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友好史话(2)徐福东渡到何处?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540 align=center border=0><TBODY>
<TR>
<TD align=middle height=41><SPAN style="FONT-WEIGHT: bold; FONT-SIZE: 18px; COLOR: #000000; LINE-HEIGHT: 160%">中日友好史话(2)徐福东渡到何处?</SPAN> </TD></TR>
<TR>
<TD align=middle height=32>文章作者:穆义 来源: 添加时间:2008-4-18 点击:1293</TD></TR>
<TR>
<TD> </TD></TR>
<TR>
<TD vAlign=top height=240><SPAN style="FONT-SIZE: 14px; LINE-HEIGHT: 175%">
<P align=center><FONT face=Verdana><STRONG>徐福东渡到何处?</STRONG></FONT></P><FONT face=Verdana>
<P><BR> 中国人的日本之旅,有文献记载的,发生在两千二百多年前。<BR> 2003年春秋之交,中国著名学者文怀沙老先生去日本访问,日本前首相羽田孜在办公室会见了文怀沙。羽田先生深情地说:“我年轻的时候,通过老辈介绍,知道信州羽田家族之根来自中国,我曾经在日本各地讲演,那时有人为我准备了车子去追蹑有关徐福历史故事的遗迹。听说祖先是从京都迁居长野,以前姓秦而不姓羽田,后来由于一些历史的原因,改姓为和秦的日本读音相同的羽田。”<BR> 羽田孜还说:“我的家乡有一个家祠叫秦阳馆,2月8日是传说中徐福逝世的日子,每逢这一天在我们日本的佐贺、富士吉田市一带,仍有盛大的祭奠活动。作为秦人的后代,我们是感到骄傲的。”<BR> 羽田孜先生的话,说出了中日友好历史上的一段千古传奇。没想到,这位日本前首相的血管里,还有着中国先人的血液;并且,他们还以自己作为中国人的后代而感到骄傲。<BR> 羽田孜说到的徐福,是中国秦朝的一位方士。徐福东渡到日本的事,在中日两国的文献中都确有记载,在中日两国的现存遗址中,也都有迹可寻。<BR> 徐福东渡的事,最早出于司马迁《史记》的记载。在《秦始皇本纪》中记载说:始皇28年(公元前219年),原来齐国地方的人徐巿(音福)上书,称海中有三座神山,分别叫蓬莱、方丈、瀛州,都是神仙住的地方,他请求带着童男童女去求仙人。秦始皇于是派遣童男童女数千人跟徐福一起入海去求神仙。在《淮南衡山列传》中更进一步详细记载说:秦始皇先派徐福入海求神仙异物,徐福回来谎称说:我见到海里的大神了,大神说你们秦皇带来的礼物太少了。我问大神应该再贡献什么?海神说:带童男童女和从事各行各业的人来就行。秦始皇很高兴,于是派三千童男童女以及从事各行各业的人,带着五谷的种子而行。徐福渡海到了一个大平原上,在那儿自己称王,不再回来了。<BR> 徐福渡海距司马迁写《史记》,时间不过几十年,而且司马迁在写《史记》前,曾经漫游全国,其中包括到过徐福的故乡。因此,他的记载应该基本可信。况且,他记载相隔千百年的商周之事,后来都通过地下发掘出来的古代文献,一一得到证实,何况是记载相隔几十年的事呢?遗憾的是,《史记》没有记载徐福渡海后所到的确切地点。<BR> 司马迁之后五百多年,范晔写作《后汉书》,提到了徐福所去的地方,书中说:会稽郡海外有个澶洲。传说秦始皇派遣方士徐福带领童男童女数千人入海,求蓬莱神仙不得,徐福因害怕回去被杀而不敢回国,便居住在这里,世世相传,有数万家。书中还说:这个地方,所在绝远,不可往来。虽然书里说的澶洲,不能确指今天的哪儿,但不少学者分析认为,应在今天日本列岛的某一个地方。<BR> 公元629年,唐朝宰相魏征领衔编撰《隋书》,其中记载说,隋大业四年(公元608年),隋文帝派文林郎裴清出使倭国,在到达的倭国当时的许多国家中,有一个叫秦王国,其人同于华夏。这是隋朝使臣在日本亲眼见到秦人后代的确凿记载。这些秦人后代,让人不能不想到是徐福带去的那几千人的后代。<BR> 日本的古代史籍,则明确把徐福渡海后的所住地点记载为日本。《大日本史》记载:孝灵天皇七十二年(公元前219年),“秦人徐福来”。<BR> 公元927年,日本僧人宽辅来到中国,在济州开元寺与高僧义楚交往甚厚,并向义楚介绍了日本的许多情况。义楚把宽辅所说的一些情况,写进了《义楚六帖》一书中。这本书在讲到日本时说:“日本国亦名倭国,在东海中,秦时,徐福带领五百童男、五百童女止于此国,今人、物一如长安。……有山名富士,……徐福至此,称为蓬莱,至今子孙都叫秦氏。”这样,根据当时日本人的介绍,公元十世纪时中国的文献也开始把徐福东渡后的居住地点记载为日本了。<BR> 公元十一世纪,北宋的大文豪欧阳修写了一首诗,叫做《日本刀歌》。诗中也说到了徐福到日本的事:“传闻其国居大岛,土壤沃饶风俗好。其先徐福诈秦民,采药淹留丱童老。百工五种与之居,至今器玩皆精巧。”“徐福行时书未焚,逸书百篇今尚存。令严不许传中国,举世无人识古文。”诗里说到徐福不但为日本带去了百工五种,而且带去了书籍。这些古籍,有的在中国由于秦始皇焚书坑儒而失传,但却在日本保存了下来。<BR> 1279年,南宋禅僧无学祖元,应镰仓幕府将军北条时宗之请去日本,曾在日本写下一首《徐福祠献晋诗》,诗中说:“先生采药未曾回,故国山河几度埃;今日一番聊远寄,老僧亦为避秦来。”可见这时,日本已有祭祀徐福的祠庙了。<BR> 与无学祖元同一时代的宋末文人郑思肖,虽然没有去过日本,但也知道日本有徐福庙。他在1281年听到元军攻打日本失败的消息后,曾写过一首诗,诗中有这样两句:“徐福庙前秦月寒,犹怨旧时赢政苦。”<BR> 元朝人吴莱也听人讲过日本熊野这个地方有徐福庙的事。他为此还专门写了一首诗,诗的题目就叫《听客话熊野徐福庙》。<BR> 根据这些情况看,到了宋元时代,中国人对于徐福入海到了日本,并在日本受到祠庙祭祀这一事实,已经知道得很普遍了。<BR> 明朝初年,日本僧人绝海中津到中国,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春天,明太祖朱元璋在英武楼召见他,谈到关于徐福的事,并询问日本是否真有徐福的祠堂。绝海中津便赋了一首诗作为回答:“熊野峰前徐福祠,满山药草雨余肥。只今海上波涛稳,万里好风须早归。”诗中所说的熊野峰,就是熊野山,也称熊趾山,在今天日本的和歌山县新宫市,山上有徐福的墓和祠。朱元璋看了这首诗后,当场又和诗一首:“熊野峰高血食祠,松根琥珀也应肥。当年徐福求仙药,直到如今更不归。”<BR> 熊野不但有徐福祠,而且又有徐福墓,墓侧还有相传是徐福亲信的七座坟。熊野的徐福祠和墓,是徐福到日本的一个重要史迹,一直成为日本和歌山县新宫市的名胜,因而新宫町也被称为徐福町。日本和歌山县编撰的《和歌山县史迹名所志》记载说:“秦徐福之墓在新宫町,墓前有石碑一,上刻‘秦徐福之墓’五字。”这里每年11月28日,都要举行祭祀徐福的活动。1834年,当地儒者仁者田好古曾为徐福墓撰写过一篇长篇碑文,但碑刻好后,在运送过程中沉入河底,没有树立。1915年,保田宗次郎等人发起成立徐福保存会,对墓地进行了扩大,并种植了楠树。1939年,新宫市又成立了徐福事迹显彰会,并于1940年根据1834的碑文拓本,重建“秦徐福碑”。1955年又成立徐福会,以后并不断举行纪念徐福的活动。<BR> 各方面的文献、史迹,都为徐福东渡到达日本这一千古传奇提供了佐证。从这些文献、史迹看,早在秦代,航海家徐福就开始了东渡日本的开拓之旅。他不但把上千名中国人带去了日本,同时把中国的农作物种子和各种工艺带到了日本,把中国的文化典籍带到了日本,从而把先进的中国文明传到了日本,促进了日本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使日本当时比较落后的文化形态发生了重大变化。今天考古学家们发现,在这前后,日本的文物发生了转折性变化,自徐福东渡时代以后,原来以渔猎和采集经济为主的日本,很快出现了以水稻种植为主的农耕文化,和以铁器、青铜器为代表的金属文化。这正好说明了徐福等人这次大规模移居日本对日本的巨大影响,也说明了徐福等人在中日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我们可以把徐福看作是中日友好交流中有名字可考的第一位使者,是中国文化对日本产生重要影响的第一位杰出人物。</FONT></P>
<P><FONT face=Verdana> 原载于《档案大观》</FONT></P></SPAN></TD></TR></TBODY></TABLE>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