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卫 发表于 2011-1-20 09:11

徐康宁:人民币升值何时是头?


  如果我们的产业结构有了实质性的调整,经济增长实现了由外需驱动转向以内需为主,人民币的汇率预期反倒会有重大的变化,不仅升值幅度有限,而且也有可能随市场供求关系呈相反方向变化。
  2011年,人民币汇率问题会比以往更加引人关注,可以肯定,升值将仍然是基本方向,而且,升值的幅度和速度将会有所变化。
  现在,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已经突破6.6。经济界关注的是,人民币的汇率是否已经打开“盖子”,会继续一路升值下去,到哪里是升值的“尽头”?
  人民币最近升值速度加快,还是在于外汇供给偏多,市场上的外汇需求则相对乏力。外汇供给偏多,自然与美国的货币“量化宽松”做法有关。在美国两次实行“量化宽松”政策的背景下,美元处于超额发行状态,大量的美元进入市场。另一方面,中国开始采取稳健的货币政策,由过去实行了几年的较为宽松的货币发行,突然转向偏紧的货币政策。在加息、连续上调银行准备金率的政策干预下,市场中的人民币“头寸”明显紧张。在一“松”一“紧”的货币政策相互作用下,人民币升值不可避免。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政经背景值得高度关注,即美国对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变化。
  美国要求人民币大幅升值的声音一直不绝于耳,并不时形成一些压力,包括要出台专门针对所谓中国操纵货币汇率的正式报告。但过去几年,声音虽在,行动有限,因为前两年美国深陷金融危机,恢复经济需要中国伸出援助之手(中国增加购买美国国债就是一例),在汇率问题上即便施压,但也要有所节制。2011年情况会有所不同。
  2011年,美国经济虽然没有全面复苏,但早已走出危机的低谷,经济救助已经不是美国政府的首要政策选项。在这样一种情况下,美国会对有关经济变动的机制因素更加关注,包括国际分工、进出口贸易平衡、货币汇率等问题。在经济运行由危机走向复苏的过程中,在相关利益集团的诉求下,美国对外经济政策和利益交锋的焦点一定会转移,从总体方向看,对人民币汇率会由温和施压转向较为强势施压,不排除在今年内出台一些新的政策和做法,逼使人民币加快升值。
  实际上,美国已经出台“出口倍增计划”,并已运行一年,即要用五年的时间使美国的出口增加一倍。从出口的结构看,如果美国真要完成这个计划的话,将要大幅提升制造业产品的出口,而美国的制造业生产成本高,缺乏比较优势,在不考虑技术因素的情况下,只有通过采取弱势美元才能相对降低成本,增强竞争优势。因此,美国的“量化宽松”做法是“一箭双雕”,既刺激了国内经济,又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别国产品的竞争力。恰恰是在制造业方面,中国具有最强的竞争优势,通过人民币大幅升值抵消这种竞争优势,符合美国的近期和长期预期。
  无论从哪个角度讲,人民币升值的因素仍然在不断积累,并面临一些新的变动环境。尽管由于通胀因素在加大,人民币在国内的购买力在下降,但对外却呈现升值势头,而且这种情况将是一种长期的趋势。就像美元在国内的购买力并未明显下降,而对其他货币却大幅贬值一样,一种货币的对内价值与对外价值分离已经成为一种常态,这是由于当前的国际生产分工和国际货币制度所造成的,相当长时间内不会消失。
  自实行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始终在升值,很少回头。人民币升值到哪里会是头?或人民币升值的最后“底限”在哪里?这是一个很难直接回答的问题。人民币的汇率变动,就是一种金融产品在市场的价格变动,在这一点上和股票价格的波动是一样的。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只要中国巨额的外汇储备还在增加,只要中国经济增长的外需驱动力量仍然不变,甚至只要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长期大大高于美国,人民币升值的步伐难以停止,升值的空间也是难以预料的。30多年前,瑞士法郎要用四个才能换到一个美元,而今天瑞士法郎的比值已在美元之上。
  从策略上看,近期人民币升值较快有助于堵住美国人的口,适当缓解压力,似乎也是一种经济外交的需要,体现灵活而有弹性的原则。另一方面,不能把人民币的汇率问题变成为美国压力下的产物,即便是升值,也应该随国内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市场供求关系而动。
  人民币升值固然是不利因素,增加了一些国内出口产业的困难,但也并非完全不利。现在大量的出口产品不仅附加值低,缺乏技术含量,而且耗费资源、污染环境,并容易引发国际经济交往中的矛盾与冲突,为谋得一些经济利益付出了过多的成本,不符合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如果我们的产业结构有了实质性的调整,经济增长实现了由外需驱动转向以内需为主,人民币的汇率预期反倒会有重大的变化,不仅升值幅度有限,而且也有可能随市场供求关系呈相反方向变化。(作者为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教授)

徐玉杰 发表于 2011-1-20 09:59

{:6_167:}升与不升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徐康宁:人民币升值何时是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