万余元,直到稿费、展费多起来后,债务才慢慢还清。</P>
<P>  未穿过的嫁衣蕴涵一代人的爱情</P>
<P>  为什么一路走来,没有人与其同行到底?“很多人觉得这件事情很有意思啊,问可不可以一起?”管祥麟说,“那种苦一时可以吃,但是长期的话,很多人都受不了。”即使是后来由单车换成吉普车,住在农户家里,跳蚤臭虫满地爬。住在车里,只能开缝透气,蚊子进来了出不去,完全关上,又会窒息,“跟我一起行走时间最长的同伴是共度了一个星期。”</P>
<P>  是什么让其如此执著?管祥麟说:“是在行走中逐渐对民间艺术的领悟和痴迷让我坚持下来。”</P>
<P>  “还有就是以前的生活。说它们是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太抽象了,实际上这就是老一代的生活。”管祥麟说,“通过建博物馆,陈列这些物品,可以让后人了解祖先是如何充满爱和关心地生活着。这种文化传承是无声的。”</P>
<P>  1999年,管祥麟行走到粤北山区连南瑶族自治县的千户古寨黝岭,在那里一位平凡的瑶族老妈妈将其从未穿过的嫁衣送给了他。</P>
<P>  这件嫁衣承载了老人纠葛了一生的情感。按照当地的习俗,这件以血红色为基调、绣满山花野草、飞禽走兽、缠藤枝蔓的嫁衣,由女子从娘家带来,而百年后作为寿服入葬。然而这位依妹老人却将其压箱底数十年,一直未穿。</P>
<P>  在这位老人10多岁时,她悄悄爱上了寨子里的一位青年,便开始夜以继日地赶做嫁衣,一针一线都憧憬着美好的爱情生活。然而,其父母却将其许配他人,依妹老人悲愤至极,在其出嫁当日拒绝穿上这件嫁衣,以表达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抗议。</P>
<P>  这样蕴含着老一辈美好情感的物品太多了,管祥麟如数家珍。其收集自云南景洪市基诺乡的“砍刀布”女装在胸口的位置绣上一朵太阳花,花蕊放射着五颜六色的光芒。管祥麟说,“这是基诺族典型的服饰象征,其中一种象征意义是,日月永远挂在天空,子女也要永远铭记父母的养育之恩,只要见到日月花饰就会想到自己的父母。”</P>
<P>  最痛心艺人逝去&nbsp;工艺后继乏人&nbsp;</P>
<P>  在行走中,管祥麟深感痛心的是:“每天都在消失,走掉一个老人,这些东西便成为孤品。”他已经送走了数十名老艺人了。采访中,他再三地提到陕西旬邑县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民间剪纸艺术大师”的老人库书兰。库书兰的作品被称赞为与马蒂斯世界级艺术大师相媲美。这个女人一生坎坷,生下13个孩子,仅3个存活,长期遭受丈夫虐待。然而就是她,以自己为形象创作的剪贴画色彩艳丽,给人极其强烈的愉悦感,在剪纸世界里独一无二的。</P>
<P>  2000年,管祥麟第一次到她家时,她住在一个不到10平方米的村公所公房里,而早在上世纪80年代她便已经蜚声海内外艺术界。&nbsp;2004年12月19日,这位老人溘然长逝,管祥麟冒着大雪为她送行。</P>
<P>  在访问中管祥麟经常遇到来自日本、美国、加拿大等国家的游客大量收购民间艺术品。“他们以普通旅游者的身份进入中国,实际上非常专业。他们以标注为工艺品的方式将这些宝贝带出国。而实际上这些东西不可再生,是地上的‘文物’。”</P>
<P>  管祥麟说,想呼吁建立民间传承人保护基金,改善这些民间老艺人的生活状况。他更想通过建中国民间博物馆,为这些民间文化遗产建个家。“民俗传统观念的变更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流失的根本原因。总有一天,人们想看看先人们的生活。木板年画是节庆用的,陕北剪纸是婚丧嫁娶用的。如果在现实中找不到,可以到博物馆来看看。”</P>
<P>  管祥麟搜集的全部民间艺术品均来自田野调查,关于博物馆的设想,不仅是展示各种木板年画皮影戏、刺绣服装等,更重要的是以影像图片的形式向人们介绍背后的故事。他愿意把所有的搜集品免费捐献出来,“这个博物馆应该是公益的、由政府办的。成立后,将建立考察队,继续实行田间考察,搜集更多的民间瑰宝。”</P>

徐玉杰 发表于 2009-6-19 08:59

可敬可佩的榜样:victory: :victory: :victory:

徐焕友 发表于 2009-6-19 12:13

与咱无关、、、

徐卫 发表于 2009-7-4 07:35

这是和咱们老祖宗学来的!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当代徐霞客”18年遍访56个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