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卫 发表于 2011-1-22 09:14

徐渭的快乐哲学

本帖最后由 徐卫 于 2011-1-22 09:16 编辑


  一代奇人徐渭(1521―1593),字文长,号青藤居士,与解缙、杨慎并称明朝三大才子。他的自我评价是“书法第一,诗第二,文第三,画第四”。
  徐渭的人生是以“神童”身份起步的。他六岁就开始读书,过目不忘。十岁就模仿西汉扬雄的《解嘲》,写了一篇《释毁》,受到山阴知县刘昊的欣赏。每个知道他名字的人,都相信他能金榜题名,出将入相。徐渭自己更是做如是想。
  然而谁都无法预料,他的科举之路,在起始阶段就碰了钉子:十七岁那年,第一次参加绍兴府童试,居然落榜!徐渭心情如何?简直要“负石投渊,入坑自焚”。二十岁那年,徐渭再上考场,勉强考上秀才。此时的徐渭锐气未消,踌躇满志,然而他不知道,他漫长的受难史才刚刚拉开帷幕。


  以后每过三年,徐渭就赶到杭州参加乡试。前后八次,每次都铩羽而归。仆仆风尘,空化作凄凄一笑,这个自幼就梦想借助科举之力平步青云的人,却成了被科举制这条皮鞭反复抽打的陀螺。
  徐渭的苦难深重之处在于:折磨他的,远远不止是功名。在分外难捱的二三十年里,除了乡试屡战屡败之外,他还经受了五花八门的苦难,依次是:二哥徐潞撒手人寰;大哥徐淮逝世,家产被恶人霸占;第一任妻子潘氏夭亡;与第二任妻子王氏离婚;托身幕府,寄人篱下;入狱数载,苦不堪言。对徐渭来说,苦难的降临方式是隔三岔五,是雪上加霜,是屋漏偏逢连夜雨,是迫击炮,是伏击战。难怪有史料暗示徐渭患上了后世所谓的“抑郁症”,而且程度不轻。
  徐渭毕竟不是庸常之辈,他没有沉沦,居然在监狱这种地方,开始潜心研究养生之道,于是面色转为红润,抑郁渐渐消退,精神逐渐健旺,多年来颇似枯藤的心灵,复活为“青藤”。这个前半生极缺乏快乐的人,在后半生终于感到了快乐。百转千回的命运,使他的快乐体验上升到了哲学高度。富于文采的徐渭,把这种哲学总结成了一副对联――
  乐难顿段,得乐时零碎乐些;
  苦无尽头,到苦处休言苦极。
  大块的、整段的快乐,在生活中是很难获取的,然而快乐又是极重要的,所以要把快乐视为一种值得争取的宝贵机会。不能因为机会的有限、零碎就不屑于捕捉。一旦有了高兴的事情,就要赶紧高兴。这就是徐渭用半生坎坷换来的快乐哲学。
  靠着这种哲学的支撑,在“人生七十古来稀”的古代中国,徐渭活了七十二岁,并且在文学艺术的多个领域取得了罕见成就,成为文化史上一座绕不开的里程碑。在人生的苦海里,是他的快乐哲学救了他,使得他做到了“反抗绝望”,做到了“与往事干杯”。如果没有这种哲学,我们很可能不会知道曾经有个人叫徐渭。张慧强 来源:《光明日报》(2011年01月21日15版)


来源:《光明日报》

徐晓夫 发表于 2011-1-22 09:59

{:6_134:}受益匪浅哪!

徐玉杰 发表于 2011-1-22 17:17

{:6_165:}快乐哲学

寿县徐孝毅 发表于 2011-1-23 10:01

面对逆境,只有豁达的人,才能挺起腰板,寻找点滴快乐!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徐渭的快乐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