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卫 发表于 2010-5-24 08:22

23年"女儿情" 记湖州织里镇社会福利中心院长徐丽珍

 浙江日报5月24日讯 在湖州吴兴区织里镇,有一位被孤寡老人拉着不让离任、被上级领导“拖”住不让退休的敬老院院长,她就是镇社会福利中心院长徐丽珍。她23年如一日,无微不至照顾孤寡老人,被乡亲们亲切誉为敬老孝亲的“当家人”。
  放下生意走进敬老院
  38岁那年,徐丽珍承包村里一间杂货店。就在她生意做得有起色的时候,组织上安排她去轧村乡敬老院当院长,当时她二话没说就答应了。“一个月少400多元收入,这怎么行呢?”丈夫和她发生了争执。
  “邻村80多岁的潘美珍,无儿无女,吃水要爬着去水井里打,有一次,我挑着货担看到了,实在不忍心,就每隔3天帮她挑水扫屋。过去我只能帮她一个人,现在所有孤老都由国家养起来,让我去照顾他们,作为党员,我能有理由推辞吗?”徐丽珍记得,那天晚上,她和丈夫说了很多心里话,丈夫不作声了。
  徐丽珍走马上任的轧村敬老院是由乡政府几间仓库改建的,条件十分简陋,没有通自来水,没有抽水马桶,当时全院共住进24位孤寡老人,其中多数是残疾人,敬老院包括食堂烧饭工在内才3个人。所以每天天不亮,她就赶到院里挑满水缸,之后给每个老人倒马桶,再帮行动困难的老人洗漱。
  今年85岁的陈阿武是当年第一批入院的孤残老人,也是至今唯一仍健在的见证者。天生聋哑的他比划着“说”,徐丽珍对敬老院的老人个个都好。
  徐丽珍的努力,让敬老院面貌焕然一新。湖州市民政局曾多次组织暗访。“这家敬老院每个房间的床单上没有污渍,房间里没有异味,长年瘫痪的老人身上没有褥疮。”湖州市民政局局长谢银根说,检查人员都很感动,农村敬老院如此干净,真不容易。
  轧村敬老院多次荣获省、市文明敬老院称号,徐丽珍本人也光荣当选省级劳动模范、先后两次荣获“全国敬老好儿女金榜奖”。
  逝去老人留下2000元
  2000元!对于没有任何收入来源的孤寡老人来说意味着什么?徐丽珍知道这个分量,每次说起过世不久的老人李平,徐丽珍的眼圈就会发红。
  曾与老人同居一室的沈乐炳老人清楚记得,李平瘫在床上有两年多时间,晚年疾病缠身,他不能吃,徐丽珍就把粥熬得浓浓的,一勺一勺喂,想方设法让他多吃点。老人大小便失禁,徐丽珍有时一天要给他换好几次衣服。夏天抱着他洗澡,每个月给他理一次发。有时晚上,老人痛得不行,徐丽珍就为他按摩。
  徐丽珍清楚地记得,老人临终前喊她到床边,从内衣口袋里哆哆嗦嗦地摸出一个红布包,颤颤巍巍地交给她:“这两千元,是我攒了一辈子的‘棺材钱’,现在恐怕用不着了,这是我的一点心意。”
  当天晚上,老人安然离世,打开红布包一数,总共2003.74元,其中不少角、分的硬币。不少人看着这些钱都哭了,老人痛得在床上打滚的时候,死活都不肯上医院,因为怕花钱,但他最后却把这些钱留给了徐丽珍。
  办完李平的丧事后,徐丽珍用这些钱,买了20把藤椅和一台电视机,让大家永远怀念这位可敬的老人。
  23年,她休息时间不超过1个月
  徐丽珍太累了。两个儿子成家后都出息了,现在是当地有名的企业家,他们对妈妈说,回家享点清福吧。徐丽珍笑笑不答。
  她知道自己没法和儿子交流这件事。记得有一年,当时办企业的一位亲戚急缺人手,专门到敬老院找徐丽珍谈:“你在敬老院已经干了10多年了,对组织上也有交待了,不如到我公司里当个办公室主任。”亲戚的嗓门大,也很真诚,当时她也不好当面回绝。
  两人办公室里谈了很久,等她开门时,却发现门口站着一排老人。大家眼巴巴地瞅着她,坐在轮椅上的赵连红老人说:“徐院长,你可不能走,我一天到晚都担心,你会不会在我死之前退休。你要是离开了院里,大伙儿都活不长久。”老人们七嘴八舌,那一刻,徐丽珍流泪了,她答应老人们,就是退休了,自己也不会离开敬老院。
  原计划50岁退休,这年吴兴区把几个乡镇敬老院合并,创办了织里镇福利中心,镇里请她担任院长。那个时候,孙子刚出世,请保姆一个月要近2000元费用。儿子说,你在敬老院一年忙到头,一个月才1000元出头,到底图个什么?
  徐丽珍觉得,她这辈子最亏欠的就是家人。在敬老院上班,每天早上她都是5时不到就出门,晚上常常是深夜才回家。逢年过节,她又多是敬老院里过的。
  23年了,徐丽珍有时想自己也该歇歇了。55岁该退休时,上面没有提,她也不好开这个口。去年年满60岁,镇里领导专门找她谈话。“一时找不到合适的接班人,组织上需要她再干几年。”徐丽珍满口答应了。

徐芝江 发表于 2010-5-24 08:57

徐氏族人就是善良。。。。

徐玉杰 发表于 2010-5-24 13:24

多么善良的人。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3年"女儿情" 记湖州织里镇社会福利中心院长徐丽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