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卫 发表于 2011-1-4 08:49

徐晓林:向“世界一流”迈进

  2011年1月2日,公共管理学院将迎来成立10周年。近日,记者对学院院长徐晓林教授进行了专访。这位见证了学院10年发展的院长表示,将在2049年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公共管理学院,向新中国成立100周年献礼。

  记者:10年的发展历程中,您最熟悉、印象最深的大事有哪些?其标志性的意义何在?

  徐晓林:第一,2000年初,国家教育部和国务院学位办决定试办公共管理硕士(MPA)试点单位。当时我校公共管理学科的基础并不强,校领导尤其是时任校长的周济院士高瞻远瞩,表示要举全校之力积极争取我校成为公共管理硕士的试点单位。校领导的那种战略眼光让我印象特别深刻,他们坚信: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在政府管理,尤其是公共治理这一块肯定是大有作为的。通过他们的努力,我们终于申请到了全国首批MPA试点单位(共24所院校),这是我印象很深刻的一件事。

  第二,MPA试点单位获批后,学校决定发展公共管理学科,单独建制,成立公共管理学院。建院之初,专业教师少,办公室也少,师资、学科基础都比较薄弱,经费非常紧张。我记得当时还是校友捐了五万元钱作为公管学院成立仪式的工作经费。经过几年的艰苦奋斗,在学校领导,包括人事处等职能部门的关心下,学院引进了一批国内外著名大学的博士,包括一些在国外知名大学有留学经历的优秀教师,给学院的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短短几年,学院可以说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这也是学院的后发优势,也是我校“敢于竞争,善与转化”精神的一种具体体现。2005年10月,我校就拿到了国家公共管理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这是学院发展中最重要的一件事。

  第三,2006年,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公布的全国高校公共管理一级学科评估结果中,我校公共管理学科因在学科建设、人才引进、科学研究、学术声誉等方面有突出表现,与清华大学并列全国第4名。此后,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再次组织评估,并于2009年元月公布结果,我校公共管理学科蝉联了全国高校公共管理一级学科第4名。这是上级主管部门对我们学科建设的评价。不仅如此,从2006年至今,在武书连主持的“中国大学评价”课题全国高校学科及专业评价中,我校和北京大学等4所高校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连续4年被列为“中国大学管理学本科A++级专业”。2007至2009年,我校公共事业管理本科专业连续3年排名全国第2。2009年,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被湖北省评为品牌专业,被教育部评为国家特色专业,被学校列为全英语教学试点专业。2009年11月12日,由学院牵头的“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获评“湖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第四,2009年6月26日,湖北省教育厅公布了我省高校优势学科、特色学科和在鄂重要部委院校(含军事院校)省级重点学科评选的最终结果,我校公共管理一级学科在这次评选中成为全省唯一的公共管理学科中的省级重点学科。12月26日,依托学院进行建设,联合我校控制科学与工程系、社会学系及武汉工业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的研究力量,凝聚校内外管理学、系统工程、信息技术等相关学科优势的湖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非传统安全研究中心”正式获得湖北省教育厅批准立项,实现了学院省部级重点研究基地零的突破。2010年,“非传统安全研究中心”已经被学校纳入“985工程”重点建设,实际上就是被列为国家重点建设学科方向。我们的目标是充分整合校内外优势资源,早日把它建成世界知名、国内一流的非传统安全研究基地。同样是在2009年,经全国博士后管委会专家组评审,学院还获批设立公共管理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博士后流动站、省级重点学科、省级重点研究基地等的突破,标志着学院学科建设和办学水平又上了一个新台阶。2010年3月,为提升反腐倡廉建设能力和水平,充分利用高校丰富的理论研究和教育培训资源,湖北省纪委、省监察厅与我校签署合作协议共同建设的“湖北省反腐倡廉理论研究基地”和“湖北省纪检监察干部教育培训基地”也落户学院。

  第五,2010年6月1日,经过4年多的研究和论证,由政府部门主导,我校负责引进和建设,投资达3800多万元的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电子决策剧场在学院正式落成。同日,我校还与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佛罗里达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国内外多所高校建立全球电子决策剧场联盟。这个电子决策剧场主要依托我校的信息技术、系统工程等学科的优势,是公共管理和信息技术有机结合的一个典范。我们现在已启动了若干研究项目,如南水北调工程、智慧花山城、梁子湖水污染治理的设计与规划等。

  第六,建院伊始,学院就提出并践行“国际化、信息化、工程化”人才培养模式,旨在培养和塑造具有观察、分析、处理和驾驭国际国内公共政策和公共事务能力的高级专门管理人才。建院10年来,学院培养的学生在学习和工作中所取得的成绩证明,学院的这种精英化教育培养模式是成功的,培养的各级各类学生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走出校门后的工作岗位上,他们的表现都很优异。学院每年都有10余名毕业生进入国内外名校攻读硕士或博士研究生;几乎每年都有学生被评为校“三好学生标兵”;学院首届MPA硕士研究生、广西北海海关关长杨保清因工作出色受,到了国务院总理**的亲切接见和充分肯定;前几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学院4位学子考入国家民政部;2009年湖北省公开选拔32个副厅级领导干部,毕业于学院的学子(含MPA研究生班)第一轮考试9人上榜,最后一轮下来共录取了5人。

  记者:我校公共管理学院的特色在哪?优势在哪?其他学校相关学科有哪些优点值得我们借鉴?

  徐晓林:从学科建设层面看,我校公管学院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电子政务,二是应急管理,三是非传统安全。目前,学院在这3个领域的研究在国内都是领先的,如我们拥有全国最早的电子政务、公共安全预警与应急管理的博士点;出版了国内最早的《电子政务》教材,并被评为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拥有世界最先进的电子决策剧场。从人才培养角度看,学院的特色就是“国际化、信息化、工程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学院培养的人才既具国际视野,又有信息技术的优势。

  学院的优势也体现在三点:一是依托学校传统优势学科,整合学校优势资源,实现软硬结合,让软科学“硬”起来。我校的工科、医科在全国的优势地位很突出,如何“借”学校工科、医科之力,实现软科学和工科的“硬科学”的结合,既是我们工作的一个着眼点,更是我校办公共管理学科的一大优势。二是整体优化,系统集成。历经10年的发展,学院在编中青年教师都是博士研究生毕业,都有在美、英等国名校进修、留学的经历。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进入了全国同类学科一流行列。学院依据教师的学习背景和研究兴趣,成立了包括湖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非传统安全研究中心”、湖北省反腐倡廉理论研究基地等在内的10大研究机构。三是科研采取矩阵式组织结构。这既加强了学院教师与院外、校外的横向联系,使学院在校内外的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又为所有教师提供了相互帮助、相互激发、相得益彰的学习机会,提高了院内各科研机构科研成果的产出效率,并形成了非常和谐的文化氛围。

  其他学校相关学科有很多优点值得我们学习,比如很多综合性的大学,其人文社科发展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研究基础,拥有大师级的学科带头人。我校的理工医背景,致使人文社科发展有些“先天不足”。

  另外,尽管学院在“人才引进”上做了大量工作,但由于身处中部地区,没有天时地利优势,引进高层次人才难度很大。公管学科方面曾有一位中组部“千人计划”项目的知名专家一直同我们保持着密切联系,我院也非常希望将其引进来,但功亏一篑,他最终还是被北京其他名校引走了。

  “人才引进”工作是学院要多向其他高校的公管学院学习的地方。这是当务之急,也是最重要的工作。

  记者:作为一个成立仅有10年的年轻学院,您认为学院跨越式发展的最大经验是什么?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是如何克服的?

  徐晓林:学院历经10年发展能取得今天的成绩,的确是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如果说有什么样的经验,我想主要有:1、立足自己,立足发展,立足长远。孟子讲,“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只有树立远大长远的目标,才会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受和收获。2、乘中国崛起之东风,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学院名誉院长、“中国MPA之父”夏书章教授曾经讲过,中国之所以能够和平崛起,一方面需要公共管理,另一方面原因也在公共管理,而且中国要继续和平崛起,还需要进一步改进、加强中国的公共管理。我们正是在这样一个宏观大背景下,抓住了机遇,壮大了自己。3、追求真理,学术自由的使命感。有了这样一种使命感,使我们研究的课题、项目总能够紧扣时代脉搏,并能够为社会、政府所重视和采纳。比如,钟书华教授、谭术魁教授、徐顽强教授、卢新海教授、王国华教授等很多教师的一些研究成果都曾得到国务院主要领导及其各部委负责人,以及湖北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及其各部门负责人的重要批示。4、和谐文化,公开、公平、公正对待学院的人和事。可以说,学院成立10年来,学院领导班子之间,教师之间,教师与班子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大家坦诚相待,几乎没有发生过什么矛盾,学院在发展中没有任何“内耗”。

  最大的困难应当说是引进学科带头人,吸引国外著名大学的博士毕业生来院工作。我校公管学科要发展成为世界一流的学科,既需要大师级领军人物,又需要大的人才团队和强有力的研究经费做支撑。

  记者:“领导者的摇篮,政府的思想库”是公共管理学院的发展目标,这一目标是怎样提出来的?为什么要以它为目标?

  徐晓林:这句话是我院的办学目标。为什么这样提?又是怎样提出来的?这其实是我院当时的一个课题。我们认为,要想成为世界一流的公共管理学院,一方面是要真正培养一批杰出的人才,培养一批领导者。这里的“领导者”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时任校长周济院士在1997年的新生开学典礼上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不一定说我们的毕业生都要当多大的领导,哪怕你是一个team leader,一个group leader,也是一个领导。另一方面是要培养学生最基础、最起码的公民意识、服务意识和领先意识。我们认为,不管我们的学生、校友今后当多大层面的领导,他们都必须具备上面这些最基本的素质。当然,如周济校长当时所言,如果我们有更多的学生、校友能够成为更高层面的领导人,能够更好地为社会、为老百姓做更多的服务,做更大的贡献,这是我们所希望的。“政府的思想库”就是要为政府出谋划策,充当政府的智库,要服务社会,真正做到“责任以行”。

  记者:刚刚谈了学科的发展趋势,那您觉得公共管理学院未来将如何发展?

  徐晓林:我们下一阶段的目标就是要在未来的十年之内,把学院建设成为国内顶尖的学院。我们这十年从最初很弱小的一个孩子慢慢长成了少年。再过十年,大家一起努力,又加上我们学校的领导,还有我们兄弟院校的支持,还有我们已经提出来的以强大的信息技术学科为依托,这是我们的信心所在。到公共管理学院20年院庆的时候,非传统安全方向成为国内顶尖的学科方向。到20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时,我们将以国内顶尖、世界一流的公共管理学院向祖国献礼。(戴慧兰 张礼才 张志峰) (来源:人民网-湖北频道)

徐晓夫 发表于 2011-1-4 09:09

{:6_134:}将近半个世纪的等待呀!

徐玉杰 发表于 2011-1-4 17:06

{:6_167:}向“世界一流”迈进
任重道远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徐晓林:向“世界一流”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