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天奎 发表于 2011-9-2 12:18

孙武子如何灭掉徐国的?

本帖最后由 徐天奎 于 2011-9-2 20:55 编辑

徐王章禹本纪
       徐王章禹者,徐国末代之君主也。初,章禹之生也,红日偏南,月在西,而彗星袭日。见者曰:“天命不永也,而王者勇。”徐君亘忌之,问毛相曰:“亡我于此子乎?将不养也,可乎?”
       毛相请视章禹相,久之,乃曰:“天命如斯,而能不绝君之嗣者,唯此子,不可弃。”
      王乃罢其议,养章禹。
       章禹年十六,齐国与鲁卫诸国攻我,嬴豹死之,齐人围我国,事急甚。时章禹年虽幼而身长大,精武艺且多膂力,开十石之弓,射必中。王以其幼,严令不得临阵。
       齐大夫田暾攻城甚急,徐军民共守,君亦临城上矣。章禹请于王后曰:“为父王忧,请得临城上,以退田暾。”王后无奈而许之。于是章禹引刀执弓,偷出城上,齐将某欲登北城,徐军将士不可制而章禹至焉。章禹乃挺刀直出,怒喝而斩齐将于城上,再举,推倒齐国云梯,齐人惊骇,章禹乃连发三矢,皆毙齐之勇者。田暾在后三百步,死督不退。章禹乃问左右曰:“田暾为谁?”
         左右曰:“督令者为田暾。”
         章禹视其距离,远城三百步,乃张弓旗影下,使不觉。奋力而射之,曰:“着。”田暾应铉落马。矢在右目,贯穿脑后,已不治。徐王见齐人主帅毙命,乃呼令出击。徐王出东门而章禹出北门。东门,鲁卫之君所在也。章禹出,乃跃进数百步,斩齐将士百余级,夺田暾尸首,且谓嬴昌曰:“我且东向应王,君逐齐人以远。”
       于是挥刀而东,攻鲁卫之军。徐王出东门,鲁卫之军死战不退,正危急而章禹至,横刀所向,皆披靡。鲁国大将姬无忌欲阻之。章禹大呼而进,斩姬无忌于马下。鲁卫之君皆恐,见齐人败绩,乃退。徐君大逐之,徐国围解。
       徐君见章禹神勇,不喜反忧,曰:“天命不永,而王者勇也。我将应其谶乎?”故唯行赏众将士,独不赏章禹。
       人怪而问之,徐君曰:“违命而出,不究可也,安能赏?且为君王,国命在斯,何求赏?”于是众皆不复言也。章禹之勇,至是闻于诸侯。诸侯曰:“可杀徐国十万众,莫遇徐国嬴章禹。”
       赏罢,徐君乃用毛相之论,使使入齐,归田暾尸,修好齐国,曰:“齐徐翁舅亲,愿不再战。”齐国新败,田暾已死,愿修好。楚人闻之,乃攻英六以威徐,群舒叛而应之。徐君不救英六,曰:“吾愿示人不战也。”
      楚人闻之,亦退。
      后十年,徐王既老,而鲁卫诸国忧徐之报,乃还徐国北方之土。徐王喜,迁之徐州,而卒葬之。故徐州有亘王墓也。
       亘王崩,章禹立,是为徐国四十四代君王也。舒鸠,舒蓼诸国之君相与谋曰:“章禹,天下之强横者,昔者亘王在,章禹欲伐我,以我贰于楚也。亘王不欲,章禹故忍之,今为王,必有事于我也。唯有趁其新立而乱之,不者,祸至无日矣。”
       曰:“何计而乱徐王?”
       曰:“方今大国,齐楚与吴也。楚王当初感亘王之仁,而散英六之围。英六不知亘王之仁而恨其不救。可令能言者之英六,说其背徐向楚,章禹必伐英六,伐英六,则其无盟国矣,吾可说楚人伐徐,趁势而从之,章禹必亡矣。,”
      于是使使出英六,说如此,英六诸国果向楚也。章禹闻之,果大怒,伐英六,执其君,问之,始知为群舒之谋也。于是复伐群舒,尽灭之。徐王之勇,天下震骇。
      时毛相已老矣,见章禹勇而少智,甚忧,乃进齐人孙武于王,曰:“臣老矣,将无力保社稷,故引孙武见王,愿王亲信之,以慰先王。”
       王见孙武非力士,以为不可托军机,乃曰:“寡人不用书生,实好言而无功之士。毛翁荐,却为何?”
      毛相曰:“孙武子腹有百万雄兵,足可安社稷。”
       徐王曰:“毛相言之,故当留也。留之王庭,备顾问。”于是留孙武于庭,三月不相问,而武亦无所进。王乃召毛相曰:“孙武实清闲,吾无所用也。”
       毛相曰:“此乃当世奇才也,必有所问,不者,将为人所用也。”
       于是徐君故顾问,武乃进兵法十三篇,曰:“王用此,可安天下。”
       徐王通读之,无非谋算用诈之词也,不喜,乃曰:“奸谋诈术,仁者不用,君之十三篇,呈诸佞人可也。”于是欲逐孙子。
       毛相闻之大骇,急趋王太后之庭,再拜曰:“王逐孙子,徐国大事不可为也,臣屡谏,君王不用,故敢请太后。唯太后可使君王信用孙子也。”
       于是王太后使人召王,曰:“今有人言王得大贤人,君王将何以用之?”
       王拜曰:“不知太后所指何人?”
       太后曰:“有作兵法十三篇者乎?”
       王曰:“有之,然诈谋之术,儿所不喜也,唯太后教之。”
       太后曰:“所谋之事,汝亦熟思乎?”
       曰:“有所未闻也。”
       太后曰:“既未尝闻,何不拜之为师?”
       王惶恐曰:“谨受教。”
       于是择日设坛,拜孙子为师,而心有未甘也。
       逾三岁,太后崩,而毛相亦请辞归,是岁楚国杀大将伍奢,奢之子员奔吴。吴公子阖闾用伍员计使专诸弑其君,为吴国新主,国事独信于员。
       员闻孙子在徐国,乃入徐求见之。徐人问员何以知孙子?员曰:“员蒙难时,孙子救我,故来拜谢。”徐吴有交,故许员见孙子。
       伍员入,往拜徐君,贺曰:“君得孙子,可以得天下也,特来贺!”
       徐君不喜,曰:“寡人未有孙子尺寸之用,寡人天下,与孙子何干,君与孙子有旧,故来为说客乎?”
       员闻此语,知徐君不用孙子也,乃佯惶恐曰:“孙子实无能者,而闻君王拜其为师,不敢不贺也,言所失,乞恕罪!”
       徐君笑曰:“何罪之有?君欲求孙子同往,寡人许之可也。”
       员乃当庭拜谢,愿得孙子入吴。
       于是徐君章禹予孙武金百斤,使入吴,曰:“吴国果用先生,先生尽力效之可也。”
       孙子变色曰:“君王留我多年,特为吴国设计乎?”
       徐君曰:“道不同不相与谋。徐国不用先生,实为道不同也。”
       孙子曰:“如此,吴徐相战,君王何以拒之?”
       徐王曰:“我以正道拒之。”
      孙子叹曰:“兵者,诡道也,不知兵之诡道,而欲张言正道,王之败也可知矣。”
      于是长叹而之吴。为阖闾治军甚当。将伐楚以霸诸侯。楚王闻之,乃聚群臣议曰:“何以拒之?”
      楚大臣申包胥曰:“唯东联徐国,西河秦君,可以存楚。”群臣以为然也。
      楚、徐、秦国,皆颛顼大帝余绪也,故称同姓国。然军国以事不睦而伐者再,故交通时断,兄弟饮血亦久矣,楚王求可以出使徐秦者,众议惟有申包胥。于是议定先使徐,再和秦。
       徐王章禹已知楚将有事,故不肯见申包胥。而吴国使者亦至。而吴国使者,孙武也。徐君曰:“吴楚欲开战,我处其间,两国来谋和,在于利用,我将一并拒之可也。然孙武子一介书生,岂能妄言兵戎事。我见孙武子,必羞之。”
       于是见孙武于庭,问曰:“先生来,有何教我?”
       武曰:“教你兵戎战阵之事。”
       徐王笑曰:“十三篇乎?”
       武曰:“非也,十三篇合教于吴王阖闾,而不合教于君者。阖闾用十三篇,强至无敌矣,今我教徐君者,保命之术而已。非用十三篇也。十三篇圣人之术,合为圣人用,保命常人之术,当为徐君用。”
       徐君大笑,曰:“吾闻吴君将攻楚国,以谁为将?”
      武曰:“以孙武为将,伍员伯嚭副之。”
       徐王道:“将士多少,可以灭楚。”
       孙武曰:“三万人足矣。”
      徐君大笑,曰:“楚人数百万之众,三万人妄入楚,可乎?”
      孙武曰:“幸君王勿阻我前程可相安。不者,必先伐徐也。”
       徐君曰:“吴王阖闾能与我战否?”
      孙武曰:“必战君王,不劳主帅,焉用吴王?”
      徐君笑曰:“昔日恨你书生无用,故使汝入吴,吴王用你,是作茧自缚。不劳远征楚国,就我徐国,亦必将挡住你三万人去路。”
      于是逐出孙武,而召见申包胥,以孙武傲言不敬之故也。
      孙武出,厉声呼曰:“我知君仁厚,故投君多年,君不用书生,故立身吴国。徐王,孙武重你仁义,城破之日,可令徐人断发迎吴王,吴人将不妄戮。”
       徐君不信,唯笑遣孙子曰:“去,来战可也。”
       孙武子再叹而去。
      于是徐君与楚申包胥结盟甚详。
      孙武回,吴人忽有事于姑蔑不遑西顾,姑蔑,徐偃王之余绪也。于是徐王章禹东进救姑蔑,寻吴兵与战。孙武之君或在山林,或在水泊,挠击徐军,徐军求战不能,多困。徐王乃令重兵守姑蔑紧要不战,而求楚王发大兵,共击吴。孙武知楚兵将至,乃大掠姑蔑,火攻徐军数营,而于海上退回姑苏。徐君为防吴军入境,亦回守泗。
       泗,徐都也。其城依江而成,城固而兵足,号为难攻者。徐王章禹28年,岁在元前512年,吴国大将孙武乃以军民六万,负土石夜壅江,倒灌泗城,城中未识其计,而以天漏亡徐,皆惊逃,而水急不可出矣。
       俄而吴人以舟师大进,就唤徐人断发以降,而得免其死。且作歌曰:“我之姑蔑兮以窥泗城,虎狼无知兮未识兵机;徐国亦亡兮为谁感叹,章禹王庭兮误逐先生。”
      徐王章禹闻之,满面羞惭,而为百姓生死计,乃率妻子断发引众降吴。吴人欲羞辱章禹,而孙武阻之,且曰:“君王之所败乎?”
       徐君曰:“实不知也。”
       孙武曰:“我用兵于姑蔑者,诈也,而伏精兵于泗城之外久矣,君与我争姑蔑,中我调虎离山之计矣。我用游击于姑蔑,而用工兵藏君都城外,故一夜而能壅江毁徐城。君不屑用兵之计,固有今日之厄也。”
       徐王叹曰:“孙子出,天下无君子战也。”
       武曰:“以君子之名而害天下苍生者,非君子也。今日徐国君臣人民,多随君如此,君复得害天下而言君子乎?”
       徐王不能答也。
       孙武乃面请吴王曰:“徐君,臣之故主也,以正道而不用十三篇,故逐臣,虽逐臣,金百斤,恩遇亦厚矣,前者臣为吴使徐,廷争而羞徐王,徐王不措意,友善令臣归吴,臣请释徐君老幼,令归楚,莫为阶下囚,请君王成我愿。”
       吴王阖闾许之。于是章禹及其家小皆奔楚。楚王怜之,城其所居,而以群舒皆复国,共拒吴。
       伍子胥曰:“徐君虎狼也,令归楚,灭楚难矣。”
      孙武笑曰:“伍将军勿忧,我已视楚国如囊中物。”
      后二年,吴王阖闾伐楚,以孙武,伍子胥、伯嚭为将,灭楚。徐王章禹乃独行,至孙武军,而谓孙武曰:“将军灭楚,知吴国乱之将至否?”
       孙子问其故,徐王曰:“斗智斗勇者,人之长性也,争名逐利者,人之常情也。人知人情人性,未知天道也。昔日将军全我家小,今日我全将军名节。将军至圣之人也,勿为吴王家事所累,隐诸山林,启蒙后学可也。”
       孙武不之信。后吴国内乱报至,阖闾急归国,楚人逐之,尽复其土,而徐王孙武俱不知所在。越百余年,有徐尚者,善兵机,为齐将,名震中华,或曰:“此徐王之后而孙武之信徒也。”复有大唐徐茂公,英勇多智,时人推为开唐元首;明代徐天德,儒雅能武,太祖朱元璋赞其天下无二,民国徐世昌,为大总统,大兴文教,徐树铮,勇克蒙古之叛乱,复疆拓土,共和国徐特立,毛泽东之老师,徐向前,开国大元帅,无不智算超群,名垂青史者,曰:“皆徐章禹之后也。”
       噫!宁为章禹知悔而师孙武,故其子孙贤而知兵政哉?而徐国千六百岁,孙武助之而不知用,奋其私智而亡者,亦在章禹也,宁无悲乎?盖章禹勇而仁,慷慨赠孙武百斤金,信武之能而不用武之智,惜武之才而不忍乏其身者,是亦怪矣。后兵败国灭,而以天道论武,且虚心其下者,亦慧矣。毛相以为亡其国而能存其嗣者,亦为知人矣。后人有言章禹即徐驹王者,实大谬矣。徐驹王济河而击成周,非章禹所能为也。故驹王不在春秋而在西周也。
   徐氏后人有诗叹之曰:

史册未识东夷篇,延国千六四三年。颛顼大帝作龙图,
伯益神圣写凤缘。皋陶理官立五帝,虞舜仁德继尧宣。
华夏同流风水以,四夷为首在东边。若木封国因益力,
征国继承风云间。四十四代为君主,仁德力行国运久。
偃王名姓史册彪,驹王济河铭金鼓。立夏共主五百年,
扶商还在桀之后。纣王荒淫误国祚,徐君独任太阳路。
有周多难傲诸侯,五霸攘夷相攻走。杀伐惊动天地心,
文明竟压成周羑。天降孙武立圣则,唯我章禹独相友。
慷慨能赠百斤金,存仁却恨智战竹。十三兵法三笑舍,
安民更信正道出。拥权偏能听母命,临阵直叫万敌服。
泗城江流回灌猛,不悔当初行仁武。断发挈雏降吴国,
尽免百姓刀兵苦。失国方悔枉兴仁,机智结交江湖友。
说辞一篇独匠心,悔杀阖闾王霸图。孙武与游皆布衣,
子孙贤能事可为。惜哉章禹英雄气,竟使后人费猜评.

徐晓夫 发表于 2011-9-2 13:20

{:6_134:}已经拜读了。

徐天奎 发表于 2011-9-2 20:55

徐晓夫 发表于 2011-9-2 13:2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已经拜读了。

谢谢晓夫兄,编辑了一下。

徐春森 发表于 2011-9-4 07:10

徐晓夫 发表于 2011-9-2 13:2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已经拜读了。




      拜读《徐王章禹本纪》有感:

             章禹失国
          情何以堪
          壮怀激烈
          仰天长叹
          千古留名英雄气
          成败得失一时间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孙武子如何灭掉徐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