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卫 发表于 2009-8-1 07:10

温籍将军徐宗昌

<P align=center><IMG alt=温籍将军徐宗昌 src="http://wz.people.com.cn/mediafile/200907/31/F2009073114185200027.jpg"><BR>
<CENTER><FONT color=#000000>温籍将军徐宗昌</FONT></CENTER>
<P></P>
<P>  徐宗昌:装甲兵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兵器科学与技术的学科带头人,装备保障研究中心总工程师,北京理工大学兼职教授、广东工业大学客座教授、总装备部可靠性共用技术专业组顾问、中国系统仿真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理事、全国工业自动化系统与集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国防科学技术信息学会理事以及中国兵工学会和中国系统仿真学会的3个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他从1993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多次立功受奖,获国家及军队级科技进步奖10多项。<BR><BR>  1941年1月,正值抗日战争期间温州市(现鹿城区)沦陷时,徐宗昌就诞生于山清水秀的永嘉县碧莲下村一个知识分子的家庭,并在农村度过了童年时代。<BR><BR>  1953年,徐宗昌将军全家移居温州市,他以高分考入温州二中直到高中毕业。<BR><BR>  1958年冬,徐宗昌念高中三年级时,正值我国首次在高中学生中招收义务兵,怀着儿时的夙愿,他踊跃报名参军,当上了海军东海舰队的一名潜艇兵,穿上了梦寐以求的水兵服。三个月后,遵照国务院、中央军委的指示,他重新回到温二中学习和参加高考。1959年,他以高分考入全军著名的军事学府——西安军事电信工程学院导弹系,成为国内导弹专业的第一批学子。<BR><BR>  “振兴中华、强我国防”的强烈事业心和对超级大国军事技术封锁的义愤,激励着徐宗昌如饥似渴地钻研基础理论与军事高科技知识。1964年年底,徐将军以优异的成绩提前半年完成了6年的学业。<BR><BR>  毕业后,他被分配到西北导弹试验基地,从事地空导弹试验。茫茫戈壁,漫漫黄沙,他深入大戈壁的腹地,一头扎进去便是20年。回忆起这20年的艰苦历程,他不无动情地说:“我把人生最宝贵的青春年华献给了‘戈壁滩上的事业’,无怨而无悔。”<BR><BR>  在基地的20年里,他从一名制导雷达技师,成长为一名总体试验技术的专家。他拟定多种新型导弹武器系统定型试验大纲,参加各种研制、定型与科研试验,成功解决了我国首次导弹武器系统大型半实物仿真试验的技术难题,并计算出大量作战空域射击数据,编写导弹部队作战使用文书,为我军导弹武器的发展和导弹部队的建设作出重要贡献。<BR><BR>  20年的戈壁生涯,磨炼出徐宗昌坚忍不拔的革命意志,培养了他对国防事业始终不渝的忠诚,拓宽了科学理论知识,增进了装备领域的实践知识,这些都为他日后辉煌的事业打下了坚实基础。<BR><BR>  1984年4月,徐宗昌将军告别茫茫戈壁,调入地处北京装甲兵工程学院,从事武器系统与运用工程的教学和研究工作。<BR><BR>  专业改行和工作岗位变化丝毫没有动摇他对事业的执着追求,从此,他又踏上了军旅生涯的新征途。20多年来,徐将军坚守在国防科教第一线,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的军事专业人才,其中博士后4名、博士生26名、硕士生30名。<BR><BR>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徐将军治学严谨,对学生要求严格,在课题上鼓励学生拓宽思路、敢于创新。2006年,他的3个学生参加了“全国博士生论坛”,4个参加了“全国博士生学术年会”。在紧张的教学、科研工作之余,徐将军笔耕不辍,著述累累,发表了论文220多篇。从普通教官到教研室副主任、主任,从讲师到副教授、教授,他一路耕耘,一路收获,2005年荣获全军院校育才奖金奖,1999年7月晋升为专业技术少将,成为一名共和国的将军!<BR><BR>  现在,徐将军重在研究武器装备的保障上。武器装备是国家综合实力和军队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美国在海湾作战,作战人员和后勤保障人员的比例是一比七。因为我不懂,他对记者打个比方:武器的作战性能好,好像是这个孩子天生聪颖,智商很高,学习好;武器的保障性能好,就是使这个孩子身体好,不生病,即使生了小病,吃一两片药丸就立刻痊愈。研究武器装备的保障,必须在设计武器装备的时候就介入,使之好用、好修,好像孩子的优生。<BR><BR>  徐宗昌将军进入装甲兵工程学院以后,即把繁华的大都市当作昔日静僻的戈壁滩,倾注所有的时间与精力到科研和学习上,孜孜不倦,不分寒暑假与节假日。近20年来,徐将军始终不渝地围绕打破我军装备保障瓶颈开展科学研究,为夯实装备保障基础作出了不懈努力,使他成为我国保障性工程和全寿命信息化管理研究领域的开拓者与奠基人。1992年发布了他主编的我国第一个保障性工程和综合保障的顶层标准GJB1371《装备保障性分析》,为我国装备建设开展保障性工程和综合保障工作作出了开拓性贡献。此后,他又主编了我军第一个寿命周期费用方法高层标准GJBZ20517《武器装备寿命周期费用估算》及其他多项国家军用标准,撰写了我军第一个有关CALS的中国国防科学技术报告《关于CALS战略的研究及对在我国推行CALS战略的有关问题探讨》,组织编写了我军首部《中国人民解放军装备维修工作条例》,并陆续出版了10多部专、译著。<BR><BR>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十五”国家重点图书《保障性工程》是一部集中反映徐将军学术观点的代表作,正如徐滨士院士所说:“本书是作者长期从事保障性工程的研究成果和教学经验的结晶,对该领域的研究具有开拓意义。”目前,如此系统、全面、翔实地论述保障性工程,《保障性工程》,它属国内首次,因而获得了同行专家的广泛认同与一致称赞。徐滨士、李伯虎、王众托等多位院士评价该书“是一部学术水平高,理论与技术上有多方面创新,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与实用价值的学术专著,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对我军装备发展和我国国防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BR><BR></P>

徐玉杰 发表于 2009-8-1 09:15

比较老的将军,向他致敬。:victory: :victory: :victory:

徐为国 发表于 2009-8-1 09:34

目睹将军真风采

徐开进 发表于 2009-8-1 09:41

温州永嘉,现在应该还有很多的同宗!

徐象永 发表于 2009-8-1 22:10

温州永嘉,顶一个。

徐绘龙 发表于 2009-8-8 10:52

骄傲,顶起

徐世德黑龙江 发表于 2009-8-28 20:27

老徐家大有人在啊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温籍将军徐宗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