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云鹏:“验收”何以转身为“宴收”?
近日,一位外地县委干部来访,聊及工作时他说,现在可忙啊,整天为评比验收忙乎。原来临近年底各种评比活动多了起来,他们除了写材料外就是陪吃陪喝。他心存苦水地说:“现在的验收成‘宴收’了。”(12月19日《人民日报》)按理说,考核验收、检查评比是工作落实中的一个环节,其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掌握真实情况,总结经验教训,做出科学评价,引导工作健康发展。这说明,工作落实的功夫在于平时的扎实努力,而不靠“评时”的旁门左道。迎来送往的热情场面,无论如何都不能代替工作开拓创新的新局面。真正把工作搞好,让人民群众满意,归根结底靠的是平时精益求精、精雕细刻的扎实工作。
时下正值年终岁尾,也是考核验收的繁忙季节。各种考核验收、检查评比可谓你方唱罢我登场,各显神通不遗余力。在一些地方,检查组像走马灯似的,有的基层单位甚至一天要接待七八个检查组。一些检查组也是经常地在同一个单位里反复遭遇,自己都觉得有些尴尬。这些检查组也常常被群众称为“秋收队”、“扫荡队”,名声确实不咋的。
由于领导机关所处的特殊地位和作用,“上级领导机关来了能够帮助我们,回去以后可以宣传我们。基层离开领导机关不仅一事无成,而且还要一败涂地”。来的都“上帝”,哪路神仙都得罪不起。为此,不仅主要领导赴零公里热情相迎,好吃好喝好玩相待,重金厚礼相送,还要围绕“有问对答如流,有看满意点头,有考良好优秀”落实分工负责制,实行一对一的服务保障。一切为了考核验收,一切保障检查评比,一切确保让检查组满意高兴,应付好各种考核验收和检查评比,已成为基层年终工作最主要的任务,甚至不惜重金。正像报道里所说的,有的穷乡一年的办公经费才几十万元,有一半都花在这上面了。
如此频繁且杂乱的评比“宴收”,常常是把基层干部拖得身心疲惫、苦不堪言,真是“喝坏了党风,喝坏了胃,喝得老婆不愿意睡”。尽管内心里万分厌恶,甚至咬牙切齿,暗骂不止,但言行上不能有一丝流露,更不敢有一点怠慢。因为有时“宴”水平,直接决定“验”的质量,决定工作评价的优劣,事关领导在上级机关的“印象分”,更关乎其个人的政绩,岂能小不忍,而坏大事?
那么,“验收”是如何华丽转身为“宴收”的,而且日益成为一块“臭豆腐”,闻起来臭,吃起来香,能够让上上下下都乐此不疲呢?仅仅是形式主义在作怪吗?
当然,在各种名目繁多的考核验收和检查评比活动的背后,有比较复杂的原因,比如,领导机关的工作指导思想不端正,工作方法不科学,工作作风不务实,也与机关职能转换较慢相关。诚如有位贫困市的市长所说:“地方上的庙那么多,如果评比都取消了,让这些和尚都干么去?”我们当然不能妄论所有政府机关都是为考核验收和检查评比而设立的,但是确实有一些部门除此而无旁务,好像不搞考核验收和检查评比,就没有事干,就不会干事,检查考核成了工作专利。
但是,最为关键的原因,还是在于领导机关权力寻租与基层干部求升的有机结合,各有所求,各有利逐,皆是追逐利益使然。一方面,一些机关部门的权力要寻租,另一方面,一些基层干部苦于晋升焦虑,急于求升。一方要逐利,一方想求升,二者一拍即合,衍生出名目繁多的考核验收和检查评比也就不足为奇了。甚至常常是上级机关没有做出这种安排,下级为了图名挂号,总是想方设法邀请上级机关前去考核检查,不去就有想法,就不满意。一些基层干部似乎没了领导机关的考核评价,就迷失了工作方向,弄不清工作做得是好还是差。如此这般,考核验收和检查评比的“宴收”之风怎能不愈来愈烈?
解决考核检查过多过滥的治本之策,还是要在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改革上下功夫,确立人民群众满意的检验标准。如果政府不是名副其实的服务政府,人民群众只能是为政府服务,并继续深受其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之害,苦不堪言。
稿源:荆楚网
作者:徐云鹏 {:6_134:}:“验收”何以转身为“宴收”?这已不是什么新鲜的事了,否则那来的‘楼歪歪’、‘桥塌塌’、‘路陷陷’、‘火烧烧’......的新闻哪? {:6_167:}验收=宴收 腐败之风,无孔不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