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亮:春节·中国见闻
http://i2.sinaimg.cn/dy/c/2011-02-07/1297033816_ZHqAxQ.jpg
河沟有了一点水,村民董秀花挑着灌溉设备来浇地。
拯救麦苗记
记者冯志刚
一冬无雪,四十年首次。
我的老家在河北曲周县西铺村,它位于河北东部,是黄淮河农业区,全国主要的小麦主产区,国家的粮仓。
持续三个月无有效雨水后,这里正遭受着40年来不见的干旱袭击。
立春过后,应泛青的麦苗,因无法喝饱水变得枯黄。乡亲们说:“一棵棵麦苗在干渴的土地上,等着‘活命’。”
为留住它们的生命,朴实的村民放弃新年,争夺百米深水井灌溉,甚至上演着“机井争夺战”。
这里的新年,就这样被一场干旱搅黄了。
抓阄灌溉如同中奖
一辆汽车从河北邯郸曲周县西铺村乡间的小路上跑过,荡起昏黄的尘土,弥漫了道路。
10多分钟后,尘土向四周扩散和沉落,才依稀能看到一片片枯黄的麦苗。
2月2日,农历大年三十的午饭,村民们等待抽签。
在村委会大喇叭一声声广播中,西铺村7个村民小组,89户村民,每家安排一个代表,聚集到村委会参与抽签,按照抽签的先后顺序灌溉麦田。
这样大家才觉得公正。
这次抽签决定的是“东北地”的90亩麦田,谁家的麦田先喝上水。
因东北地块只有一口深机井,村民都抢着灌溉,结果发生了争吵和抢井事件。三户村民为抢井打破了头。
事件上升为村级事件后,村支书徐山等7个村领导干部,紧急磋商后拿出这个主意。
下午1时,抽号开始了。
89个号码放在一个纸箱里,让村民抓阄。
20分钟不到,村民哄抓一空。
“我16号。”“我38号。”“我6号。”大家争相报着自己的号码。
抓到靠前的号码的村民,像中大奖一样高兴。徐长平抓到了第一号,这个40多岁的汉子,高兴得像个孩子。
抓到靠后的76号的村民冯永强,被老婆骂得抬不起头。
抱着铺盖排队防插队
2月3日晚,夜,天黑得伸手不见五指。
晚上10点,距离接井灌溉还有1个小时时间。村民冯柱和儿子冯修文,穿上厚厚有些破旧的军大衣,带着两床厚棉被和两把铁锹,借着两盏“手电灯”的强光上路了,到东北地去接井灌溉1.8亩的麦田。
他抽的是7号,为了外出打工和排在前面的哥哥换了号码。
“机动三轮车”在颠簸的村后小路上行驶20分钟后,到达机井。现场已经有4户排在后面的村民在排队。
“怎么是你浇,这个号码是你哥哥的。”排在其哥哥后面的村民徐亮表示不同意,在徐亮看来冯柱的地要比他的哥哥多3分,灌溉需要时间至少要多2个小时。
冯柱又是递烟,又是说好话,最后的协调结果是,按照规定只浇5个小时,到时哪怕灌溉不完也交出机井,徐亮这才同意。
夜已经过了零时,冯柱将“水龙袋”接到自己麦田里,只要在机井上接好即可。
他叮嘱儿子看好机井,自己则赶到100米外的麦田里去灌溉。
气温已经降到零下4℃,起风了,裹在棉大衣里的脸被风沙吹得生疼。
晴朗的夜空,几颗亮星星和不时响起的庆新春鞭炮声,陪伴着两人。机井旁,胆小的儿子冯修文因为有几个抱着铺盖排队的村民,不再害怕。
清晨6时,到交井时间,还有一分多地没有浇灌完,冯柱还是无奈地将井还给下一个村民,他能理解自己如果占了人家时间,人家也不够用。
冯柱喊醒一个熟悉的排队老友,两人点上一支烟,吧嗒吧嗒抽起来,疲惫中有些满足。
“走了,回家拜年吃饺子去。”他启动了三轮车,沿着小路往村里行驶。另外几个村民还在等着轮到自己的号码灌溉麦田。
这天上午,他们一直不能离开,防止有人插队。 {:6_134:}农民的心愿! {:6_167:}干旱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