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卫 发表于 2010-12-15 09:11

徐冰:抑制物价上涨能否控制通胀

 11月的CPI达到5.1%,这个结果并不令人惊讶。尽管学界感觉有些超出预期,但实际上,恐怕是上涨幅度超出了预期,CPI在今年出现单月破5,市场其实早有心理准备。10月的4.4%比9月的3.6%上涨了0.8,11月又比10月上涨了0.7。单就上涨幅度来看,应属相对较大。尽管国家发改委估计11月的5.1%可能是年内最高点,12月CPI再次破5可能性不大,但这种认识之于通胀现实并无多大意义。而对于即将到来的2011年,CPI将在相对高位运行,大体也成为各界共识。
  对通胀究竟要出现何种演变,目前争议纷纭莫衷一是。但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稳定物价放在首位分析,今后一段时期的通胀形势不容乐观。迄今为止,对于此番通胀有关方面仍然坚持结构性通胀的观点,因为CPI上涨主要为食品类以及居住类价格上涨所推动。但中国CPI的构成一直饱受质疑,其具体的分项构成至今不为公众所知,这就使得CPI的数据分析,难免成为相关部门的自言自语。
  也恰恰因为CPI主要为食品类价格上涨所推动的认识,行政干预物价的手段,成为许多地方稳定价格的首选措施。其背后暗含的逻辑无外乎,不管通胀如何演变,为防止价格上涨演化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只有先将物价压住再说。在各种强硬的行政干预之下,蔬菜类价格最近出现了明显下降,这使得通胀预期的管理者终于暂舒一口气。可是,通胀的现实因素并未因行政干预的强力介入而消失。在供应没有出现明显短缺,而且粮食在异常气候影响下仍然连续丰收的情况下,食品类价格却依然强劲上涨,如此怪异的通胀突出地表明,此番通胀与短缺无关,仅靠行政干预难以达到根本效果。
  行政干预能够起一时之效,却终究无法消除通胀的长期预期。12月11日,国家发改委在其官方网站刊发《如何正确看待当前的价格形势和调控监管措施》一文,指出:价格干预已经取得预期效果,今后的主要工作将是如何落实已出台的稳价措施。同时提及,稳健的货币政策是控制物价较快上涨的根本性措施。该文其实透露了重要的信息,其一,今后一段时期可能不会再出新的行政干预措施,因为目前的措施已经基本覆盖了针对食品类价格上涨的领域;其二,也许是变相承认了行政干预之于此轮通胀其实是无效的,根本的方法还是货币政策的调整。
  假如这就是发改委曲里拐弯中想要表达的真实意思,那么它也许表明,决策层面其实对加息抑制通胀已经达成了一些共识,之所以至今对加息极为谨慎,主要是因为外部环境的量化宽松,加息容易导致热钱流入套利,反而更加助推通胀。
  当前控制通胀的政策面临严重的“两难”。行政干预虽然能短期有效,但只要不是无视现实,就不会寄大望其能发挥神效。其最大的效力,只是暂时缓解通胀的压力而已。而之于货币政策,央行12月10日第六次上调准备金率,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将这种“缓加息、多调存款准备金率”的策略称之为明智之举。而明智之举却恰恰是不得已的办法。
  鉴于通胀将在不短的时期内存在,当前控制通胀的政策已经表露无疑:虽然行政手段被认为是无根本效力的,但作为救急措施,行政干预不会被放弃,而是相机而动,为调控争取时间;货币政策成为控制通胀的主要措施,准备金率可能会相对频繁地上调,加息则作为后续手段,大多时候,加息更多地表现为象征意义。

徐玉杰 发表于 2010-12-15 13:39

{:6_167:}不知道

徐晓夫 发表于 2010-12-15 14:48

{:6_134:}辽宁的CPI已经达到6%了,在不采取行政措施,恐怕社会稳定方面,是要出问题的的哩!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徐冰:抑制物价上涨能否控制通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