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友渔:吃苦才能读好书
时间有限,好书都读不过来,何必去读那些垃圾书呢?这也算是我个人一直以来的读书态度吧。
刚刚看完杨奎松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史研究》,这本书在各界的反响都不错,我自己看完后,收获良多。书中所写,主要是新中国成立前若干年到新中国成立后若干年的中国大事件,这些事件首先让人感受到的是历史的复杂性,让我们知道我们走过了一条多么艰巨和曲折的道路,对于未来,我们要完成中国的现代化道路,还需要太多的努力。
说到读书,我这么多年来可以说基本上从未间断,每天读书的时间大概在八个小时左右,这是我的工作,也是我的生活,很难分清楚,其实也不必分清楚了。一般来说,我读的书都是自己喜欢的,对于市场上的畅销书,大致的趋势和流行的东西都知道,也常常关注,但是这些畅销书里,真正读过的,还是非常少。现在的图书市场,多元化和层次化已经非常明显。垃圾图书太多了,好书同样也太多了,看不过来。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所以我读书,首先选好书,然后选自己感兴趣的。时间有限,好书都读不过来,何必去读那些垃圾书呢?这也算是我个人一直以来的读书态度吧。
市场上这么多书,普通人往往会陷入选择的困境之中,最终随波逐流,什么流行看什么。其实这样并不好,特别是年轻人,青春宝贵,读书还是一定要挑,挑好书看。现在流行的什么大话历史、戏说什么的,这些书读了没有好处,不必去读。
那到底要读什么样的书呢?我想首先一个选择的标准还是时间,好书往往是经过时间的筛选的,它不以领域来分,安徒生的童话是经典,卢梭伏尔泰也是经典,这些能够在很长的时间里都成为名著的书,对人对事,总是有好处的。其二就是兴趣,读书倘若太苦,很难坚持,所以兴趣很重要,选自己感兴趣的,自然乐在其中。
当然,我也不主张读书太轻松,所谓人往高处走,总是有些费力气的,虽然不是每个人都必须要去当登山运动员,不是要去征服珠峰什么的,但是往高处走总是需要的,不能越走越低吧,读书亦然,读好书自然有些苦,那些纯粹娱乐人的感官的书,读来轻松愉快,可是读后全无好处,至少好处不大。
晨报记者 周怀宗
{:6_151:}吃苦也不一定能读好书。 {:6_167:}有道理 读书明理,读史明智。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