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人民眼中的徐肖冰
<DIV class=blank25></DIV><DIV id=article_info>
<P> 昨天,桐乡市社会各界人士纷纷赶往桐乡市博物馆展厅,参观徐老先生的生活照片,以表达对先生的缅怀之情。前来的有徐老在桐乡的亲戚、朋友,还有一些不曾见过徐老,但一直对徐老保持着敬仰之情的普通市民。对于徐老的一生,家乡人民对他作出了很高的评价。</P>
<P> 一上午迎来百人缅怀</P>
<P> “老爷子啊,我们来看你啦!”昨天上午10点,徐肖冰的表外甥、表外甥女手捧菊花,带着全家赶到了博物馆。全家人在老人遗像前献完菊花后,默默地站立了许久。“不设灵堂、不开遗体告别大会、不开追悼会,骨灰不保留,这是多么高尚的气节,我们都为有这样的亲人感到骄傲和自豪。”据徐老的表外甥曹建树说,徐老逝世,他们虽然不能赶赴北京,但向北京发去了一封唁电,“我们在唁电上说道,是舅舅用摄像机和照相机记录了领袖们浴血奋斗、艰苦建设的历程……舅舅的精神永存于家乡亲戚的心中。”</P>
<P> 昨天上午,桐乡凤鸣小学的50多名师生也赶到了博物馆,站在先生的遗像前,孩子们默默地举起手,向徐老敬礼。“我们都很熟悉徐爷爷的故事,爷爷很勇敢,做事情认真执著,我们都要学习这种精神和毅力。”一个小朋友说。</P>
<P> 此外,还有一些不曾与先生见过面的市民,也带着对先生的敬仰之情前来哀思。一个上午,有上百人前来缅怀徐老先生。</P>
<P> 桐乡人三重印象</P>
<P> 对于桐乡人民,徐老留下了太多太多美好的记忆供人去回味。</P>
<P> 印象一:和蔼可亲,朴实近人</P>
<P> 市民程辉先生说,最早跟徐老先生有联系是在2007年的一天,那时程先生给徐老写了一封信,信中表示要请徐老夫妇一起探访江苏静思园。“当时,二老因为年事已高不便远行,便没有过来,但是,从此后,我们之间电邮往返、短信问候不断。前不久他们还捎来两人亲笔签名的由钟桂松所著的记述二老大半生的《瞬间与永恒》。”</P>
<P> 今年9月19日,央视四套播放60年回顾时,程先生在电视中看到了徐老先生的近况。“当时看到后好兴奋,于是我立刻发了一条短信表示祝贺,没想到只过了一会儿,徐老就回了短信表示感谢。”据程先生说,自己虽没有见过徐老,但在与徐老的书信往来中,感受到了老人的和蔼可亲、朴实无华。</P>
<P> 印象二:认真严谨,一身正气</P>
<P> 原桐乡摄影家协会主席李渭钫回忆,徐老这个人做事十分认真严谨。“在我家里,保存着七八十封徐老写给我的书信,每封书信,他都一笔一画认真书写,从不潦草。这个小细节足以反映,他这种老革命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P>
<P> 徐老的家人说,老人一身正气,几乎有点“不近人情”。他从来不做有悖于原则的事情,哪怕是亲戚朋友出面,他也不买账。</P>
<P> 印象三:热爱家乡,鞠躬尽瘁</P>
<P> 徐老对故乡的眷恋之情是大家有目共睹的。每次回到家乡,他总要询问家乡的建设情况,还到工厂、农村去看望工人、农民,关心基层人民的生活状况。“他还曾让儿子请来了上海著名的经济学家为桐乡经济发展献计献策。”李渭钫说。</P>
<P> 徐老还时常用相机记录下家乡的发展历程,家乡的任何一点变化发展都牵动着他的心。</P></DIV>
<DIV class=clear></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