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科院教授徐卫林获百万大奖
<H1 id=h1title>武科院教授徐卫林获百万大奖</H1><P><SPAN class=info>2010-03-26 05:20:00 来源: <A href="http://cjmp.cnhan.com/whwb/html/2010-03/26/content_2881059.htm" target=_blank>汉网-武汉晚报</A>(武汉) </SPAN></P><SPAN class=info>
<P>本报讯(记者陈玲通讯员郑寒磊)昨日,2009年度湖北省科技奖励大会在洪山礼堂召开,大会共颁发291项科技奖,武汉科技学院教授、副院长徐卫林获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省委书记罗清泉向他颁发了证书和100万元奖金。</P>
<P>徐卫林今年41岁,他最突出的成果是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嵌入式系统定位”纺纱理论,该技术被业内专家认为是对传统纺纱技术的革命性突破,将对中国纺织行业的技术进步与产品升级换代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荣获200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P>
<P>据了解,湖北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自2000年开始颁发,是湖北省最高级别的科技奖项,至今共9届,前6届奖金均为50万元,自2007年度始,该项奖金跃升至100万元。会上同时颁发了湖北省自然科学奖、湖北省技术发明奖、湖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等多个奖项。</P>
<P>(本文来源:<A href="http://media.163.com/special/007625CB/whwb.html"><FONT color=#1e50a2>武汉晚报</FONT></A> ) <A href="http://news.163.com/"><IMG class=icon height=11 alt=netease src="http://img1.cache.netease.com/cnews/img07/end_i.gif" width=12 border=0></A> </SPAN></P> <H1 id=artibodyTitle fid="1666" pid="1" tid="78" did="17276999">图文:41岁徐卫林获百万大奖</H1>
<DIV class=artInfo><SPAN id=art_source><A href="http://www.sina.com.cn/"><FONT color=#0000ff>http://www.sina.com.cn</FONT></A></SPAN> <SPAN id=pub_date>2010年03月26日07:01</SPAN> <SPAN class=linkRed02><A style="TEXT-DECORATION: none" href="http://ctjb.cnhubei.com/" target=_blank><FONT color=#0000ff>荆楚网-楚天金报</FONT></A></SPAN></DIV><!-- 正文内容 begin --><!-- google_ad_section_start -->
<DIV class=blkContainerSblkCon id=artibody><!-- publish_helper name='原始正文' p_id='1' t_id='78' d_id='17276999' f_id='3' -->
<P>
<CENTER><FONT class=f12>
<TABLE cellSpacing=4 cellPadding=1 align=center border=0>
<TBODY>
<TR>
<TD vAlign=top align=middle><IMG alt=图文:41岁徐卫林获百万大奖 src="http://i2.sinaimg.cn/dy/o/2010-03-26/1269558116_oVDUQM.jpg" border=1></TD></TR>
<TR>
<TD vAlign=top align=middle></TD></TR></TBODY></TABLE></FONT></CENTER>荆楚网消息 (楚天金报) 昨日,2009年度湖北省科技奖励大会在武昌召开,武汉科技学院副院长、纺织学科带头人徐卫林教授独揽最高奖——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奖金100万元。图为省委书记罗清泉(右)为徐卫林颁奖。
<P></P>
<P> (记者刘蔚丹摄)</P>
<P> 图为:徐卫林教授(记者刘蔚丹摄)</P>
<P> □记者梅莹 大学生记者叶文波 通讯员郑寒磊 金艳</P>
<P> 快,是武汉科技学院教授徐卫林给人的第一印象:说话快、走路快,甚至是谈话中思维的转换有时也令人应接不暇。“每天要做的事情太多了,只有高效,工作才能按时完成。”也因为这样的工作风格,他在41岁就成为湖北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最年轻的获奖者。“看我身上这件毛料西服,又轻又薄,就是用我最新的高支纺纱技术做出来的。”手捧着烫金的获奖证书,徐卫林一直平静沉稳的脸上也露出自豪。</P>
<P> 他让世界“瘦身”</P>
<P> 徐卫林所说的“高支纺纱技术”就是他历时3年完成的“高效短流程嵌入式复合纺纱技术”。</P>
<P> 冬季为了防寒,不少人会穿上臃肿的羽绒服,而用徐卫林的新技术,可以直接把羽绒纤维织成轻滑的高档面料,既保暖又美观,让羽绒服“瘦身”,这在世界上都是最先进的。此外,按照现有的环锭纺纱技术,棉、羽绒、麻纤维等低等级的纤维原料,都不能或难以在纺纱领域使用,而他的技术能“兼容并包”地把下脚料、烂布头变成高品质的纺纱。</P>
<P> 2009年,该技术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是我国唯一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纺纱技术,并在全国推广。“我现在把技术无偿提供给企业使用,只希望中国能尽快出现自己的纺织名牌。”徐卫林说。</P>
<P> 专家也曾很“厌学”</P>
<P> 很难想象,这样一个攻克了国际难题的纺织材料学专家,其实一度很排斥自己的专业。</P>
<P> 1988年,19岁的徐卫林从家乡湖北罗田来到武汉科技学院求学,由于种种原因,他被调剂到针织工程专业学习了4年。“当时我一点不喜欢这个专业,这完全是女同志干的活嘛。”硬着头皮学了一段时间后,他却渐渐沉浸于针线世界的快乐。“大家都只知道穿衣服,却从不知道原料到成衣所经历的有趣过程。学得越多,我发现了越多可以探究的学问。”</P>
<P> 带着对纺织材料的浓厚兴趣,徐卫林一口气读到博士后,又在香港理工大学做了高级访问学者。2008年,他申报的“优质天然高分子材料的超细粉体化及其再利用”项目获得当年的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009年,美国纤维学会将当年的纤维科学杰出成就奖授予他。他也是该奖项设置68年以来,第一位获奖的中国大陆学者。“我做得还很不够。”面对扑面而来的种种荣誉,徐卫林连说压力大。他告诉记者,全省科技突出贡献奖中70%的获奖者都是院士,“和他们相比,我还要很努力才行。”</P>
<P> 时时不忘提携年轻人</P>
<P> 星期五上午在学校给研究生上完课,下午就飞赴外地企业指导进行自己的项目试验。两天后,再匆匆从机场赶往教室,这就是徐卫林的周末。因为忙,效率成了他经常挂在嘴边的一个词。</P>
<P> 徐卫林认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校企合作,而“高效的校企合作”应该是:集合有兴趣的人和单位形成团队,充分利用它们的优势来实现科研想法。“高校的特长是理论原创、攻克关键技术,剩余的生产工艺环节都可以交给工厂。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大学和工厂各自的优势,发挥团队的最大威力。”</P>
<P> 徐卫林十分看重团队的力量,也不忘时时提携团队里的年轻人。“每年他自己得到的年终科研奖励,除了奖励科研团队的成员,其余都拿出来给年轻老师做了科研基金。”武汉科技学院科技处的朱丽霞老师说。</P>
<P> 徐卫林喜欢打乒乓球,这也成了他和同事交流感情的工具。有时间的时候,他会约上三五同事一起打打乒乓球锻炼身体。“不过现在是越来越没时间了,明天要打球,前天就要开始计划,有时候甚至开会、坐车,我都在发短信布置工作。”</P>
<P> 夕阳产业并不“夕阳”</P>
<P> “将来有一天,你可以穿着带有柔性太阳能电池的衣服在路上走,手机没电了,直接插在衣服上充就是。”徐卫林这样给记者描述他正在进行的工作:太阳能电池的柔性化技术。</P>
<P> 2007年,他用特殊的高分子材料和天然蚕丝制成具有弹性的小口径人造血管,植入小狗体内获得成功。“纺织并不只是简单地做衣服,与其他专业技术结合,纺织材料也能做出人造皮肤、防护服,甚至是高强度的钢盔材料。”因此对于纺织业是夕阳产业的说法,徐卫林并不认同。“实际上每个学科都一样,要用新兴的学科来改造和提升原来的学科,所以我们要让纺织的优势渗透到我们能想到的各个领域。”</P><!-- publish_helper_end --></DIV><!-- google_ad_section_end --><!-- 正文内容 end --> 帅就一个字,我只说一次!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