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遗址“徐氏宗祠”保护路在何方
江西省宜黄县东陂镇黄柏岭村,地处宜黄、宁都二县交界处,四面环山,总面积为2.2万亩,距县城55公里,交通便利。这里曾是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次反“围剿”中“草鞋岗战役”的主要战场。位于黄柏岭村的“徐氏宗祠”,曾是“草鞋岗战役”的指挥所,是一处重要的红色遗址。一个偶然的机会,记者走访了黄柏岭村,却发现“徐氏宗祠”正面临着保护艰难、开发利用不足的困境。
1933年3月,国民党纠集3个师的兵力准备向我方军区进犯,蓄谋发动第四次“围剿”。红军总部获得情报后,诱敌深入,至江西宜黄东陂镇黄柏岭村草鞋岗一带,布袋设伏。朱德、周恩来等在该村“徐氏宗祠”亲自指挥了这场战役。经过一天一夜的战斗,红军一举歼灭了敌第十一师全部、敌九师一个营,打伤敌师长一名、旅长两名、团长一名,俘虏敌方官兵6000余人,缴获步枪5000多支,机枪和自动步枪百余挺,彻底粉碎了敌军第四次反“围剿”。这就是我军历史上著名的“草鞋岗战役”。此次战例,在《毛泽东选集》、《聂荣臻回忆录》及一些重要革命书籍中均有记载。
“草鞋岗战役”的指挥所,便是黄柏岭村的“徐氏宗祠”。“徐氏宗祠”始建于清嘉庆年间,距今有300多年历史,是具有典型江南地区明清时期建筑风格的古建筑,其高墙深苍、飞檐翘脊、雕龙画凤。庭院内部,木刻、砖雕、石雕古朴典雅,栩栩如生。战争期间,朱德、周恩来等都曾在此休整、办公、会客,并多次召开高级军事会议。作为黄柏岭“草鞋岗战役”红色遗迹的代表建筑,同时也是具有历史价值的古代文物,新中国成立以后,徐氏宗祠一直是抚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旅游胜地。
令人遗憾的是,今天的“徐氏宗祠”,同很多历史遗迹、红色遗址一样,面临着保护艰难、开发利用不足的困境。
因为自然灾害的侵袭,“徐氏宗祠”部分房屋已经倒塌,损毁十分严重。村民们只能自发地捐助修建,可是杯水车薪,它们大都因为投入不足而显得陈旧不堪。“红军后方医院”“红军居所”等更是山墙倾颓、布瓦破碎、楼梯腐朽、后檐斜塌。
从保护的角度来看,黄柏岭村红军遗址是一个整体,无论其中的哪一小块垮塌或者变迁,都会影响整体的历史价值。过去,由于整体规划不科学、资金投入太少,幸存的某些房屋改的改、修的修,七零八落、面目苍夷,如果再不采取得力措施保护,这片红色遗址很快就会有名无实。
专家指出,国内不少红色遗址的现状都和“徐氏宗祠”类似,这反映了人们对历史遗迹保护的社会意义认识不够,同时,开发利用“红色资源”的思路太过单一。
历史遗迹的不可再生性,这决定了历史遗迹保护和开发利用环节的复杂性。世人大都只看到它表面的经济价值,往往忽略它内在的社会价值、文化价值,因此造成红色资源保护、开发的片面性和盲目性。为了实现最大的经济利益,对历史遗迹乱改乱修、随意移动,把一个真的遗址硬生生改造成不伦不类的“赝品”。
另外,历史遗迹保护一直以政府投资为主,这一惯性思维模式框住了红色遗址的保护思路。面对日益破旧、垮塌的历史遗迹,管理者除了打报告等待上级文化部门的资金投入,很难主动出击寻找新的、合乎社会发展的新模式、新方法,红色遗址的保护也就这样一次次坐失良机。
{:6_167:}紧急呼吁。 {:6_134:}政府和文物部门同责,希望作者把此帖发到国家网站并发出强烈的紧急呼吁——要求政府出资予以修缮和保护。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