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化出浑茫——徐白一画品随感
http://www.qstheory.cn/wh/ly/201101/W020110105395033653167.jpg暖溪寒气图老友钟天铎兄向我推荐徐白一君的画品。天铎兄以写意擅长,按惯常的思维,白一应该也是画写意的;天铎却说不是,是画细笔规整的。这在一般人也许不可理解,但我一点不觉得意外。一阴一阳之谓道,规整写意,本是传统中的两脉,对立而又统一,分而为二仪,合则为太极,不薄今人爱古人,不薄规整爱写意,真正懂得写意之精华者绝不会贬斥规整,真正懂得规整之精华者也绝不会贬斥写意。而规整的僵板,不独写意者斥之,规整者也是不认同的;写意的放荡,不独规整者斥之,写意者同样也是不认同的。
白一虽出生于书香门第,但以偏于东北,于中国画的传统,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一直未能窥得门径。直到改革开放,信息畅通,白一才走出东北,走向了世界,神游于古今中外的名画之中,目识心赏,胸襟大开。从此,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始他从宋人工笔花鸟入手,从线描起步,艰苦研习近十年,由师宋人之迹到师宋人之心,也就是“外师亘古之造化,中得当下之心源”,由花鸟而山水,而且是孕育了他祖辈几代人一直到他本人的家乡的北方景致,终于开辟出传统山水画的一个新境界。
据白一自述,历来人们都是把人作为所有事物的中心来看待的,号称“万物之灵”,而事实却并不是这样。人类对许多东西的占有是无止境的,使得今天这个世界变化得比任何一个时期麻烦更多。而那个人类文明七千年之前的世界又是什么样子呢?“我想一定比今天好,太阳每天升起落下,一年四季自然地更替,实际上我想画一种没有文明或者说文明出现之前的世界。那个世界天蓝水清,没有污染。所以在创作时,我不是以我为中心。而是以没有被我们污染的天地为中心”。这使我联想到孔子“毋我”、“克己复礼”的伟大思想。但孔子的“毋我”是针对社会,针对与我发生关系的他人而言的,他的“克己”,目的也在恢复和谐社会的秩序。而白一的“毋我”,则是针对自然,针对与今天的人类发生关系而亘古之时却未曾发生过什么关系的山水、草木而言的。他的“毋我”,目的是在缅怀和谐自然的秩序,如《千字文》所说:“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闰余成岁,律品调阳。云腾致雨,露结为霜。金生丽水,玉出昆冈。剑号巨阙,珠称夜光。果珍李柰,菜重芥姜。海咸河淡,鳞潜羽翔。”这是一个理想,但白一希望它能变为今天的或今后的现实,当然,它永远不能实现,但至少可以提醒我们,放缓对自然污染的速度。
作为精神层面上的一种抽象状态,白一的绘画出之以极其刻画写实的手段和绘画语言,摒去一切人文的创造同时又是污染,如屋舍,舟桥,甚至连野生的动物也没有。静谧幽邃,又光明朗照,仿佛这个世界,不仅出现于人类文明产生之前,更出现于动物生命出现之前。“今月曾照古时人,今人不见古时月”,这是唐代诗人张若虚的遐想,但比之白一的思维认识,似乎还不够幽缈。白一看到了,今月不仅曾照古时人,还曾照古时尚无人,而今人不仅要见古时曾照古时人之月,还要见曾照尚无人之月!于是一种浑茫的悲壮感,便形诸于他的笔端之下,正是他心灵的悟造。但这个心灵却不是作为人类文明的心灵,而是造化自然的心灵。不是人类文明创造了造化自然,而是造化自然创造了人类文明。我们常讲“天人合一”,这应该是“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了吧?
白一的作品完全可以称得上是中国北方平原绘画的开山之作。他的作品事实上已经形成了一个全新的流派——平原画派。这一画派的形成标志着以表现中国北方长白山为主的、并向周边放射之余脉以及平原等特点,从绘画的角度上来讲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这一画派建立起了属于其自身的审美体系及绘画语言体系,这一审美体系及绘画语言体系的形成是在以五代两宋古典绘画美学精神的指引下,以写生为基础,在实践中长期的观察、写生,形成的符合其地形、地貌特征的绘画语言体系。将其恢弘博大、平远深邃、豪放广阔的抽象内含表达得淋漓尽致。
他的绘画是以中国绘画的散点透视及西方绘画的焦点透视同时在画面上来运用。以地道、纯正的中国古典工笔花鸟画的用笔、入微细腻的刻画来表现其精神高层的意境。他的绘画是以一种写实的表象形态来表现抽象感觉的抽象绘画。他的画绝不仅仅是让我们只看到他刻画的逼真景物而已,他更要表现的既是那些看不见、摸不到,但能感觉得到的内心世界理想化的精神高层面存在的东西。品读他的作品,你能感受到画面传递出一股极强的信息,即超越一切可感物质之外只可意会通过视觉感到的深邃和神秘,并强烈的感到有一种清新之气扑面而来。可能这正是白一作品的魅力所在!我们把他的这一特性称之为“超级抽象”。这一点正是他的作品与当下画家最大的不同之处。
白一的画品,他自己就称之为,“超级抽象”。这种抽象与中国文人画“介于似与不似之间”的半抽象不同,也与西方现代艺术用抽象的语言表现抽象的思维不同,更与用写实的语言再现客观真实的对象不同。他是用具象的写实刻画来表现抽象的理念。对于“大象无形,大音稀声”,我们已经习惯了以“无形”为“大象”,以“稀声”为“大音”。其实,这与以“有形”为“大象”,以“有声”为“大音”,实质还是站在同一个立足点即“人文”的立足点上,无非在量上表现为不同的层级。而白一,以“至形”为“大象”,以“至声”为“大音”,便在立足点上发生本质的转移。这不仅只是“人文”的关怀,更是“造化”的关怀。借用白乐天“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诗句,我认为可用“此时至声胜无声”来注释白一的画品。 {:6_167:}随感而画 此为写景画,有种匠心独到之感。画笔工整细腻,给人以丰富的想象力。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