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在山带领小村庄走出的工业化之路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9%" bgColor=#f7f7ff border=0><TBODY>
<TR>
<TD vAlign=center align=middle colSpan=3 height=40>
<TABLE width="99%" border=0>
<TBODY>
<TR>
<TD vAlign=center align=middle height=40><FONT class=note_w></FONT></TD></TR></TBODY></TABLE></TD></TR>
<TR>
<TD vAlign=center align=middle bgColor=#003399 colSpan=3 height=1></TD></TR>
<TR>
<TD align=middle bgColor=#e1e1ff colSpan=3 height=30></TD></TR>
<TR>
<TD vAlign=center align=middle bgColor=#f4f4ff colSpan=3 height=40>
<TABLE width="92%">
<TBODY>
<TR>
<TD><FONT class=note_k><BR> 在哈尔滨近郊,风光秀丽的松花江边,有一个246户,798人的小村庄。这个不大的小村子却在黑龙江书写出了工业化发展的传奇故事:2008年村集体企业实现产值5.3亿元,利税4000万元。退休的村民已享受到国营职工的退休待遇,月退休养老金都在800-1500元,另外每月每人还有文体娱乐费300元。这就是被誉为“黑龙江省第一村”的哈尔滨市道外区团结镇红光村。<BR> 红光村的发展离不开一个人,他就是村党委书记、红光锅炉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徐在山。徐在山今年66岁,1959年因生活困难16岁的他随全家下乡来到红光村,由城市居民变为农民,这一改变让徐在山把50年的美好时光交给了农村。这位朴实干练的农民企业家紧紧抓住时代发展的脉搏,带领村民艰苦奋斗,书写出一个“改革奋进、艰苦创业、科技兴企、共同富裕”的传奇故事。<BR> 1984年,全国农村改革发展的浪潮让徐在山按捺不住急切心情,他只身到南方学习考察。回村后,他大胆地把生产大队管理模式改为公司管理模式,各经营实体独立核算,人、财、物自主管理。有独立对外和经营自主权,自负盈亏。经过几年努力,种鸡场成为饲养5万只蛋种鸡和年孵化150万只种鸡雏的黑龙江省一级种鸡场,被评为“全国优秀家禽养殖企业”。为壮大集体经济他和村领导班子决定,重点发展市场潜力大的锅炉制造和压力容器项目,把锅炉铆焊厂更名为小型锅炉厂,把铆焊车间改造成压力容器厂。在管理上借鉴农村集体联产承包经济责任制,调动起各方积极性,创造出产值、利税连续5年以50%的速度递增的速度。红光村先后创办了红光铸铁锅炉厂、锅炉辅机制造厂、换热器厂、给水设备厂、红光锅炉安装公司、红光制药厂、红光冰棍厂、红光水泥预制构件厂、红光油脂化工厂、红光药店、锅炉辅机商店等10多个企业,使红光人开始走向富裕。<BR> 1990年末,村集体和个人集资兴建的4栋2万平方米4全楼房竣工,每个已婚男、女员工都分到1套住房,人均居住面积达到15平方米,大大超过当时哈尔滨市城市人均居住水平,开全省农民自建住宅楼之先河。<BR> 在发展红光事业中,徐在山认识到科技创新和人才的举足轻重。为改变红光村技术人员文化水平低,技术水平低,管理水平低,技术人员少的局面,早在1987年,红光村就设立了“伯乐奖”,鼓励大家举荐人才。许多人开始纷纷推荐人才,很快就有20多位高级工程师来红光就职。当国家实行大中专毕业生双向选择就业后,他就一次又一次跑大学、跑人才市场,并为这些网罗到的人才创造生养繁息的良好条件,让他们落地生根。<BR> 在他的倡导决策下,红光村与哈尔滨工业大学、703研究所、上海工业锅炉研究所等建立了生产科研联合体,并成为“中国船舶重工集团第703研究所红光锅炉制造基地”。红光人投巨资大搞信息化,迅速建成了信息化中心,加速了新产品研发,使红光的技术水平,锅炉制造和设计资质由E级攀升到A级,压力容器制造和设计资质由I类发展到Ⅱ、Ⅲ类,达到最高级别,今年又取得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AMSE认证“S”(动力锅炉)授权和钢印。 已有41项科研成果投入生产并转化为生产力,有7项产品获省市科技进步奖,6项产品被认定为国家重点新产品。被有关部门认定为省级高新技术企业。<BR> 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努力,红光村在农林牧副渔得到全面发展的同时,重点却定格在工业上。如今已经发展成为以锅炉制造和风力发电塔架制造两大产业为主导的村级集体企业——红光锅炉集团有限公司。实施的千台风电塔架项目被列为黑龙江省重点项目,得到国内外风电龙头企业的认同,生产的优质品牌产品畅销全国25个省和400多个市县。并出口亚、欧许多国家和地区。多年来,这个村一直保持人均年收入全省第一、村民基本养老金全省第一,各项指标均在黑龙江省百强先进村的排头。<BR> 如今的红光村实现了“少有所学、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实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被认定为全省新农村建设的重点示范村。徐在山的创业激情依旧不减。他说:“红光将全力打造世界一流千台风电塔架制造基地。三年后,产值要实现20亿元,利、税各超亿元;全力把红光村建设成为全省一流,全国上游的城乡一体化新农村建设样板村,率先实现农村城市化、工农业现代化,农民市民化。”
<P></P></FONT></TD></TR></TBODY></TABLE></TD></TR></TBODY></TABLE> 样板,农村的典型。:victory: :victory: :victory: :lol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