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光灯:花甲之年写史志
<P style="TEXT-INDENT: 2em">“真实是第一要素,也是记录史实的首要原则!”8月19日,64岁的退休教师徐光灯正在家里核对他花了3年时间撰写的《巴东县徐氏族谱》,戴着老花镜的徐老师那认真的神态让人为之动容,“全书40多万字,估计下个月就可以出版了。”</P><P style="TEXT-INDENT: 2em">徐光灯以前是巴东县东氵襄口镇雷家坪中学的物理教师。2005年,徐光灯退休后,受聘开始编纂史志。从此,对史事的研究就成为徐光灯晚年生活的寄托和追求。从2005年到2009年,徐光灯先后受聘担任《巴东县东氵襄口镇志(1840年—2005年)》主编、《巴东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志》副主编、《巴东县移民志》责任编辑、《巴东县清太坪志》浓缩稿主编等。</P>
<P style="TEXT-INDENT: 2em">退休以来,他的足迹遍及东瀼口镇各个乡村,为了收集资料,他在档案局一呆就是十来天;走访各乡镇,一走就是几个月,查阅政府资料、采访当地老人、查看古坟的碑文记载等。“做史志工作很苦,你得到处查阅核实,直到准确为止。”4年来,徐光灯倾心于史志资料的收集、整理与编纂,编纂完成的史志资料达120多万字。</P>
<P style="TEXT-INDENT: 2em">《巴东县东瀼口镇志》是巴东县第一本乡镇志,经过1000多个日日夜夜的辛苦努力,徐光灯终于递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收集资料时,徐光灯和该镇史志办工作人员先后到40余家机关单位调查核实资料,走访了该镇22个村,访问了百余人,查阅档案资料逾千本,记载的史料事例10000多条。接下来就是资料的整理和编写了,初稿、二稿、三稿……一遍又一遍地修改和检查,平均每天编写10小时,凌晨之前徐光灯没睡过觉。他先后撰写、修改的文稿资料就有1米多高,初稿共200多万字,经过反复修订,《巴东东氵襄口镇志》最后成稿60余万字。</P>
<P style="TEXT-INDENT: 2em">2007年,徐光灯受聘为《巴东县移民志》的责任编辑,参与《巴东县移民志》的编写。由于1985年以前的葛洲坝库区移民资料在原《巴东县志》中记载不详,编纂时,他除了在县民政局、移民局、档案局查阅档案资料外,还多次到东瀼口镇、官渡口镇和信陵镇的有关村组、社区及移民户中走访调查,详实记载。2008年3月,《巴东县移民志》由北京三峡出版社出版面世。</P>
<P style="TEXT-INDENT: 2em">除了史志,徐光灯对族谱也有很深的研究。“族谱、正史与方志是中国史学的三大支柱,是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我对此很感兴趣。”据徐光灯介绍,他们退休的一部分老干部、老教师经常为此自费到一些乡镇走访,自费拍照采访。</P>
<P style="TEXT-INDENT: 2em">很多人都不理解徐光灯的行为,都退休的人了,何必还自己找事辛苦劳累呢?徐光灯总是笑着说,这些都是珍贵的史料,一来可以作为当政者了解地形的参考,还可以作为学者研究的查阅依据;二来有传承作用,“我希望能给后人留点有价值的东西,另外通过编纂史志我自己也学到了很多东西,活到老学到老嘛!”</P> 《巴东县徐氏族谱》以及巴东县史功不可沒的貢獻者:handshake :handshake 老骥伏枥:lol :lol :lol 志在千里:victory: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