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云鹏:传统“小膏药”进医保,妙!
27日,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公布了首批30种中医药传统“小膏药”名单,目前在小膏药的研发配制医院及其相关的对口支援社区医院均可买到。市中医局正在与相关部门协调,力争将“小膏药”纳入医保报销范围。(据2010年11月28日《新京报》)俗话说,“偏方治大病”, 这也正是中华传统医药的神奇魅力所在。传统“小膏药”是对中医传统特色制剂和临床效验方的统称。北京市拟将传统“小膏药”纳入医保报销范围,既让公众看到了政府在解决百姓“看病贵”问题上的切实努力,也对中药的使用、保护与发展注入了活力,会产生诸多益处。
传统中药获保护。北京市中医管理局首批公布的30种中医药传统“小膏药”名单,皆是临床应用20年以上、剂型应用方便、疗效确切、安全稳定、价格相对低廉的中药传统制剂品种。可以说,这些药品完全是靠确切证明疗效而立足市场和抬高身价的,拥有社会公众信任度的强力支撑。政府相关部门力争将“小膏药”纳入医保报销范围,这对一直以低廉的价格打市场、求生存、谋发展的“小膏药”品种来说,无疑是坚持走自己的路,用自己的方法保护好中药这个民族“瑰宝”,政府这只“无形的手”出得正恰其时。
患者受益最多。据市中医局负责人介绍,按不同包装规格的定价平均下来不足9元,按一日价格计算最高不超过10元,低的只要几分钱。而且,入选“小膏药”品种名录的医院都已开设了“专科专病专药专家专台”,为患者提供小膏药服务。患者想购买该院的“小膏药”,不需要再排大队,可以直接到小膏药专台购买,不仅能够为患者提供了多种治疗选择,大幅度地降低看病成本,还免除了排队、挂号、候诊等一大堆麻烦,最终受益的还是广大患者。
推动中药发展。中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产物,我国目前已拥有中成药6000余种,但由于中西方文化差异的缘故,目前绝大部分在我国注册的中成药尚没有被任何一个西方发达国家所认可,即使在国内的西医医院里,不会使用中成药的医生也比比皆是。在各类化学药品的毒副作用日益备受关注的时候,天然药物的安全性为中药进一步发展带来机遇。据悉,北京地区二级以上中医医院、综合医院示范中医科建设单位共计48家,都将参与“小膏药”重现工程。按科室、按功能、按剂型形成了“小膏药”系列品种,涉及儿科、皮肤科、外科、骨科、耳鼻喉科、眼科、妇科7个临床科室。如儿科,形成了治疗急慢性扁桃体炎、咽炎、小儿食积、婴幼儿湿疹等一系列儿科常见病种的“小膏药”制剂,剂型按照儿童特点采用糖浆、合剂、散剂、颗粒剂等不同剂型,为患者在疾病防治中提供更多选择的同时,也给中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宽广的平台,有助于其不断发展壮大。 {:6_167:}小膏药--------进医保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