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霞客到天台的第一个落脚点——天封寺
<DIV id=ArticleTit> </DIV><DIV id=ArticleCnt>
<P align=center><IMG height=266 src="http://www.taizhou.com.cn/uploadfiles/20090716/20090716165931771.jpg" width=400 border=0></P>
<P align=center>村口古桥老树。</P>
<P align=center><IMG height=300 src="http://www.taizhou.com.cn/uploadfiles/20090716/20090716165931202.jpg" width=223 border=0></P>
<P align=center>残存的石碑。</P>
<P align=center><IMG height=266 hspace=5 src="http://www.taizhou.com.cn/uploadfiles/20090716/20090716165931373.jpg" width=400 align=baseline border=0></P>
<P align=center>天封村。</P>
<P align=center><IMG height=300 src="http://www.taizhou.com.cn/uploadfiles/20090716/20090716165931694.jpg" width=375 border=0> </P>
<P align=center>天封寺遗址入口处。</P>
<P align=left> 为了纪念明代伟大的地理学家、旅行家、文学家徐霞客出行400周年,中央电视台科教节目制作中心和中国地质学会徐霞客研究分会合作,计划拍摄9集电视记录片《徐霞客》。日前,笔者有幸陪同导演宋海燕、摄像胡冬云两位老师,沿徐霞客在天台游历的路线进行前期踩点。其中徐霞客游记的开篇《天台山游记》及《游天台山日记(后)》中提到,徐霞客游历天台,两次把天封寺作为第一个落脚点。为此笔者又特意赶往石梁镇天封村寻访天封寺遗址。</P>
<P align=left> 一、霞客初宿“天封寺”</P>
<P align=left> 公元1613年4月2日黄昏,在宁海通往天台的崎岖山路上,走来一个一身疲惫的书生。虽然夹道树木林立,蔽天遮日,但他的额上仍冒出丝丝汗渍。峰回路转,当望见一片恢弘的殿宇时,他终于松了一口气,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这就是第一次来天台旅行的徐霞客,时年26岁。</P>
<P align=left> 徐霞客(1586-1641),名宏祖,江苏省江阴县人。从22岁开始,即投身大自然怀抱,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人称“游圣”。刚才他看到的,就是当时在宗教界盛名远扬的天封寺。</P>
<P align=left> 天封寺有着一段不平凡的传奇。公元575年的一个冬天,智者大师在华顶拜读《楞严经》下山。他有点累了,便在山脚小溪边的一块巨石上坐了下来。忽然发现山上云雾翻滚,而所处山岙风和日丽,恰似莲花之窝,溪水潺潺,土地平畴。于是他立即决定在此创建一个修禅之地。据说寺成之后,大殿比皇宫高出三砖,皇帝知道后就想毁掉这个寺庙。智者回复:此寺为上天所封,毁之不祥。皇帝方罢休,遂得名天封。其后天封寺香火鼎盛,寺僧众多。宋代大词人陆游曾应故友“慧明”法师之邀,为天封寺重修题写碑记。</P>
<P align=left> 翻开《徐霞客游记》,首篇就是《天台山游记》。“癸丑之三月晦(每月最末一天为晦),自宁海出西门,云散日朗,人意山光,俱有喜态。”文字淋漓,可见心情舒畅。但徐霞客从宁海到天台,足足走了3天。第一天,从宁海到梁隍山后,因“闻此於菟(即老虎)夹道,月伤数十人,遂止宿。”第二天,天下雨,冒雨走了15里,“天色渐霁。”又行50多里,经松门岭、筋竹庵,宿弥陀庵。第三天,即四月初二,“(早)饭后,雨始止。遂越潦积水攀岭,溪石渐幽,二十里,暮抵天封寺。”</P>
<P align=left> 由此可知,徐霞客抵达天封寺时,已是夜色渐近,当在下午5时左右。虽然此时的徐霞客只是一介默默无闻的书生,但他不远千里而来,而且徐霞客也绝非性格内向之人,因此他到天封寺后必定受到热情款待。有资料反映,徐霞客旅行时,很注意结交朋友。途中,常常投宿寺庙,请僧人当导游。国清寺僧人云峰就是他的好友。否则,徐霞客就不一定选天台山作为首游之地。他在天封寺的心情,游记中一览无遗。“卧念晨上峰顶,以朗霁为缘,盖连日晚霁,并无晓晴。及五更梦中,闻明星满天,喜不成寐。”松涛阵阵、木鱼声声,梵语悠扬,旅途劳顿,催人入睡。但徐霞客夜不能寐。可见华顶观日出,实是神往已久。</P>
<P align=left> 霞客二到天封寺</P>
<P align=left> 19年后,也就是明崇祯5年,公元1632年3月中旬,时年45岁的徐霞客又一次来到了天台山。此时的他,已实现了从游山玩水到品读山水的转变,实现了从欣赏自然到认识自然的转变,也实现了从旅游爱好者到山水旅行家、地理学家的转变。他在揽胜之外,更多的带有地理考察的内容。</P>
<P align=left> 这一次,他从宁海出发,宿岔路口,经松门岭,再循着第一次的路线到天封寺,稍作歇息后,一鼓作气,趁月色夜上华顶,宿华顶寺,仅用了两天。他在《游天台山日记(后)》中写道:“壬申(1632年)三月十四日 自宁海骑马出发。….十五日渡水母溪,登松门岭,过玉爱山,饭于筋竹庵。…陟山冈三十余里,寂无人烟,昔弥陀庵亦废(第一次他曾在此留宿过夜)。….又十余里,逾岭而入天封寺。寺在华顶峰下,为天台幽绝处。却骑下马,同僧无馀上华顶寺,宿净因房,月色明莹。”于是徐霞客“乘月独上,误登东峰之望海尖,西转,始得路至华顶。归寺已更余矣。”可见,华顶观日出,仍是他此行的一大心愿。但是,天不遂人愿,“十六日,五鼓,乘月上华顶,观日出。衣履尽湿,还炙衣寺中。”显然,他又没看到壮观的日出。否则,他绝不会一笔带过,必定大书特书。但徐霞客没有过多的失落,与上一次相比,他看到了更多的风景,到达大慈寺、高明寺、螺溪钓艇、桐柏、琼台、龙穿峡等处,并对天台水系作了较为详细的考查和分析,显示了他作为地理学家的独到见解。。</P>
<P align=left> 《游天台山日记(后)》中他写道,“至分水岭,岭西之水出石梁,岭东之水出天封。”来到察岭,发现“岭甚高,与华顶分南北界。”在篇末,他还对天台水系作了比较切合实际的叙述。“天台之溪,余所见者:正东为水母溪;察岭东北,华顶之南,有分水岭,不甚高;西流为石梁,东流过天封,绕摘星岭而东,出松门岭,由宁海而注于海。.....”</P>
<P align=left> 今日天封</P>
<P align=left> 今日天封,仍然一片静寂。不过,昔日气势恢弘的天封寺已踪影难觅。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小小的村落――天封村,这里曾成为天台县华峰乡所在地。附近山坡,遍布青翠的毛竹,或许早已有之。新鲜的竹笋、腌制的笋茄,就是僧人们和饭的佳肴。款待徐霞客的,必定少不了这一土生土长的“山珍”美味。</P>
<P align=left> 村落弥漫的气息仍然古老,石头屋、老葛藤,随处可见。一座挂满藤蔓的石拱桥旁,有着一棵参天古树,绿荫如盖。在热心村民的指点下,我们看到了两只残缺的石鼓,上面刻满岁月的苍桑,彰显古刹的辉煌。但陆游的碑文在何处?徐霞客迈入的山门在哪里?罕有人知……只有石桥、古树相依相拥,守在村口,似乎在诉说着什么,企盼着什么?</P>
<P align=left> 74岁的徐世地老人,清晰地记得那个惊心动魄的日子――1966年农历11月26日。“不好,寺院起火了!”有人高喊。刚吃过晚饭的村民,连忙端盆送水,但已无济于事。寒冬腊月,风干物燥,火势越来越猛,“哔里啪啦”的巨响,揪人心肺。当华顶部队的战士们赶来时,火势已经吞噬天封寺的主体建筑,只听“轰”地一声,大殿坍塌了,腾起的火光直冲夜空。第二天,村民发现,大殿里两人合抱的柱子已焦黑如炭。三日三夜后,丝丝青烟才全部熄灭。徐世地老人的叙述,是那样的真切,仿佛就在昨日刚刚发生。智者大师说“此寺毁之不祥。”接下来的十年浩劫,是不是箴言印证,恐怕谁也说不清楚。</P>
<P align=left> 天封寺毁于一旦,天封村取而代之。昔日这里因天封寺而闻名,今日则借天封村而延续。</P>
<P align=left> 在一位村民的天井里,我们看到了一块残缺的石碑,记述的是清朝道光年间重修天封寺的事情。可见历朝以来,天封寺屡屡重修。其中两次大修,有据可查。一是宋代陆游曾为重修撰写题记,二是这块残存石碑的记述。村民们曾说,近年来已有不少人多次到此考察,打算重修天封寺。</P>
<P align=left> 重走霞客路</P>
<P align=left> 现在正值暑假,有志的青年朋友,不妨沿着“游圣”的足迹,做一次“现代徐霞客”。</P>
<P align=left> 我们先来看看徐霞客第一次来天台山旅游时徒步行走的经典路线:宁海—天封—华顶—石梁—万年寺—桐柏—桃源—寒明岩—赤城山—国清。我们则不妨乘车徒步相结合,具体的路线可以这样安排:天台城关—天封—华顶—石梁—琼台仙谷—国清寺。</P>
<P align=left> 从天台城关乘车出发,在盘山公路上蜿蜒而行,1个小时左右到达天封村。从天封村开始上山,即便走得慢一点,2个小时后也能登上华顶山。一路走来,你就能领略到无限风光。这里的松树,二三人合抱者随处可见,所谓“山中无尽日,寒尽不知年”,树龄当在数百年以上。这里的石头,全部是天然花岗岩,质地坚硬,便于借力攀爬。这里的水,特别清澈。用手掬起一口,尝了尝,一丝甘甜直透心底。忽来一阵山风,吹得人精神抖擞,意气奋发。这样的山,这样的水,这样的风,我们放声高唱“我是一个流浪汉,全国各地都走遍……”恍然间宛若神仙,令人流连忘返。</P>
<P align=left> 到达华顶,景点较多。华顶讲寺门口伫立的四五棵千年古杉树,就是一道独特的风景;附近的千花杜鹃林、王羲之墨池、葛玄茶圃等等,闻名遐迩。为了更加真实的体验徐霞客的经历,我们可在寺庙内就餐,享受面粉做成的虾、鱼、炖鸡肉等素斋。住宿可选择讲寺内的客房,驴友们则可以带上帐篷,安营扎寨。第二天起个早,说不定能帮徐霞客了却华顶观日出之憾。</P>
<P align=left> 从华顶下山,徒步走到石梁,观看铜壶滴漏、水珠帘,夜宿石梁农家山庄,吃一些山珍野味,一定大快耳颐,再领略石梁夜色,绝不虚此行。徐霞客说:“下至下方广,仰视石梁飞瀑,忽在天际。”“停足仙筏桥,观石梁卧虹,飞瀑喷雪,几不欲卧。”</P>
<P align=left> 第三天,乘车到琼台仙谷的上入口,拾级而下,便可到达琼台,环顾四周:“一峰突瞰重坑,三面俱危崖回绕。”“有石突起,窟其中为龛,如琢削而就者,曰仙人坐。”于是便不由自主地发出“今始俯瞰于崖端,高深俱无遗胜矣”之感慨。最后,缓步游览国清寺。听着声声诵经,闻着缕缕清香,拂去一脸尘土、一身劳顿必定消于无形。</P>
<P align=left> 【旅游小贴士】盛夏酷暑,太阳毒辣,墨镜、太阳帽、消暑药品一样都不能少。美眉们别忘了带上防晒霜。矿泉水则可省却,沿途山泉都是上佳饮料。另外,寺庙住宿条件简陋,睡觉只能集体打通铺等等,一定要有心理准备。学生出行,最好大人陪同。</P></DIV> 有时间去看看:lol :lol :lol
回复 2楼 徐玉杰 的帖子
我也没去过:D :D :D回复 2楼 徐玉杰 的帖子
我也想去 不客氣...我們是讓徐氏宗親網衝衝人氣:handshake :lol :loveliness:回复 5楼 徐镇邦 的帖子
多谢镇邦支持!:handshake :lol :handshake回复 6楼 徐卫 的帖子
不客气...:handshake :lol :loveliness: 支持一下!好文章当然要顶.谢谢楼主的分享 谢谢振邦:lol :lol :lol回复 1楼 徐卫 的帖子
是个很美的地方:kiss: :kiss: :kiss: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