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润与同文书局
在“中山人在上海”系列采访活动中,通过大量的资料查阅我们接触到了香山买办徐润,并重新认识了他的另一面。徐润不仅仅是在商业上创造了许多奇迹,在文化领域里也作了些大胆尝试,虽然,他本质上还是想赚钱的,比如他的同文书局,但客观上他推动了中西文化的交流和发展。<BR> 创办同文书局是徐润众多生意中的一项,但因其文化含量而显得卓尔不群,他也因此给后人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BR> 晚清时代,西学的传入,科技的进步刺激着印刷出版业飞速发展。石印术18世纪末由欧洲人发明,为一种平版印刷术,清道光初年由传教士输入我国,同治末年开始为出版界所接受,从而引发翻印古籍的热潮。点石斋是中国最早的石印书局,隶属于英国人美查开办的申报馆,光绪八年,点石斋影印《康熙字典》10万部,并在数月内售罄,获利之巨震惊上海滩。<BR> 徐润正是看中了印刷业的巨大利润,果断出手,于1882年与从弟徐宏普等创建同文书局,地址在当时上海熙华德路(今长治路)。他在《徐愚斋自叙年谱》中记述:“查石印书籍,始于英商点石斋,用机器将原书摄影上石,字迹清晰,与原书无毫发爽,缩小放大,悉如人意。心窃慕之,乃集股创办同文书局,建厂购机,搜罗书籍,以为样本。”<BR> 徐润他们从国外引进机器,搜罗善本书籍作为影印样本。同文书局陆续影印了 《二十四史》《古今图书集成》《资治通鉴》《通鉴纲目》《全唐诗文》《康熙字典》等中国典籍精粹,其数量不下十万册。另有各种法帖、大小题文府等数十数万部。同文书局翻印古籍中,最为出名的是影印殿本《古今图书集成》。这部书由清廷出资50万两白银,1891年开始影印,底本为清雍正年铜活字印本,历时3年完成,共印100部,每部5020册,全部采用上等桃花纸,洁白细致,外表装帧也极为豪华。其中50部解京作为馈赠外国友人的礼品,在当时传为佳话。<BR> 其所印殿版《二十四史》,因徐润重视质量,其所采底本亦精良,印刷仍然精美,读之赏心悦目,世人也颇多喜爱。此外,部头较大、印数较多的,还有1884年印刷的160卷《子史精华》,1887年印刷的450卷《渊鉴类函》、240卷《骈字类编》和120卷《御批历代通鉴辑览》等。<BR> 同文书局率先打破了点石斋独霸石印业的局面,带动了中国近代印刷业的繁荣,当时的《申报》曾赞为“书城之奇观,文林之盛事”。同文书局苦心经营了十多年,1898年终因“压本愈重”而停办。<BR> 除了同文书局外,徐润还创设了广百宋斋铅版书局,并担任育才书馆的董事,还投资合办香港的《循环日报》。李鸿章为祝贺徐润六十大寿所作的寿文中对此特别加以褒扬,称其“彰显中西新学”。<BR><BR><BR>点石斋石印书局<BR> 中国最早用石印印书的出版机构。1879年由英国商人在上海创办。聘中国人邱子昂为石印技师。首先以照相缩印技术翻印木刻古籍,如用殿版《康熙字典》缩印。还印《佩文韵府》、《渊鉴类函》等大部头书籍及碑帖画谱、中外舆图等。1884年5月8日出版《点石斋画报》旬刊。内容为各国风俗景物、火车轮船、著名建筑及声、光、化、电等新事物,既开画报出版的先声,又以画新事物影响当时的画风。1909年,与图书集成铅印局、申昌书局、开明书店合并为集成图书公司,为上海当时铅、石印全备的最大出版印刷机构。<BR> 《点石斋画报》<BR> 为中国最早的旬刊画报,由上海《申报》附送,每期画页八幅。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创刊,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停刊,共发表了四千余幅作品,反映了19世纪末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行径和中国人民抵抗外侮的英勇斗争,揭露了清廷的腐败丑恶现象,也有大量时事和社会新闻内容。当时参与创作的<A href="http://www.zsnews.cn/ZT/zsarts/index.asp?Category_id=1108" target=blank><FONT color=blue>画家</FONT></A>除吴友如和王钊外,还有金蟾香、张志瀛、周慕桥等17人。这些画家多参用西方透视画法,构图严谨,线条流畅简洁优美。<BR> 徐氏骄傲!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