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仲新 发表于 2011-2-17 22:58

国际级试飞员徐勇凌谈“军事飞行学”

空军试飞专家、军事理论专家、国际级试飞员徐勇凌,倾心致力于研究航空装备、飞行驾驶技术以及空中作战方面的理论。2010年提出军事飞行学的学科概念,认为军事飞行人员要具备坚实的工程基础、专业的知识结构、和复合的能力素质。提出在飞行训练的每个阶段,应有清晰区分的目标,从机制细节入手提高飞行训练效益。

解构军事飞行

培养适应未来作战需要的飞行员,是世界各国空军都在面对的重大问题。不同的思想理念、模式机制和组训方法,最终培养出的飞行员也不尽相同。飞行员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也是一个系统运作的结果。我们就军事飞行的有关问题采访了徐勇凌。

飞行员培养:打造坚实的飞行基础

记者:一架飞机具有良好的战斗性能,这些是来自上百万个零部件的有机组合。那么,作为飞行和战斗的灵魂,飞行员的空战技能是由什么构成的?

徐勇凌:谢谢你的采访。飞行涉及飞机性能、飞行品质、飞机系统、航空武器、及飞行驾驶技术等各方面知识,与飞行相关的学术理论既有深度也有广度。飞行员经常这样形象地说:我们在飞机以及飞行相关的某些领域的知识也许不如各专业的专家,但作为飞机的操控者我们必须成为相关各个领域的准专家,其中的信息量之大是可想而知的。军事飞行需要飞行工程理论、平台驾驶技术理论、系统控制理论、任务管理等几个专业理论支撑。格斗、攻击、轰炸、运输、空中加油、空中指挥、电子干扰、空中通信等飞行都是军事飞行的范畴。在我飞行之初的很长时间,对于这种理论信息量的“体积”之大都难以适应。飞行员不仅仅是一名飞行技师,而是要具备工程知识、技术能力和军事作战技能,是高知识、高技术、高素质的军事人才。

记者:你在谈及飞行员的能力素质时,经常强调工程技术基础的重要性,你能不能用一个例子来说明,什么是工程技术基础,究竟有哪些不可替代的作用?

徐勇凌:飞行员都知道不仅仅是会飞就行,也不仅仅是飞好就行。飞行越往高端发展,飞行员的工程基础就越重要。许多优秀飞行员在工程技术方面有雄厚的知识基础,可以直接判读飞行记录曲线,可以直接用公式解决技术和战术问题,可以从工程的角度分析飞机的故障。比如,以往由于不了解“弱动力飞行”的技术特点,当飞机发生发动机停车故障时,多数飞行员在无意识情况下使飞机迅速消失速度,最终失去了迫降的最佳机会。李峰同志在遇到发动机停车时,很好地利用了“弱动力飞行”的特点,保持较大的速度返场,赢得了宝贵的迫降时机,创造了单发飞机无动力迫降成功的奇迹。

在空中加油阶段,某部飞行员通过细致研究加油对接过程中,飞机振荡产生的机理、现象和处置方法,很好地解决了空中加油的对接过程中,由震荡引起的对接困难问题,从而使飞行员熟练掌握了空中加油技术,加油对接成功率比兄弟部队高50%以上。由此可见,飞行员对工程的理解可以获得巨大的训练效益。

记者:你对于我国军事飞行学研究未来的发展有什么展望?

徐勇凌:我曾经多次讲过学科理论的建立,不仅是为了建立一个学术交流的平台,更是为学术增长创立一个园地。学术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必须有一个学术核心作为载体,“军事飞行学”学科建立的最大好处在于,通过这个核心载体,将飞行相关的学科理论整合在一起,更好地突出其专业特点,以这个学术核心作为载体,不断地研究和发展,是理论的大厦不断增长,最终的目的是为学科的健康发展。

军事飞行学的学科建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首先需要做的是建立学术平台,即在空军的基础院校、飞行部队和高端学府建立学科专业,组织编写系统的军事飞行理论教材和学术专著,争取尽快在国家学科目录体系中增设“军事飞行学”学科门类,搭建杂志、网络、论坛等学术交流平台。只有确立了专业学科,军事飞行学的学术才能健康发展。

在军事飞行学科建设上,我们要更多的借鉴国外的经验,采取拿来主义的方法,大量引进翻译相关文献书籍,这样有助于我们在学科建设的初期,就搭建一个品质较高的基础,这对学科未来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取法要上,占位要高,基础要实。

军事飞行学尽管是一门军事学科,但它是建立现代工程学基础之上的。通过军事飞行学的研究,最重要的是要彻底改变我们在飞行理论研究中重经验轻理论的思维传统,要用工程研究的思路和方法来研究军事飞行学,而不是用技术思维、行政思维和经验型的方法来研究,不解决方法论的问题仅有观念的更新还是不够的。

徐世云安徽芜湖 发表于 2011-2-18 08:20

徐氏荣耀,我支持呀。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国际级试飞员徐勇凌谈“军事飞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