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建明:啃老——两代人的悲哀
在各种消费方式中,涉及收入代际转移的有以下几种情况:1.孩子未成年,需要父母养育。这个是法律规定,也天经地义。
2.现代社会劳动力的准备时间越来越长。在城市,孩子基本都要到大学毕业才能够经济独立,因此在求学阶段仍然要父母提供经济来源,这应该也无可厚非。
3.人老了,不具备赚钱能力了,由下一代赡养。这是我们的传统美德。当然随着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现代金融制度的发展,人们可以在年轻的时候攒够自己养老的费用而不再依赖于孩子的赡养,这也符合社会发展的潮流。
4.孩子已经成人,而且过了求学阶段,具备了谋生的能力,却仍靠父母来供养。这就叫“啃老”。
对于“啃老”,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都不是值得肯定的消费行为。社会学家将“啃老族”称为“新失业群体”。其实“啃老”并不是一个就业或收入的概念,而是一个消费的概念。“啃老族”确有很多是因为没有收入来源而导致“啃老”,但也有很多有正常工作的年轻人也在“啃老”。年轻人平时吃父母、用父母,工资收入自己花,到结婚置业的时候还要依赖父母赞助的现象极为普遍。往往父母多年省吃俭用攒下的积蓄为此消耗殆尽。因此,“啃老”是涉及到两代人的错误消费,是两代人的悲哀。
“啃老”是最近几年流行的词汇,因此“啃老”也是最近几年开始流行的一个社会的消费现象。这个现象的起源要追溯到20年前社会上广泛讨论的另一个现象: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
城市中上世纪80年代出生的孩子是中国第一代独生子女。当时改革开放之初,人们的生活还不算富裕,但已经有了持续的改善。生活好起来的新父母们将他们全部的爱都化为物质的供给投注到唯一的孩子身上。因此,现在的“啃老族”也就是曾经的“小皇帝、小公主”们从小就享受到超乎寻常的来自长辈的物质供给与心理呵护。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熏陶多年的孩子,向父母伸手已经成为了他们的习惯动作。因此,“啃老”的形成是两代人共同的问题,改变“啃老”的现象也是两代人共同的事情。
首先,上一代人的消费就有问题。他们工作努力,往往退休了以后还要返聘;他们消费节俭,除了基本生活需要不会追求任何奢侈的享受。但他们在孩子身上花钱从来不吝惜,还有一句口号叫“再苦也不能苦孩子”。殊不知,正是这句话害了孩子,也注定了他们一生操劳。给他们的建议也就是一句老话“儿孙自有儿孙福”。把孩子拉扯大了,培养他们上了大学了,就尽到了父母的责任,该到了考虑自己生活的时候了,将自己一辈子的积蓄好好安排一个丰富的晚年生活就是对孩子最大的好。至于孩子们的生活,由他们自己去创造对他们更好。
作为下一代,你们应该看到,父母的责任只是把你养到18岁。现在把你供到了大学毕业,该到了反哺父母的时候了。至少,当你占用父母的资源去消费的时候,想想父母他们的消费水平达到了你现在的消费水平了吗?当你伸手向父母要钱买新房的时候,想想父母现在的居住条件改善了吗?当你仅仅因为工作稍不如意就不工作而待在家里要父母养的时候,看看你们已经操劳一生的父母是否也可以待在家里颐养天年了?
如果你的父母的生活水平和生命状态都很好,他们给予已经成人的你一定的财务支持并不困难也不为难,那么从父母那里获得一些财务支持也无可厚非。但即使如此,我还是建议年轻人在确实需要向父母寻求财务支持的时候,不要认为理所当然,而且最好用向父母借贷的方式,并在你们有能力的时候尽快归还。这不仅为了尊重父母、爱护父母,也是让自己成为一个有担当、有责任的人必须走过的道路。
(作者为上海理财专修学院执行院长) {:6_167:}中国的特色——啃老 {:6_134:}唉!中国人一代一代就这么传下来的,血统所致呀。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