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立凡:“国五条”应成楼市调控常态化起点
楼市调控加码不仅涵盖了政府对房价的关注,还有保护经济环境的考量。在经济复苏极其脆弱的情况下,这意味着楼市调控的严肃性和长期性将成为常态,即使房价偶有反复,也终会在政策的严厉注视下乍暖还寒。“楼市风向标”之一的上海,7日出台楼市调控细则,在一定时期内限定一户只能在上海新购一套房,同时将积极做好房产税改革试点的各项准备工作,并按不同住房销售价格确定土地增值税预征率。
地方版调控办法的纷纷出台,既是“国五条”的新注解,也是楼市调控实现了中央意志与地方政府行政的统一,并进入到新的操作界面的证明。然而,是否可以就此预期:房价将从脱轨状态回归正途?大量存在于土地规划、开发、建设和销售各个环节的违法违规事件会得到遏制?在短暂低头后,房价是否会迎来报复性反弹?
就公众经验而言,这些问题仍悬而未解。
自4月17日“国十条”出台,半年以来,尽管政策基调极为严厉,但实际效果有限,这令一些潜在购房者按捺不住,导致楼市“金九月”如约而至。一旦房价反攻态势形成,楼市调控将面临夭折风险,这种情况倒逼出了七部委的新“国五条”。“国五条”在政策落实、信贷、税收、供给、市场秩序5个方面提出了新要求,而且把房产税改革作为明示于社会的政策储备,以应对楼市里存在的各种博弈。
从短期看,“国五条”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国庆期间,北上广等一线重点城市住房市场成交量大幅萎缩,房价由上涨预期迅速转为下降预期,充分体现了政府干预的威力。但同时还须看到,除了对地方政府调控楼市职责的强化外,“国五条”的实施环境与“国十条”并无大的不同,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依然会恋恋不舍,流动性的宽裕环境仍在维持,在这种情况下,仅靠更为严厉的信贷措施和更高的购房门槛令房价步入下降通道,几率不大,即使成功,其周期也不会持久。
从根本上说,仅靠政府干预扼制房价效果有限。如果地方政府以土地换钱的融资模式不能加以管理,楼市监管效率不能提高,房价在适当条件下反弹的可能性就始终存在。驱散楼市的投机氛围,应该在三个方面下大力气。
其一,坚持现行的在销售环节对开发商和投机资本加以限制,同时在规划开发环节对地方权力加以限制。很大程度上,正是规划开发环节的失范,为楼市的各种不当寻租提供了空间。要解决这一问题,尽快取得房产税试点经验并加以普及是必要前提。只有房产税改革成功,地方政府才有可能从土地依赖症中摆脱出来。而房产税改革的要害在于既不能伤及自住型需求的基本权利,又堵住投机者的利润空间。
其二,强化商品房与保障性住房的双重管理。目前楼市调控政策对于商品房的限制度要高于保障房,这是应有之义。但必须预判到,保障房真正起到对冲刚性需求抑制房价的作用,需要避免重蹈经适房式的覆辙。在保障房成为土地资源的主要占据者后,借保障房寻租必然成为一些人的考量。因此,在建设的同时强化管理已是当务之急。
其三,既要对高房价进行限制,又要对热钱进行限制。人民币汇率浮动频率加快后,境外热钱再度流入境内,而楼市是热钱传统的青睐目标。
如果热钱在国内楼市顺利获利并逃离,不仅会破坏楼市秩序,还会对下一波热钱造成鼓励效应。
实际上,“国五条”中已经包含对于高房价和热钱推动通胀的双重担忧。控制高房价关乎民生福祉,控制热钱关乎宏观经济运行环境。从这个意义上说,楼市调控加码不仅涵盖了政府对房价的关注,还有保护经济环境的考量。在经济复苏极其脆弱的情况下,这意味着楼市调控的严肃性和长期性将成为常态,即使房价偶有反复,也终会在政策的严厉注视下乍暖还寒。 {:6_167:}还不见好的办法 优兔4p同意2楼 {:6_134:}都喊穷,可这么多楼都让谁买去了呢?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