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徐景藩的养生秘诀
养生观点
如今,我已84岁高龄,但仍思维敏捷、行动自如,坚持在一线为患者服务,而这些都得益于我“饮食有节、防怒戒满、愉悦为贵、劳逸适度、丝竹琴声、体育强身”的养生之道。
专家简介
徐景藩 生于1927年,江苏省中医院主任中医师,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江苏省名中医”,2009年被授予“国医大师”称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著有《脾胃病诊疗经验集》等2部,曾参编《中医内科学》、《现代中医内科学》等4种教材。擅长治疗脾胃病。
对于养生,我有一套独特的方法——
恬淡随缘 修心养性
●饮食有节 体育强身 劳逸适度
我认为,《黄帝内经》中所说的“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即是养生保健之道。我一贯主张饮食宜清淡,五味应适度,不要吃得过饱。平时我经常练习自己创造的松筋操、颈项操、呼吸操和眼保健操等,以达到强壮筋骨、抗老防衰的目的。此外,还应注意劳逸结合,按时休息。
●防怒戒满 愉悦为贵 擅用膏方
中医认为,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情志的太过与不及,都可导致气血运行失常,脏腑功能失去平衡。我常说人生在世,有一颗平常心,学会“随缘”二字,始终保持愉悦的心情,即可消除诸多烦恼。此外,要有自信心但不能自满。
我不仅十分注重心理保健,作为脾胃病专家,我还有独特的养生膏方。随着现代人生活节奏的加快,亚健康人群越来越多,其主要表现为精力不济、头晕、腰酸、乏力等,当出现以上症状时,先要调脾胃,如在医生指导下选用膏方(膏方是中医师根据患者体质不同与病情的需要,选择单味或多味药物组成方剂,制成补膏,用以补养身体)等。
●读书为乐 泼墨挥毫 丝竹琴声
我认为,读书养性是莫大之乐,特别是对中医经典著作的各家学术,我反复阅读,温故知新,其中乐趣,难以言表。我把“心无机事,案有好书”作为养生座右铭。
除了读书临证,空闲时我还喜欢泼墨挥毫,临摹名家法帖,曾经一气呵成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字如行云流水、沉稳端庄。我认为书法为“纸上的太极、墨上的气功”,可陶冶人的性情,修心养性,排除心中的忧虑和烦恼。从书法艺术中吸取精神营养,是一种高尚的艺术享受。
自幼喜爱音乐的我,一生中没有离开过乐器,业余时间也常拉拉、弹弹、吹吹。到了老年,我改学电子琴,学习、工作之余,自娱自乐,有益身心。
活到老,学到老,服务到老,是我一生的不懈追求,保持本色,提倡和谐,乐在自然,也是我所领悟的岐黄之道。
治疗消化系统疾病,根据我的实践经验,除了内服药物外,还需配合外治法,效果较佳——
口腔溃疡、胃痛、泄泻 不妨试试外治法
专家解读:消化系统疾病是一种发生在口腔、唾液腺、食管、胃、肠、肝、胆、胰腺等脏器的疾病。临床上常将口腔及唾液腺疾病列为口腔科疾病,其余多为内、外科疾病。对于此类疾病的治疗,我经多年临床实践,总结出一些外治法,现介绍如下,以飨读者。
口腔溃疡
●选取几个大而完整的鸡内金,用镊子夹住,在酒精灯火上直接烧至焦黑,然后放在干净的白纸上,待冷却后研为细末,贮存于小瓶中。使用时把口腔漱干净,用少量鸡内金粉敷于患处。如果是舌尖溃疡,可将手洗净擦干,把少量鸡内金粉置于手掌中,用舌尖舔药粉即可。敷药后半小时内不要进食、喝水,每日2~3次。尤适用于反复发作且无明显红、痛症状的口腔溃疡患者。
●取五倍子(炙)3个,生石膏10克,冰片0.3克,共研为极细末,取少量粉末敷于患处,或用少许蜂蜜调匀后敷之。每日2~3次。尤适用于红、痛症状较重的口腔溃疡患者。
胃痛
●夏日取鲜生姜500克,将其洗净、去皮、切片,加水适量煎煮至沸,去渣取浓汁,均匀滴洒在平铺的棉花上,在烈日下晒干。用薄布包好,缝成约25厘米×20厘米的兜肚,在三个角上缝细绳,上角挂于颈部,左右两个角围在后腰上,下端悬垂,一般在秋后即可应用。适用于各种慢性胃痛者,尤其是受寒后胃痛易发作者。
●取芒硝30克,用薄纸包成方形,外加一层纱布,敷于胃痛部,再用布带围裹固定,晚上睡觉时加盖衣被,第二天早晨取下,清洁皮肤,如法再敷。如果是卧床患者,不分昼夜均可外敷,凡得温而使芒硝潮解者效果尤佳。潮解后取下,再如法外敷,直至疼痛控制后再用药1~2次。尤适用于因食滞内停而诱发胃痛的患者,或胃中郁热、脘痛有灼热感的患者。
泄泻
●取葱白适量,将其捣烂,加生姜汁适量调成糊状,外敷脐部或脐下5厘米处,塑料薄膜覆盖,纱布固定,每日1~2次。尤适用于急性泄泻患者。
●取芒硝30克,研为细末,加生姜汁适量调成糊状,外敷脐部,塑料薄膜覆盖,纱布固定,每日1次。尤适用于因食滞引起的泄泻等症。
温馨提示
儿童易患胃病,究其原因,不外乎吃冷饮太多(冬天、夏天都吃)、零食太滥、进食不定时等不健康的饮食习惯,损害了脾胃功能。因此,为了防止孩子患胃病,要及时指导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锻炼自制力,不要贪恋冷饮和零食,不要挑食,要按时进餐。
我从临床实践中总结出一种服药方法——
糊剂卧位服药法
对于脾胃病的诊疗,临床多采用疏肝理气治法,用药注意刚柔相配、升降相须等,不断提高疗效。其中,对食管病的治疗主张调升降、宣通、润养,自创藕粉糊剂方和卧位服药法,力求治疗性药物能在食管稍稍停留,使药物对食管黏膜直接起作用。
现代人工作压力大,饮食不节,脾胃病多发——
荐方治疗脾胃病
疏肝和胃汤:取苏梗、制香附、炒枳壳、佛手片各10克,炒白术、紫丹花各15克,鸡内金、炒陈皮各6克,炙甘草5克。水煎服,每日1剂。常用于治疗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下垂、胃黏膜脱垂等症。
养胃汤:取北沙参、石斛、炒当归、绿梅花、炒山药各10克,麦门冬、川百合、杭白芍各15克,木蝴蝶6克,甘草5克。水煎服,每日1剂。尤适用于慢性胃病患者。
残胃饮:取炒白术、炒枳壳、制香附、柿蒂各10克,五灵脂6~10克,炒白芍、刀豆壳各15克,紫丹花15~30克。水煎服,每日1剂。尤适用于残胃炎患者。
久泻方:取焦白术、焦山楂、补骨脂各10~15克,炒山药、仙鹤草各15~30克,焦白芍、茯苓各15克,炒防风10克,黄连2~3克,炙甘草5克。水煎服,每日1剂。尤适用于久泻者。
编辑:闫燕妮 来源:中华网
{:6_167:}养生秘诀 {:6_167:}养生秘诀 {:6_134:}益言良方,下载收藏。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