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卫 发表于 2011-4-12 09:05

老红军徐以新“回家”之谜


http://www.qz828.com/pic/0/10/24/24/10242429_281296.jpg
  采访组成员对红军烈士墓鞠躬
  从本期开始,第二采访小组踏上寻访红色遗址的征程,它们分别是:徐以新同志纪念碑,洋口红军烈士墓,岭头红军烈士墓,下高山红军标语,石屏山红军标语,里村红军标语所在地。
  徐以新(1911~1994.12),1927年1月追随北伐军投身革命,参加了上海第三次工人武装起义和南昌起义,1930年在苏联留学时转为中共党员。曾任延安“鲁艺”政治部主任、中共中央直属党委书记、沈阳军区政治部主任等职。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外交部苏联东欧司副司长、司长,驻阿尔巴尼亚、挪威、叙利亚、巴基斯坦大使,外交部副部长。1983年至1993年任第六届、第七届政协全国常务委员会委员。
  徐以新老家在原衢县岭头乡石峡村。当年因为库区建设需要,他的老家连同整个村落都沉入了水底。徐以新同志纪念碑就坐落在离他出生地不远的抱珠垄村,纪念碑简洁庄严,正面书写着“徐以新同志纪念碑”八个大字,后面镌刻着他的主要生平。
  如果仔细观察,还能在碑后不远处发现一处水泥方槽。槽内左侧立着一棵柏树,右侧是一棵桂花树。岭洋乡政府温卸生告诉我们,水泥槽中放置着徐以新同志的骨灰。
  水泥方槽非常普通,并没有说明逝者身份的标志。如果是骨灰安放地,照理,应有墓碑。而且,像徐以新这样资历的重要领导干部,理应安葬在八宝山革命公墓。
  记者与在北京的徐以新次子陆放(陆放随徐以新夫人陆红姓)取得联系。
  他肯定地告诉记者,水泥方槽内确实安放了他父亲徐以新的骨灰。“2001年,母亲去世后,一半骨灰也合葬于此。”
  陆放说,父亲逝世后,一半骨灰安葬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一半骨灰则回到了老家。为什么会这样处置,全在于徐以新弥留之际的一句话。
  1994年12月30日下午,在北京医院的一间病房里,陆放陪护在父亲的病床前,三点钟左右,“父亲突然低语,我要回家。”不久,徐以新同志与世长辞。
  但徐以新说的家,是北京的家,还是老家?家人不清楚。最终,全家人决定,将徐以新一半的骨灰安葬在八宝山,另一半则回到徐以新出生的地方——衢江区岭洋乡。1995年3月10日,徐以新同志纪念碑落成。
  那么,徐以新同志的墓前为什么没有墓碑?徐以新的孙子徐志鸿解释,这是奶奶陆红的决定。徐志鸿说:徐以新墓地和无名红军烈士墓紧邻。奶奶觉得,爷爷生前本来就是一个从不居功自傲、谦逊无私的人,无名红军烈士墓建造在前,徐以新墓不竖墓碑,是表达对无名红军烈士的一种尊重。“我奶奶希望,爷爷的墓地和无名红军烈士墓能一起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就足够了。”
  洋口红军烈士就义地点的村庄里还有一位新中国成立前的老党员,他是谁,有哪些事迹,请关注本报明天的系列报道。(第二采访组集体采访向罡执笔)

徐晓夫 发表于 2011-4-12 15:55

{:6_134:}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奋斗一生的老革命,默默的回归故里,真乃高风亮节的典范。敬礼!

徐玉杰 发表于 2011-4-13 19:55

{:6_167:}高风亮节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老红军徐以新“回家”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