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东亚 发表于 2010-1-27 03:44

徐强的“精度人生”

<H1>徐强的“精度人生”</H1>
<H2></H2>
<DIV class=lai><SPAN>海珍 </SPAN>《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0年1月27日 &nbsp; 第&nbsp;07 版)</DIV>
<DIV class=c_c>
<TABLE style="MARGIN: 10px auto" class=pci_c>
<TBODY>
<TR>
<TD align=middle><IMG src="../../../res/1/41/2010-01/27/07/res03_attpic_brief.jpg"></TD></TR>
<TR>
<TD>
<P>  徐强</P></TD></TR></TBODY></TABLE>
<DIV style="ZOOM: 100%" id=ozoom>
<DIV id=showArtPicsDiv align=center></DIV>
<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
                                                        /*        if(picResCount>0){
                                                                        document.getElementById("picres").style.display="block";
                                                                        document.write("<br />");
                                                                }*/
                                                       </SCRIPT>
<FOUNDER-CONTENT>
<P>  天生我材必有用</P>
<P>  1989年,徐强在别人眼中是一个失意的高中落榜生,没有挤上万人争抢的大学独木桥。乐观的他却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自己总会干出一点事来,总有地方证明自己的价值。</P>
<P>  一年后,徐强考入沈阳鼓风机集团技校的数控大专班。毕业后成为该集团的一名技术工人。</P>
<P>  “从进厂的那一天起,我就立志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复合型技术工人。”学徒期间,徐强细心解读齿轮加工工艺文件,研究加工工艺流程,总结如何进行工艺流程的优化方法;他如饥似渴地补习英语,以便熟读有关齿轮知识方面的书籍……他通过各种渠道积累经验和技巧,仅用了不到半年时间就达到了规定期为一年的出徒水平。</P>
<P>  徐强既学常规的机器操作方法,也经常琢磨非常规的窍门,“我自制的一个轴类齿轮上顶尖误差校验打表杆,不仅适用磨齿机加工找正,也适用于其他机床上顶尖的检修和加工找正。”十几年来,他共提出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解决生产关键问题50多项,并拥有“齿轮高精度对研”、“数控齿轮加工机床操作”、“高标准齿轮检查”等许多绝活。</P>
<P>  2001年2月,沈鼓集团准备从德国奈尔斯公司进口一台价值1280万元的数控立式成型磨齿机。企业领导决定让技术尖兵徐强参加这次验收培训,将来操作这台设备。徐强深感责任重大,他翻阅了大量技术理论书,并向老师傅取经。在去德国的飞机上,10个小时的行程,他看了10个小时的资料。</P>
<P>  在德国,交到徐强手上的是一份足有一寸高的英文版操作手册。随行的翻译皱起了眉头:“依我看,即使让一个专业的翻译来翻这本书,起码也得要一个月的时间,因为很多专业术语在词典里根本查不到。”</P>
<P>  但徐强明白,没有那么长的时间等待,一切都要靠自己。当时还只有高中英语水平的徐强,在两周的时间里,靠着一本中英词典,凭着一股钻劲把这本天书般的操作手册从头到尾通读了三遍。“那14天我每天只睡两个小时的觉,根本连时差都不用倒,困了就靠咖啡顶着,后来喝咖啡都喝拉肚子了……”现在想起来,那段日子依然历历在目。</P>
<P>  从德国回来后不久,徐强就把那本英文操作手册翻译出来了。后来,当德国专家来沈阳安装调试机器时,徐强一直跟着干,碰到不明白的就问,最初那位德国专家的态度非常傲慢。一次,徐强和这位德国专家一起做磨削精度验收,在程序编制过程中,凭着自己过去的经验和对操作手册的理解,徐强发现对方输入的齿轮螺旋角有问题,可德国专家却不耐烦地说:我们从来都这么输入,徐强保留了意见。过了一会儿,对方似乎也意识到出现了错误,不得不打电话向总部求证。电话打完后,他红着脸找到徐强说:“徐,你是对的,感谢你给我指出了这一失误,不然,后面的麻烦可能还要大。”</P>
<P>  这位傲慢的德国人后来和徐强成为非常要好的朋友。临回国前,他留给徐强一句话:“这回来中国是我教你,下回可能就是你教我了,因为你是最棒的技师。”</P>
<P>  电大的温馨记忆</P>
<P>  从德国回来后,徐强意识到自己知识体系中的不足:“怀着对新知识的渴求,2001年我再一次迈入了大学的校园,在沈阳电大攻读开放教育金融学专业。”三年的电大学习,是徐强人生道路中重要的一段经历。“那时候半工半读,平时上班,周末去电大上课,时间安排得很满,但是很充实。”</P>
<P>  “电大教育是一个很好的教学方式。”时隔几年,徐强回忆起电大的学习经历依然感触颇深,“如果是纯粹的校园学习,很容易走入理论与实际无法结合的境地。但是电大教育可以很好地避免这一点,因为前来学习的人都有不同的工作经验与经历,能够很好地结合自己的所需进行学习,而且,电大的老师汇集了各方面的专家学者。”</P>
<P>  创造徐强精度</P>
<P>  电大毕业后,徐强在业务钻研方面也开始更上一层楼。2004年,有一个加工项目,让徐强创造了国内齿轮加工方面的奇迹。</P>
<P>  当时客户要求生产的是一个大型齿轮,设计精度是5级。加工过程中,徐强一边操作,一边告诫自己,一定要细心细心再细心。产品检验证明,他加工的齿轮不仅满足了客户的精度要求,而且居然达到了4级!信息反馈到德国,德国的专家赞叹说:“虽然我们的设备可以达到这个精度,但很难真正在操作中实现这个精度,徐强的技术令我们感到吃惊,这简直是个奇迹!”</P>
<P>  从此,“徐强精度”扬名海内外,在他的努力下,过去这种无法加工的高精度齿轮,现在已经成了沈阳鼓风机集团的常规产品,每年能为企业创造4000多万元的价值。</P>
<P>  徐强出名了,很多外企前来挖他,其中就有当初徐强前去取经的德国厂家。他们开出的待遇很高,可徐强摇摇头拒绝了。“很多人问我心动过吗?我承认,我听到这些数字的时候心动了,但是很快就平静了,因为我知道,‘徐强精度’不是我个人的荣誉,它属于集团,属于中国企业。在沈阳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中,我要让更多的青年产业工人掌握‘徐强精度’。”</P>
<P>  也有企业高薪请他做外聘技术指导,他也一一拒绝了:“那样做会分心的,结果是两边都对不住,何苦?”他将满心的热忱与忠诚都献给了自己的企业,“在我们集团工作,我很有成就感,很自豪,这是那些企业和金钱很难给我的,人都需要归属感,是不?我们的集团就是我的归属地。”</P>
<P>  “可能每个人骨子里都有获得认可的那种荣誉感,因此,做每件事情,我都力求做到最好。我想证明,我想并且我能做成!职业没有高低之分,好坏之分,在每个岗位上只要扎实肯干,一定会有收获。”</P>
<P>  年近四十的徐强现任沈阳鼓风机集团齿轮压缩机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先后荣获了“全国杰出青年岗位能手”、“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诸多荣誉,是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他现在仍然喜欢看书充电,收获诸多荣誉,他没有一点自满,“当外在荣誉给予自己的时候,其实自己的压力也更大,”徐强说:“当越来越多的人将目光投向你的时候,你只有更努力,才能不辜负别人的期望。”</P>
<P>  如此自强,如此清醒,如此努力,徐强的人生,还有更美的风景。</P>
<P>  (摘自《中华儿女》2009年12月刊)</P></FOUNDER-CONTENT><INPUT style="DISPLAY: none" value=0 type=checkbox name=titlecheckbox sourceid=""></DIV></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徐强的“精度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