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卫 发表于 2009-11-15 10:41

徐家的茶几上只有书,没有杯具(组图)

<TABLE align=center>
<TBODY>
<TR>
<TD><IMG height=199 alt=徐家的茶几上只有书,没有杯具(组图) src="http://img1.cache.netease.com/catchpic/C/C4/C435870B4D7BC8387641A45146CC805A.jpg" width=300 border=1></TD></TR></TBODY></TABLE>
<CENTER>
<TABLE align=center>
<TBODY>
<TR>
<TD><IMG height=473 alt=徐家的茶几上只有书,没有杯具(组图) src="http://img1.cache.netease.com/catchpic/C/CD/CDA31B5A23CCD81C169370C4F628F3EE.jpg" width=300 border=1></TD></TR></TBODY></TABLE></CENTER>
<CENTER>
<TABLE align=center>
<TBODY>
<TR>
<TD><IMG height=199 alt=徐家的茶几上只有书,没有杯具(组图) src="http://img1.cache.netease.com/catchpic/2/2D/2D5CC8F280CA5F7D5C325BA512EB5A5D.jpg" width=300 border=1></TD></TR></TBODY></TABLE></CENTER>  徐有威,1964年1月出生于上海。小学期间正值“文革”,在影射史学的影响下,深深爱上历史学。1981年以上海市文科高考第四十五名的成绩,一头扎入复旦大学历史系的怀抱。现任上海大学历史系教授兼副主任,中国近现代史方向的博士生导师。专“做”民国时期的土匪和国民党特务政治。主要论著包括《我和土匪在一起的日子——民国匪案洋人亲历记》和《民国时期的土匪》(译著)等,另有百余篇文章在国内外出版。开设有课程《20世纪中国特工史》。(编者注:此为自撰体简历,略有删节)<BR><BR>  每一家都有茶几,但上面不一定摆满杯具——徐有威家的茶几上有黄灿灿的橘子、甜滋滋的梨子、五颜六色的糖果、乱七八糟的书本——还真是没有杯具。<BR><BR>  拒绝“杯具”的人都是要努力让自己快乐、甚而让大家快乐的:徐有威拿出一大叠“海上书房”的剪报,声称自己新书房的设计装潢汲取了它们的精华;徐太太一边介绍自己是学理工的,一边热情地揭开保鲜盒,哈密瓜的味道喷薄而出;戴眼镜的儿子趁着这个空当,一屁股坐到电脑前抓紧时间看起了哈利·波特——“徐其立请你把头抬高一点!”当妈的隔空大喝一声,但丝毫也没影响到徐家老爷子的美好心情,这位祖籍山东的老人慢慢踱到照相机后边,探出半个脑袋很真诚地发出赞美:“这就是把生活引向了艺术的殿堂啊!”<BR><BR>  所有人都乐。在徐家这间新装修的大书房里,一共两排顶天立地、由南往北的大书架,六个自由自在、灵活转动的小书柜——一共花了夫妻俩一万多。“当然舍得啦,当初就是为了要个大书房,才决定买在这里的!”徐太太快人快语。她介绍说,当初搬家的时候一共打包了满满四十箱书。如今两边大书架上放的,是以前压在老房子床底下怎么也找不到的那些书;小书柜则是主题性的,方便家里的这位大学老师做课题。所以小书柜的书籍常换常新,位置也常常变动。<BR><BR>  因为专业是研究民国时期的土匪和国民党特务政治,徐有威平常买的大多都是历史书。更深的记忆来自小学时期,他说那时候自己随便瞎看但印象深刻的几本书,在长大后的现实生活中都有了各自的回应。比如金重远先生的《拉丁美洲独立战争》——“后来他差点成了我的老师!”比如杨宽先生的《商鞅变法》——“后来他真的成了我的老师!”这种隔着年代发出的遥遥回响,仿佛验证了每本书都自有其生命。<BR><BR>  有生命的远远不止这些纸张。书房里最显眼的那张老式书桌,是徐有威的外婆传下的:“一百多年大概是有的了。”最有资格评说究竟有没有一百年的人住在楼下——徐老太太房间的墙上,挂着一张黑白老照片。照片里,留给外孙这张老书桌的女人还很年轻。<BR><BR>  书有更替,人有轮回。就算人生是一张茶几,摆满了书也总比摆满杯具来得幸运。<BR>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徐家的茶几上只有书,没有杯具(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