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迅雷:从“不折腾”到“来打拼”
<P> 10月7日,当**乘坐地铁来到北京颐和园景区考察旅游服务时,正在游园的游客们见到**,个个喜出望外。一群来自加拿大的华侨华人说,这几年经常回北京,每次回来都发现北京变化很大。**接过他们的话头大声说:“我们都希望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让我们一起继续来打拼!”<BR> “打拼”,一个多么通俗的语词,第二天成了诸多媒体大标题中的关键词。我立刻想起那首著名的闽南语流行歌曲《爱拼才会赢》。<BR> 这些日子,新华网发起一个活动,互动征集新中国成立60周年网民心中“60句最难忘话语”“60个记录生活变迁的热词”和“60个精彩瞬间”,数千万网民参与,点击量多达数亿。其中“不折腾”也是网民追捧的一个“热词”。“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是去年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讲话中的名句。<BR> 从“不折腾”到“来打拼”,国家领导人用最通俗的群众语言,说出了一种百姓意愿与国家意志。<BR> 60年大庆之时,《中国新闻周刊》约请了9位人士,给未来中国写了9封信。他们是:李金华、江平、魏明伦、陈祖德、北岛、胡舒立、陈嘉映、蔡国强、饶毅。致2049吾土吾民——这是给我们的未来、给我们下一代的寄语。40年后,建国100周年。到那时,作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家,中国更有理由让世界更加惊喜。<BR> 是的,今天的我们,站在通往2049的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民族复兴,“不折腾”是底线,“来打拼”是底气。个人也好,国家也好,都应该不折腾,都应该会打拼。就我本人来讲,若能再活40年,那就超过80岁啦,呵呵,能够活到建国100周年,那真够快活的。除去学生时代不说,我从19岁开始工作,到现在24年了,在杭州从事新闻工作也有10年多了,我从不折腾。若不是几十年如一日地“打拼”,哪有今日好时光?作为基本上每个工作日要写一篇新闻评论的评论员,我的感受是:我可不是挤奶工,更不是运奶工,我是奶牛,每天要大量吃草,才能挤出那么一点奶,每天不花10个小时“吃草”怎么行……<BR> 在走向2049的路上,我们要看到与世界的距离。这些日子,恰好是诺贝尔奖陆续开奖日,诺奖就是一个差距的度量衡。作为2008北京奥运会和2009国庆晚会焰火总设计师的蔡国强,在致2049的信中有一段话给我深刻印象:“那时候,中国人即使得到诺贝尔奖,也不会特别的欣喜若狂,举国欢腾。一些事情的意义,不再会被无限放大。一定程度上,就像现在的美国,学者得了诺贝尔奖,学校也不会去刻意宣传……”是啊,人家拿诺奖,就像提篮买菜,拿得多啦。中国科学家们,真的要静下心,不折腾,来打拼,否则会愧对2049啊。<BR> 2049,一个让人向往的数字,一个值得期待的年代。那可不是王家卫的电影《2046》,更不是奥威尔的小说《1984》。40年,说远也不远,改革开放30年,不也是倏忽而过了吗。<BR> 向着未来,向着2049,我们统统不折腾,我们一起来打拼!</P><P>详情请看:<A href="http://focus.cnhubei.com/original/200910/t830507.shtml">http://focus.cnhubei.com/original/200910/t830507.shtml</A></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