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一天不倒下 就把电影送农家" 村民感恩"徐电影"
2月15日,天气寒冷,夜色降临在巴南区群乐村。
58岁的电影放映员徐承伙随手将一壶中药放在一旁,又转身将30多公斤重的数字放映机从摩托车上搬下来。
村民郑忠才老远就打招呼:“‘徐电影’,今天又放什么电影啊?”几个小朋友也围着徐承伙,像闹山麻雀一样叽叽喳喳,“‘徐电影’,这个机器里面装了好多电影哟?”“有没有《喜羊羊与灰太狼》啊?”
人称“徐电影”的徐承伙,脸上始终挂着笑。如果不开口(因病情影响鼻咽,导致说话不清),没有人会想到他是一个身患淋巴癌的病人。
工作33年,他走村串巷,把电影送到了农民的家门口。如今,他已经放映了8100多场电影,观众达22.6万多人次。
群众喜欢,这个事情做得
“走,看电影去!”徐承伙至今仍记得第一次在石马乡放电影的场景。那是1978年的3月,村民奔走相告,相隔十多里的邻村村民也赶来了,喜悦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当时村里还没有电,看一场电影,对当地人来说就像过年一样。”
当地群众对文化生活的渴求给了徐承伙极大动力,“群众喜欢,这个事情做得!”他毅然选择了电影放映员的工作,这一干,就是33年。
从此,农村、企业、学校……巴南的山山水水间留下了徐承伙挑着放映器材忙碌的身影。
上世纪80年代,放映技术相对落后,发电机、放映机、胶片……所有器材加起来有6大箩筐。当时交通条件差,到村里只有崎岖的山路。徐承伙和同事常常午饭后就得挑着器材出发,到达目的地往往是天黑了。他的脚上、肩上常被磨出水泡,晚上用针戳破,第二天又照常出发。
由于群众需求大,放映员又少,徐承伙还经常“赶场子”———从一个村放映完以后,再步行一个多小时到另外一个村。当放完电影踏上回家的路时,多是凌晨一两点钟了。
徐承伙原来的放映范围是石马乡的6个村。百节、大窝、小坝3个乡的放映队由于经费问题相继解散后,他就挑着箩筐,把电影也送到那3个乡。
自己掏钱买了3台电影放映机
再穷再苦都不能耽误孩子!徐承伙感到,农村孩子接触资讯的渠道太少了。于是他暗下决心,一定要把电影送到辖区内每一所学校,让优秀电影影响和引导更多的中小学生,帮助他们茁壮成长。
从1983开始,徐承伙挑着50多公斤重的放映设备,每学期都会为农村学校送去精神粮食。
“电影来了,电影来了!”每到一处,孩子们的欢呼都围绕着徐承伙。看着孩子们的笑脸,他也打心眼里高兴。
可是,因为隔着一条河,机器无法搬运,中坝村小学的孩子们一直看不了电影。这让徐承伙心里堵得慌。
1984年,徐承伙咬牙拿出1200元钱,买了一台电影放映设备放在中坝村。当时,徐承伙一个月的工资仅为41.5元。为此,妻子气得一个月不和他说话。
之后,徐承伙又先后自己掏钱买了3台电影放映机,“机器坏了的时候,就能马上换一台带出去,不会耽误大家看电影。”
放电影的时候,我觉得什么病都没了
由于长期劳累,2008年年底,徐承伙的身体出现不适,到医院一检查,淋巴癌。
2009年6月,他住进医院接受化疗。人在医院,心里却惦记着电影。党的生日那天,他给徒弟打了好几个电话,让徒弟代自己去中坝村放映电影《惊心动魄》。
8月,徐承伙就在医院呆不住了,他犟着办理了出院手续。
9月21日,他一个人带着新发的数字放映设备、骑着摩托车来到新华村放电影。
幕布拉开、音乐响起的时候,徐承伙说:“我觉得自己什么病都没有了。”村民王德荣拉着徐承伙的手说:“你回来了,我们又有电影看了。”
从那天起,他随身携带的设备中,多了一壶中药,“医院的药太贵了,我就自己买点草草药吃。”
随着交通的改善,电影放映器材也由肩挑背扛改为了摩托车运送。但是,对于身患疾病的徐承伙来说,这也并不轻松。
小小的摩托车,既要装幕布、喇叭,还要装30多公斤重的数字放映机,留给徐承伙的空间就不多了。为了不碰坏设备,徐承伙每次上下车都很小心,自己的腿常常被摩托车的脚踏板刮出一道道血印子。
为了不让老伴担心,他把这些血印子藏得严严实实。实在藏不住了,他总是说:“没事、没事。”
想到村民看电影时的笑脸,我又有劲了
“去年夏天,我骑摩托车出去差点就出事了。”徐承伙告诉记者,当时去的是百胜村七社。下午出发时,太阳就烤得徐承伙有点眩晕,不过他咬咬牙,坚持到了目的地。
放完电影后,回家的路却是另一番光景:路面几乎一片漆黑,一米宽的乡村土路坑洼不平,旁边就是十多米高的悬崖。
累得有些虚脱的徐承伙小心翼翼地骑着摩托车,突然一个颠簸,他重重地摔了下来。
徐承伙顿时清醒了许多,他赶紧爬起来,检查设备有没有摔坏。还好,设备没事,但是摩托车坏了。没有办法,他只好推着托有50多公斤设备的摩托车走。三四里的山路,再加上四五里的水泥公路,当他艰难地走回家时,已经是凌晨两点钟了。
“只要一想到村民看电影时的笑脸,还有特意从临区江津赶来的热情观众,我一下子又有劲了。”
即使是在重病期间,徐承伙负责的23个村、9个学校,一场电影也没有落下。徐承伙说,只要他一天不倒下,就一定要坚持把电影送到农家。
记者 兰世秋
{:6_134:}输送精神食粮的好先行官! {:6_167:}小车不倒直管推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