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剑雄:风电领域的另类闯入者
公元2005年,中国风电领域风云再起,“兆瓦级时代”拉开序幕,以大制胜成为各路英雄信奉的不二法门,1.5兆瓦,2.5兆瓦,5兆瓦……但似乎有人不懂江湖大势,反而将风电机组越做越小,他的另类闯入是传奇还是传说?拍照的时候,徐剑雄轻轻拿起一旁的小风电机模型这个不足半米高、印着“风神风电”的小玩意儿更像是一个精致的玩具。宁波风神风电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风神风电”)制造的中小型风电机组,无论从功率还是块头,相比金风科技、华锐风电等制造的兆瓦级大家伙,似乎真可以用“玩具”来形容:功率大多在30千瓦以下,最小的只有300瓦,块头也不会超过二十米,最小的也就一米有余。
除了在功率和块头上的不同,徐剑雄的“风神风电”还引入了光伏技术,研制出颇具噱头的风光互补发电系统。“什么是风光互补呢,能用风能发电,也能用太阳能发电,没有风也没有阳光的时候,由蓄电池供电,实现不间断供电。”徐剑雄对着小风电机模型兴致勃勃地比划着。
在“兆瓦级时代”跃出的徐剑雄,为什么跑到中小型去了的?话,还得从头说起。
宁波出了个风神风电
2003年的一天,已经在商海闯荡二十多年、小有成就的徐剑雄在中科院拜访同学,偶然间,他看见有人在研究着一份风电场的投资可行性报告。他心里顿时嘀咕:“风电场有多大的投资价值?”这疑问一下子触及到他几年来一直思索的一个问题——如何做个大生意!
从1988年创业开始,他涉足了皮革业、汽配业、文化业、秘书业、时尚设计、商务大厦等行业,十年后的1998年,他已经做到全国教学用具生产行业第三的位置。但他毅然决定再次转型,用他的话来说这是一次“大则思变”。 徐剑雄认为,教学用具生产行业受着较大的束缚,犹如笼中之鸟,产品科技含量不高,潜伏着恶性竞争的危机,整体发展空间相对狭小。于是,从2001年开始,为了找寻到心目中“科技含量高”的大生意,他试验过救生圈,试验过学生应急SOS安全带,试验过石油节油项目,还花了60万元进行市场调研,最后觉得前景不大而放弃。
在摸索中,徐剑雄觉受到微软和Apple的启迪,开始往知识高度密集的地方跑:北大、清华、中科院、教育部、中关村。这天来到中科院,看到这份关于风电场的投资可行性报告,他终于灵光一闪,立马找到在中科院自动化所当所长的同学,兴致勃勃地请教着风力发电技术,一番了解和分析后,问道:“我们一起来研制这种机器吧?”双方一拍即合,徐剑雄出资300万元,成立了风电项目,向中国风电领域进军。
第二年的盛夏,徐剑雄依托中科院自动化所的技术和中国一拖集团的制造,正式组建了宁波风神风电公司。他为找到了闯荡中国风电市场的捷径而兴奋不已。
徐剑雄并不是当时唯一的闯入者。在全国3000万千瓦电荒和欧洲风电经济崛起的巨大刺激下,徘徊不前的中国风电开始突破“形象工程”、“观光景点”的枷锁,大跨步进军发电领域。一时间,众多商人在美好的分析预测中勇敢闯入,一试身手。
徐正是看到了这巨大的商机。他首先上马的是需求旺盛的660千瓦风电机组。这个精明的宁波人很快就找到了家门口的生意——总投资3.8亿元、总装机容量4.95万千瓦的宁波慈溪徐家浦风电场示范工程。为此,他投入400多万元,成功获得为该工程生产样机的机会。
顿时,一个“浙江的金风科技”初显雏形,当地的媒体兴奋地描述着这家强强联合而生的企业:“目前已完全具备了生产国际一流大型风力发电机组的能力,国产化率达到95%以上,且同样的产品,价格仅是进口设备的一半。”
但一切却在2005年的冬天戛然而止。
迫不得以的调整
2005年10月,徐带着7个部下千里迢迢到了北京,参加了第一届世界风能大会及展览会。这场世界级的武林大会震住了初涉江湖的他,“这个产业真的很大,风电技术真的很深,我们真的很落后!”
还来不及更多的思考,又一个震惊扑面而来。一天晚上,李俊峰敲响了他的房门,这个来自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的朋友给他一句话:“进入大型风电机组领域,你要慎重慎重再慎重。”从事多年风电领域研究的李俊峰认为,中国风电产业虽然已经开始进入“兆瓦级时代”,但市场的需求远未打开,况且国内的技术水平相对落后,知识产权严重缺位。这一切不足以支撑徐剑雄这样实力并不雄厚的民营企业家切入大型风电机组制造领域并迅速获得经济效益。徐剑雄并不迷信权威,但他从李俊峰的分析中看到了风神风电发展的巨大风险。
徐剑雄一下子想起风神风电成立以来的乏力,风电机组虽然顺利完成了技术上的研发,但实际运行总是达不到理想的水平,不足以打开局面。
一时间,他感到前所未有的恐慌,自己当初低估了进军风电设备的难度。但问题是,如果就此罢手,前期的投入就会付之东流。这局棋着实难住了这位风神风电的掌门人,辗转反侧之后,他想到了能否进军零部件。如此,他就能较大限度地挽回退出大型风电机组整机制造领域的损失。很快,他发现这条路子也是走不通的。
在世界风能大会及展览会后的三个月里,他苦苦冥思,还请来了一拨又一拨的专家,始终找不到一条合适的出路。直到有一天,一个专家建议徐剑雄改做小型风电机组,同时研发风光互补发电技术。风光互补发电技术通过风能与光能的结合,两种资源可以形成互补,从而提升小型风电机组供电的稳定性,大大拓展了“小家伙”的应用广度和深度。
徐剑雄茅塞顿开,一拍板,“就是它了!”
转战小风电
如果说徐剑雄闯入大型风电机领域多少带着赶时髦的色彩,那么,他转战中小型则更像是经过观察和思索后的自主决意。
“这个行业当时在中国已经有十年的发展,但这十年是粗制滥造的十年。那些小企业因为没有人才、没有创新、没有资金、没有技术、没有品牌,所以难以做大。”他自认为居高而下,风神风电完全可以突破这种种困境,迅速崛起。
事实上,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国就开始生产并使用中小型风电设备,中国的风电产业也是由此起步的。在“兆瓦级时代”拉开序幕的同时,也有大量企业涌入中小型风电的制造,当风神风电挤进来,应该会领到一个300以上的入行号码。这是一个看似门槛很低的“小”行业。
“我们可以很快在知识产权上实现与世界同步。”经过先前的赶时髦,徐剑雄深刻感受到知识产权在这一领域的重要作用,它可以使得企业在行业标准缺失的环境中掌握发展的节奏,保持领先的优势,而这正是他所期盼的。
风神风电顺利跨过了这个行业的门槛,准备一举拿下发展的制高点。与大家伙不同,风神风电研制的中小风电机组除了自身的性能测试,还需要对使用环境的深入研究。为此,徐剑雄带着自己的团队在全国各地做风电的适应性试验,收集试验数据,不断改进产品,使风神风电的产品在微风、台风以及无阳光等状况下都能源源不断地供电。2006年,风神风电推出了第一款成熟产品并投放市场,进而走向产业化。
出人意料的是技术的成功并没有带来市场的成功。“虽然产品技术逐渐成熟,但仍没人敢用,营业额很小。”这时候的徐剑雄倍感压力,“四年间(2004年到2007年),我把3000万元全部投入其中,又向银行贷款3000多万元,却没赚回一分钱。亲戚朋友和家人都开始用怀疑的眼光看我,连一向支持我、和我一起打拼二十多年的爱人也开始闹别扭。”
一时间,徐剑雄似乎又陷入了困境。习惯从源头观察事物的他,将目光投向了风吹来的地方——欧洲。经过一番考量,他认为:“(国内)不是技术的问题,而是市场的消费观念的问题。”这场行业的“饥荒”饿死了很多小企业,原本300多家到2008年年底只剩60多家。
高端营销现曙光
在一番困惑、思索后,徐剑雄选择了高端营销。
2006年正值中国东盟建设自由贸易区之际,东盟概念大热。广西南宁作为中国东盟博览会的永久性会址,倍受关注。徐剑雄并非“时尚中人”,但他被东盟如此之高的关注度所吸引。当时东盟博览会组委会打算在展览现场南宁国际会展中心广场建设11个展台,以展示中国和东盟10个成员国的总体情况、风土人情和特色。这11个展台的布置,要求展示中国科技前沿水平,又要展示中国的民族风情、特色景观。他了解到这一消息后,立即与东盟博览会联系,把自己的风光互补发电系统推荐给东盟博览会组委会。经过商议,他把11个展台的设计、安装全部承包了下来。
承接这个工程,对风神风电来说着实是一次考验。“东盟博览会开幕的时候,11个国家领导人要来这11个展台前参观合影。这是我们绝好的展示机会,但要求也很高,特别是安全上不能出问题。当时工期很紧张,我们要做11套展示系统,而且这些展台的面积都很大,施工不易。这些展示系统的电力供应全部采用我们的风光互补新能源系统。最终我们克服了重重困难,顺利完成了任务。”徐轻描淡写,但艰险足以想象,那些日日夜夜是在与时间赛跑中度过的,更是笼罩在“如果失败,又将是怎么山穷水复”的惶恐之中。
2006年10月17日傍晚,暮色渐起,刚下飞机的徐剑雄迫不及待地赶到了南宁国际会展中心,正走着,突然所有的供电系统全部自动跳亮。在灯光的照耀下,“风神风电”洁白的叶片仍在转动,像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冲击着他的头脑。南宁的很多市民争相在风叶前合影。那时,徐凝视着这道风景,有点陶醉,他将自己出色的创作展现给了世人,虽然那时候还没挣到钱,但他显然恋上这种满足感、这种激情满怀的瞬间。
从那以后,徐剑雄在高端营销上走出了自己的思路,通过重大项目的平台效应来开拓市场、树立品牌形象,“进入奥帆基地是要产生国际性的影响,进入广交会是要在‘永不落幕的广交会’展示自己,进入世博会是为了传播我们的科技理念,进入绿博会是寻求政策支持。”
高端营销策略让他受到了各方的关注和喝彩,市场也渐渐接纳了这个倔强的甬商和他的产品。2008年4月,徐剑雄得到了马来西亚槟城路灯项目1000多万美元的订单,风神风电的风光互补新能源路灯装点了槟城一条2公里长的道路。“那时我们出口这套系统,国家还没有这个产品的海关编码。后来在我们的建议下,海关总署特地为我们的产品给了一个编码,最后才能够出关。由此你可以想见当时我们的市场环境有多少艰难。”徐剑雄笑着说,“不过从此之后,国家开始对新能源有了实质性的支持和鼓励,我们的日子就好过起来。”
的确,自从出口马来西亚之后,风神风电的风光互补新能源产品开始逐步进入国际市场,现在已经出口到5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年来,风神风电高端营销的焦点确定在德国胡苏姆风能展、美国达拉斯风能展、日本新能源展、欧洲风能大会等国际顶级的风能技术和产品展会。
此外,徐剑雄还通过全球零售巨头家乐福公司向欧洲销售“家用小型DIY风电供电系统”,并打出自主品牌Winpower。“我们的‘家用风电能源包’里面除了风电零配件之外,还有一张详细的说明书和安装工具箱。用户只要按照说明书自己动手安装,就可以用新能源为自己供电了。欧美人喜欢野营、野餐,这类产品的市场空间非常大。”
国内市场也随着高端营销项目的不断推出而有所改善。现在,“风神风电”已经在宁波、青岛、福州、湖南、海南、内蒙古、新疆等地使用推广,应用领域也从普通的路灯拓展到军营、科普、家庭照明、通讯基站、景观照明等领域。
一个巨大而持久的市场正向徐剑雄徐徐敞开。 {:6_167:}风电领域的另类 {:6_134:}当今时代要想占有市场,只有创新才是唯一的出路。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