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全利:“三把火”与“先拾柴”
有个单位的领导刚赴任,心怀“新官上任三把火”,见门前栽着桂花树,即下令挖掉,新栽上桑树,说是要少些“花心”,多想些“桑麻”,引起人声哗然,结果“有令不行”,碰了一鼻子灰。“火”怎么没有“烧”起来?原来,那个单位所栽的桂花树已有经年,每年八月欣逢丹桂飘香,赏心悦目;而新栽桑树,不仅今后难有香馥可享,而且短期难产桑养蚕。更何况一个单位的发展,不在于门前栽什么树,而在于“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推动事业科学发展。作为新上任的主要领导,不在谋划发展之“本”上下功夫,而在营造门面之“标”上费尽心机,这怎么能得到群众的拥护?
自古以来,在官场上往往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隔三岔五总有人“进退留转”,“千里来做官”的履新者,即是所谓“新官”。一个地方,一个部门,常有“新官”,形成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良性循环,这才有生机,才有活力。尤其是作为“新官”,走马上任,大都踌躇满志,干劲十足,是故有所谓“新官上任三把火”。
新官上任想“烧”出点成绩,干出一番事业,得到领导的赏识和群众的公认,这种主观愿望和积极性都是值得肯定的。但既为“新官”,大都人生地不熟,对风土人情、人文环境等实际情况知之不多,对所在地的后发优势和制约因素缺少研究,对未来发展的谋划难以成竹在胸,倘任意“放火”,乱烧一气,就有可能事倍功半,甚至事与愿违。可忧的是,有些“新官”胡乱“烧火”,烧伤了事业,烧伤了别人,也烧伤了自己。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造福”是需要“烧火”的。“有为才有位”,所谓“有为”就是要干出群众公认的业绩。这就需要认清执政责任,头脑清醒,目光远大,思路开阔,能够带领一班人从眼前着手,长远谋划,作出正确的决策,制定符合实际的方略,抓好落实。显然,这样的好“火”,不是“新官”上任伊始就能烧得出来的。“烧火”之前必须“拾柴”,否则即使有米,巧媳妇也难为无柴之炊。
“兵马未到,粮草先行”。“烧火”之前先“拾柴”,乃是既要拾调查研究、了解实际情况、掌握第一手材料之“柴”,又要拾群众希冀、各方建议、众多思路之“柴”,还要拾群策群力、团结一心、和衷共济、真抓实干之“柴”。只有打好了“烧火”的基础,并认真研究出“烧火”的办法,才能做到“柴”足“火”旺,从而“烧”出成效,“烧”出新局面。否则,“烧火”的热情、干劲、愿望不仅落空,反留笑柄。 回复 1# 徐卫
真对 {:6_167:}现实一些好 {:6_134:}民众的意愿,总是被官员们**。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