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亚伟:医生的天职 让生命延续
<TABLE class=p1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5%" align=center border=0><TBODY>
<TR>
<TD vAlign=top height=10></TD></TR>
<TR>
<TD vAlign=top>
<P align=center><IMG alt="" hspace=0 src="http://www.sh.xinhuanet.com/2009-11/23/xin_513110623092548416191.jpg" align=baseline border=0></P>
<P> </P>
<P align=center>医生的天职 让生命延续</P>
<P>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徐亚伟
<P> X光显示器屏幕上,一颗心脏在博动。一根临时起搏电极和一根指引导管在医生的操纵下向心脏血管运行着。躺在病床<!--ADV_CONTENT-->上的是80岁的患者王老太。她的冠状动脉有两根发生慢性完全性闭塞,并伴有高度钙化。当指引导管到达病变血管后,医生用螺旋导丝疏通了闭塞段的血管,然后植入了支架,终于成功完成了一个高龄、高难度冠状动脉支架介入手术。
<P> 跨出手术室,脱下防辐射外套,主要术者徐亚伟主任的神情略显疲惫。刚刚又经历了一个3个多小时的冠心病支架植入手术。正是在徐亚伟主任的带领下,十院心内科的同仁又攻克了一个难题,手术获得成功。
<P> 在上海,徐亚伟成为心血管诊疗的一个著名品牌。许多患者慕名远道而来,赴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找徐亚伟主任看病。由医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徐亚伟领衔的十院心内科,目前年门诊量达13多万人次,年心血管介入治疗量近2500例,在上海的三级甲等医院中位居前列。徐亚伟主任说,我们的目标是让更多的心血管病患者生命得到延续,能重新过上健康正常的生活。
<P> 直面“第一杀手”,破解生命难题
<P> 心血管病被称为危害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在我国,自八十年代以来,心血管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据统计,我国心血管病的死亡率近年占人口总死亡率的40%,高于欧美国家及日本。
<P> 心血管病患者因个体差异、发病机理不同等因素,给诊断和治疗带来难题,因而影响手术成功率和治疗效果。徐亚伟主任带领的心内科,在科研和临床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取得突破性进展。
<P> 一名23岁的安徽女孩频频发生晕厥,少则1月1次,多则一周几次。被这一离奇疾病困扰了10多年的安徽女孩,曾就医于多家大医院,但专家们的说法不一,因缺乏依据,没有获得明确的诊断。今年9月中旬,女孩再次发病后,被送到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十院心内科医生成功记录到女孩发作时的心电图。随后,徐亚伟主任组织全科医生对女孩的病情进行详细回顾和分析,并将电极导管放在心脏的不同部位,进行电生理检查,迅速明确了诊断,确诊为“儿茶酚胺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这是一种可以致命的恶性心律失常。因这种心律失常不适宜进行射频消融治疗,十院医生采用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为她安装了植入性复律除颤器(ICD)。这种特殊类型的起搏器可以自动探测到致命性恶性心律失常,并及时放电使心脏恢复正常心律。手术后,这名女孩恢复了健康正常的生活。
<P> 多年来,徐亚伟主任矢志不渝地从事心血管疾病的临床和科研工作,成为一个学术先进、技能全面的专家。他是国内最早采用右房左室起搏治疗心衰,达到了与左、右心室同时起搏相似的临床效果,成果通过上海市科委的成果鉴定,并于2004年获同济大学临床医疗成果奖。近年来,使用三腔起搏器治疗心衰、使用埋藏式自动除颤复律器(ICD)预防猝死、对既有心衰又易发生猝死的患者植入心室再同步化起搏及除颤器(CRT-D),均位于国内前列。他领导的十院心内科使这家医院每年心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量达2500例以上,并率先在国内实现了经桡动脉径路治疗冠脉病变的整体解决方案,使患者冠脉造影及手术(PCI)后的卧床时间大大减少、围手术期的并发症明显降低;高难度病变,如慢性闭塞性病变、左主干病变、分叉病变等患者,同样能经桡动脉径路介入解决这些难题。目前十院心血管导管室已经成为国内有影响力的导管室之一。
<P> 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术在十院心内科也日臻成熟,这里开展的室上速、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等的消融,先后采用了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技术(CARTO)、冷冻消融技术及冷盐水灌注技术等,定位准确、并发症少、复发率低,成为国内最早开展及累计样本量最大的单位之一,得到了患者的信任和专业人士的认可。房颤的导管消融是近十年来心血管领域的热点。其中经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CARTO)重建食道的技术,可以有效地预防心房-食道瘘等并发症。十院在国内最早应用该项技术,并将研究成果发表于《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上。该文章的发表,比国际上对同一技术应用的报道还早3个月。而冷冻消融技术的应用,则可有效地避免肺静脉狭窄等并发症。该项技术在国内最早应用的也是十院,并且由十院。图像融合技术(CARTOMERGE)、盐水灌注导管消融、重叠参考图像透视技术(OVERLAY)等亦是由十院在国内率先使用,研究成果也发表在《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上,受到国际知名专家的重视和好评。鉴于以上在房颤领域的突出贡献,十院自2006年始就被中华医学会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列为国内“十大房颤中心”之一。徐亚伟主任也于2006年被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授予房颤介入治疗的 “推广普及奖”;2008年,又被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授予房颤基础与临床研究的“杰出贡献奖”。2008年,徐亚伟主任所主持的“导管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的系列临床研究”项目获上海市医学科技三等奖。2009年,徐亚伟主任所主持的“心房颤动的基础与临床研究”项目获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P> 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封堵,包括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冠状动脉-肺静脉瘘等也是十院近年来开展的新技术。十院的急性心肌梗塞的急诊PCI,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绿色通道”。第十人民医院心内科与骨科、胸外科、脑外科一道,被上海市政府树为市北区域的“创伤急救中心”。
<P> 倡导终身教育,与世界潮流同行
<P>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心脏病学院院士”……,虽然已拥有这么多的学位、职称,徐亚伟主任仍然不断地学习,始终追踪着世界心血管技术的前沿,努力攀登新的高峰。
<P> 在十院心内科,科里的20多位医生都接受过良好教育,已获得硕士、博士学位,其中博士占一半以上。在入院后,他们又接受了规范化教育,先后被送往明尼苏达大学医学中心、 俄勒冈医学中心、加拿大阿尔伯塔省立医学中心等国际上知名的医学中心,参加培训,更新知识,参加临床实践。
<P> 每周三中午是十院心内科的学习交流会。徐亚伟主任与同事们围绕一个主题,进行主题发言和探讨,作病例分析,研究不同药物对不同患者组的疗效。短暂的学习交流会,使大家受益匪浅。
<P>
<P> 由徐亚伟领衔的十院心内科,还被称为国内外学术交流的推动者。今年10月,先后在上海和北京举办了“ACC-上海心血管病高峰论坛”和“海峡两岸心血管高峰论坛”,引起业界的关注。这两届的高水平的学术交流活动,承办者都是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
<P> “ACC-上海心血管病高峰论坛”已举办了6届。在今年的“ACC-上海心血管病高峰论坛”上,专家围绕当今心血管领域的数个热点问题进行深入讲解及探讨,对冠心病、高血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的诊断与治疗,以及卫生经济学等方面进行了交流。两岸的心血管学论坛,至今也已有6年的历史。海峡两岸学者就心血管病介入治疗和研究的最新进展、最新技术及最新观点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并对心血管疾病领域的各相关专题展开广泛的讨论与直接对话。除此外,“华人心血管学大会”;“美国心、脏病学会-同济大学心脏论坛”、“中国-意大利心脑血管病论坛”、“中欧心脑血管病论坛”等也都由十院心内科承办,对推进两岸及国际间的学术交流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P> 自2004年10月至今,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心内科连续多年在长城心脏病学会议的现场进行介入手术的表演及卫星转播。通过现场直播,十院与世界顶尖的权威进行切磋和交流,不断提升医技。
<P> 十院心内科承办的心血管学术交流会在业界引起普遍的关注,众多上海医务人员表示,足不出“沪”,就能与业界的学术领导者、专家进行对话,第一时间获取国际上最先进的心血管领域的医学信息。
<P> 十院心内科的许多项新的技术和成果,也是把握世界潮流的基础上 创新的。
<P> 药物涂层支架(DES)是心脏科医生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行手术时的主要选择,因为药物支架能显著降低支架内狭窄的发生率。但药物支架内易发血栓事件,也日益受到心内科医生的重视。在国际交流中,徐亚伟主任敏锐地注意到裸金属支架仍有发展的空间。经过设计改进,新一代采用钴铬合金的裸金属支架,以超薄,强度高,对血管壁的损伤小,推送方便等长处,在业界引起重视。徐亚伟主任带领十院心内科率先进行临床实践,效果非常明显。作为主要研究者,他还组织了一个由亚太地区5个国家、14个中心参与的大型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VIVE试验),获得满意的近远期效果。这是首次由中国的医生牵头组织的国际多中心大型临床试验。这一研究成果发表于《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受到以美国心脏病学院主席Bove教授为首的权威专家的广泛关注及好评。
<P> 心血管的介入手术,以前主要通过股动脉作介入手术。徐亚伟主任从交流中获取信息,从手上的桡动脉径路,可以减少卧床时间和并发症,并能完成部分高难度的手术。在获取了冷冻消融技术及冷盐水灌注技术等前沿信息后,十院心内科很快成为国内最早采用这两项技术进行手术、累计手术量最多的科室。这些新技术明显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安全性。
<P> 坚守医德准则 构建和谐医患
<P> 在十院心内科,徐亚伟主任经常说,不论做过多少手术,每个手术都是我们的第一个。作为心内科主任、博导,徐亚伟主任经手的手术以万计。但是,他每一次手术,都进行充分的准备,制订预案,分析可能出现的问题,确定应对措施。他也是这样要求全科人员的。因此十院的手术成功率达到国内的一流水平。
<P> 虽然肩负科研、临床、教学等多项重任,徐亚伟主任仍带领十院心内科参与“胡大一爱心工程”,参与救助贫困地区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爱心工程”活动。他与科里的同仁一起先后到达贵州、云南、广西、宁夏、青海、新疆、甘肃等8个省市,参与培训当地的医生,给他们讲解手术关键要点,带他们一起做手术。
<P> 徐亚伟主任说,参加先心患儿的救治,既是慈善活动,也是医德的教育活动,让医生树立一个观念,无论何时何地医德是必须坚守的。作为一个医生不仅要技术全面,还要有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理念。
<P> 看病贵,看病难是许多患者担忧的事。徐亚伟主任努力解除患者的后顾之忧。历经多年的临床实践和对技术精益求精,徐亚伟主任率先在介入治疗中推出“一日手术”,患者只需在医院住一天,便可离院,这一举措明显减轻患者的负担,同时也提高了医疗资源的利用率。
<P> 有位60多岁的冠心病患者在十院心内科看了几次。但是,后来他放弃了做介入手术。他怀着些许歉意对徐亚伟主任说,他希望去瑞金医院做心脏搭桥手术。豁达的徐亚伟主任没有一点抱怨,反而支持了他的想法,并为他介绍了瑞金医院知名医生。这位病人非常感激。
<P> </P></TD></TR></TBODY></TABLE>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