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康宁:“儒商”的错觉
中国有一个特别的词,叫儒商,在英语中很难找到对应的词。虽然也有类似的翻译,但意思完全不准。儒商主要有两种含义。一是用儒家思想指导企业经营的商人,二是文化素养高并有点书卷气的商人。可以肯定,无论是商人还是普通大众,都是从后者去理解的,因为既然有用儒家思想指导企业经营的商人,也会有尊崇道家、法家思想的,但从来没有"道商"、"法商"的说法。
商人是一种职业,是一个社会阶层,文人或学者也是一种职业,为什么社会喜欢对一些商人称作儒商,并在称呼中赋予了赞扬的成分?似乎文人或学者的地位比商人更高,更值得社会尊敬。这是典型的中国式文化,不了解中国文化的外国人很难理解这一点。
儒商的叫法反映了历史上人们观念中商人地位不高的一面。一方面,社会阶层的排列是士农工商,商人处于末端;另一方面,"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文人学士受到社会的顶尊崇拜。其实,即便在古代,读书人的地位高也只是一个说法而已,不能当真,否则就不会有吃得辛苦考功名的仕途之路了。真正地位高的还是仕(不是"士"),是官,而官恰恰没有在"士农工商"中出现。无论是"斗酒诗百篇"的李白,还是具有"大江东去"豪情的苏东坡,做官的情结都高于赋诗填词。众人打心眼里也未见看高文人墨客,倒是读书人与官家商贾相比,不谙世情,简单得有几分可爱。
今天的现代市场经济,商人靠添几分"儒"气便可以增加地位,更是不大靠谱。现代社会更加强调社会分工,文人商人各干一行,不用谁沾谁的光芒。在美国,企业家的地位一点都不比大学教授的地位低,大企业的董事长、总裁倒经常是大学校长的座上宾,因为他们是大学筹款的对象。大学生心目中的英雄很少是满腹学问的教授学者,而是叱咤商场的公司精英。由于企业能给人们创造就业机会,带来许多新的发明和创新,企业家对社会的贡献应该大于只会读书写文章的"儒士"。所以在美国,如果你把一位企业家称为具有学者特质的企业家(scholar businessman),他绝不会认为你在称赞他,反倒怪你说他有点优柔寡断或纸上谈兵。
今天中国商人的地位也比读书人高。且不说今天社会上钱已成了"选票",有钱者可以得到更多资源,包括住大房子、看好医院、子女上好学校,可以生两个孩子尽享天伦,就是在市长、县长的心目中,企业家的分量也会高于一般的知识分子。一个有经济实力的企业家,走到哪里都会有政府官员的笑脸迎送,希望能留下来投资,许多地方就有"亲商"、"爱商"的口号,读书人哪有如此待遇?
一些企业家喜欢别人称他为"儒商",除了社会的传统观念外,主要还是自身有点不自信,或是文化程度偏低,或是担心别人说自己身上有"铜臭"味,似乎叫了"儒商",就是很有品位、很有情趣地赚钱了。其实,这是社会的价值误区,也是企业家自身的观念误区。企业家对社会的贡献是创造物质财富,并非著书立说,即便文化程度低,也丝毫不影响企业家的应有价值。那些懂得一些国学,或者琴棋书画都知一二的商人,如果企业经营得不好,作为职业身份来讲,也未见得比那些全不懂这些的企业家更为高尚。会作诗赏画,擅长舞弄文墨,只是一种个人修养和情趣,与企业家的特质无关。
一次,应邀和一著名企业家对话交流,这位企业家也带我参观了他的公司总部,包括他的巨大无比的办公室。办公室陈列高档、豪华,这丝毫不奇怪,因为企业家的身价和公司的实力在那里,引起我注意的是满屋(其实这个屋已经大到该用"厅"来描绘了)的古董和文物,有书画、瓷器、玉石,算得上一个收藏品展厅了(现在不少企业家都喜欢玩收藏)。会见结束,企业家送我出门时,我指着门口的一对粉彩大瓶问:出自哪个年代?企业家略作迟疑:汉代的。当时一句话到了嘴边还是忍住了,回来一查:粉彩瓷器最早出自清朝康熙年间,距汉代至少1500年!
我们这个社会由于文化厚重,不自觉地背上了太多太沉重的包袱。世界本来可以简单一些的,却被我们弄得太复杂。
作者现任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全国MBA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经济学博士,东南大学特聘教授 {:6_167:}儒商 {:6_134:}无奸不商,儒商还讲究点仁义之道。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