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霞客研究助推中国旅游
●“中国旅游日”情系徐霞客<P> 去年12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其中明确要设立“中国旅游日”。而在国家旅游部门开展的旅游日征集活动中,候选方案最为集中的几个日子都与徐霞客相关。</P>
<P> 其中,应对徐霞客1607年初次游太湖的农历三月初三,江苏省徐霞客的故乡江阴和无锡市分别提出3月29日和3月30日两种说法;而根据《徐霞客游记》1613年的开篇之作《游天台山日记》中的记述,浙江省宁海县和天台县又分别以徐霞客出宁海西门的正式出发日期和正式进入第一个出游目的地天台山的时间提出了5月19日与5月20日两种方案。由此而生的“中国旅游日”征集活动网上投票更是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P>
<P> 今年2月,“中国旅游日”网上投票结束,3月29日、5月19日等方案名列前茅,“中国旅游日”注定与徐霞客密不可分。</P>
<P> ●哪个日子该当选?</P>
<P> “无论‘3·29’或‘5·19’,其实二者并不矛盾,江(阴)、(宁)海同源于徐霞客,只不过一个侧重于‘游’,一个侧重于‘记’。”中央民族大学教授曹立波表示。“中国旅游日”具体日期的选择,相较之下,她认为以农历三月三对应的方案有益因素更多。她介绍,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农历三月三是中国传统的上巳节,祈福、踏青的文化早已蕴含其中。“徐霞客在这一天初次游太湖,尽管没有写在他的《游记》中,但从其家乡的风俗和间接的文献资料看是可信的。”至今,在江苏还有这样的民谣“三月三,穿件单布衫;大蒜炒马兰,吃了游南山。”浙江象山有“三月三、踏沙滩”的民俗。此外,包括壮族的“歌圩节”、侗族的“花炮节”、瑶族的“干巴节”等,都将三月三作为传统节日。她认为,将“中国旅游日”定在三月,能与民族文化较好地结合。</P>
<P> 另一方面,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教授毛佩琪则认为徐霞客首游天台山日期(5月20日)很有价值。“旅游日不仅仅是一个时间概念,它也附着了一个地域和形象的符号,这个地域和形象的符号就是天台山。”</P>
<P> ●徐霞客精神具有现实意义</P>
<P> “徐霞客的旅游,助推了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曹立波介绍,作为浪迹天涯,寄情山水的游子,徐霞客与传统的封建知识分子有很大差异。他的壮游,有别于宦游,也不同于隐游,而是将自我价值的实现与游历山水统一在一起。他既没有兼济天下的积极入世,也没有独善其身的消极隐逸,但是他依然有自己强烈的事业心和使命感。“徒步行走于名山大川之间的徐霞客,他的事业心是‘行万里路,著万言书’,他的使命感是传播中原的儒家文化。”</P>
<P> 谈到徐霞客的精神,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刘思敏认为,徐霞客的精神在于忽略旅行当中的孤苦与磨难,寻找旅行的快乐,并以旅行为一生的生存方式。在现在社会,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人们的闲暇时光也增多了,怎样提高人们的“休闲”质量不仅有利于个体的发展,更有利于“和谐社会”的营造。而“旅行”作为寻找美、发现美的旅程无疑是休闲的最高境界。人们在游览中,开阔眼见、陶冶情操;在行走中,吃苦耐劳,磨练意志;在与人的交流中,相亲相爱,彼此温暖,寻找生命的意义,体验生命的价值。旅行是一个文化交流的过程,是一个精神升华的过程。这些都是“徐霞客”旅行精神中的精髓,也是旅行的意义所在。 </P></FOUNDER-CONTENT><INPUT style="DISPLAY: none" value=0 type=checkbox name=titlecheckbox sourceid=""> 游圣!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