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福东渡考略二
徐福东渡的起始点,学术界尚无定论。比较有代表性的说法有:一、海州湾说;二、琅邪说;三、蓬莱(登州)说。对照历史记载,徐福的船队好像正是从琅邪一地下海的。根据《齐录》卷三的记载,今胶南市有徐山,传说是徐福船只启碇的地方;又有斋堂岛、沐官岛,相传因徐福在此戒斋和沐浴得名;而附近也确有质地适宜,可供造船的木材出产。此外,今青岛崂山海湾中有一座徐福岛,相传为徐福东渡停留处。相近还有一村庄,相传徐福由此登舟东渡瀛洲,故称“登瀛村”。琅邪及其附近的一山三岛一村,可能就是徐福船队集结的场所,琅邪海湾当为徐福东渡的启航港。日本学者藤田丰八曾在《中国南海古代交通丛考》中说过:“为海港而载于史乘者,以琅邪为始。”不过,就徐福东渡前离开山东半岛沿岸的始点来说,似应是蓬莱(登州)。盖秦始皇和徐福船队从琅邪出发,经荣成山(今山东荣成市成山角),至之罘(今山东烟台市)射杀巨鱼后,秦始皇“遂并海西”回咸阳,病死于途中。徐福则可能继续西进,至蓬莱(登州)转北行驶离山东半岛,而决不会掉转船头东行,南下,至海洲湾再启航东渡。由此推论,徐福东渡的航线可能是:从琅邪出发,沿山东半岛沿岸东北行,过荣成山、之罘,至蓬莱后沿庙岛群岛北行,经辽东半岛东海岸、朝鲜半岛西海岸南下,过对马海峡或济洲海峡,最后到达日本列岛。这条航线沿途岛屿相望,风浪较小,比较安全,补充淡水、避风都较方便,实为中、日、韩最古之交通航线,先秦和秦汉以来多取道于此。直到公元607年,日本大野妹子出使中国;翌年,隋朝遣裴世清回访日本,走的都是这条路线。日本“遣唐使”来中国,前期也多取道于此。(元)马端临说:倭人“初通中国也,实自辽东而来,故其迂回如此。”③徐福东渡中经朝鲜半岛,大概是大多数学者的共识。然而在具体的路线上,尚有一些分歧。有的学者主张:徐福东渡是经山东半岛成山角,横穿黄海至朝鲜半岛南端,而后经对马海峡前往日本的。其实不然,山东半岛成山角与朝鲜的最短距离虽只有190公里,但是,此海域的海流终年为南北向,对东西航行极为不便。秦汉时,风帆尚无掉戗术,基本上只能顺风或偏顺风航行。三国时期,掌握了打偏和掉戗的驶风技术④以后,才为横渡山东半岛和朝鲜半岛之间的黄海海域创造了条件。因此,秦代中日间的交通可能只有由辽东半岛沿岸,经朝鲜半岛或南或东渡过海峡的所谓“北道”。即以近世的海流测试来看:1906—1912年,和田雄治博士受日本水产调查会委托,用投瓶法测验日本海海流。他在朝鲜半岛西岸仁川及东北岸图们江之间,其中尤侧重釜山与清津一段,投放了空瓶750个,结果有132个在日本海岸被发现。1908年,日本海军省水陆部作过同样的试验,在550个投瓶中,曾发现207个。两次投瓶结果,其漂至海岸被发现者,共计339个,其中漂至日本之山阴、北陆沿岸者达274瓶,占总数的80%。1904年日俄战争期间,日俄所敷之水雷,因漂流至海岸而被发现者,计达375只,其中漂至日本山阴、北陆海岸者达248只,占总数的66%,以上调查,足证韩日之间日本海左旋回流,恒为由朝鲜半岛往日本山阴、北陆地方的一种自然航路,⑤也是中日之间最古之自然航路。无独有偶,在以上假设航线近处的今韩国济洲岛,至今仍保留有徐福来此采仙药的传说,汉拿山和正房瀑布还留有可供凭吊追怀的所谓徐福遗迹。⑥ {:6_167:}漫漫品味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