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铎:关注大连的本土生活和文化
http://photocdn.sohu.com/20110904/Img318266502.jpg
文/韩顺兆 图/杨帆
徐铎,1952年11月生于大连市金州区。现供职于金州新区管委会。1980年开始文学创作,从1981年发表处女作,迄今为止已经发表各类题材的文学作品数百篇,三百万字,并且多次获奖。自1996年至今,徐铎当选大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辽宁省作家协会理事。199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中国散文学会。多年来,笔耕之余,也染指书法和绘画艺术。徐铎的书画作品多次参加中国当代作家手札展、当代文人书画展,曾经荣获全国楹联书法大展的金奖。 2009年,《中国书画报》《青年文学》杂志社、《鸭绿江》文学月刊社等七家单位联合举办了“作家徐铎书画展”。被称为“写字最好的作家”,其书画作品被国内二十多家报刊发表刊载,并且获得了众多好评,引起了很大反响。
人物小档案
大连
面孔
8月末,徐铎的长篇小说《大码头》刚刚出版,不日将举行公开发售仪式。这部以大连港为背景的海派小说,详实地描述了从日俄战争时期到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的几十年间,大连的沧桑巨变。这部小说在创作之初,就被列为中国作家协会的重点扶持项目。历时15个月,三易其稿,徐铎终于完成了这部40万字的小说。本以为,他能就此好好放松一下,没想到,他又开始另一部长篇小说《留在城里的知青》的创作。
徐铎说,多少年来,他已经养成了习惯,每天早晨起来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坐到书桌前写作。
《大码头》:再现大连的历史
尽管现在已经是知名作家了,但徐铎还是很谦虚,称自己只是个业余作者。他说,他有正式工作,创作不能耽误了本职工作,所以他的写作都是业余时间。15个月里,徐铎用业余时间完成了40万字的长篇小说,这是怎样的一种毅力?
“完全是因为热爱,所以我才能排除一切干扰来进行业余创作。”徐铎说,他对生他养他的大连有着深厚的感情,就像孩子对母亲的热爱一样。为了创作这部史诗般的作品,徐铎查阅了大量的资料,采访了很多上了年纪的老人。“虽然我没有经历过那些年代,但是听了老人们的讲述我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徐铎告诉记者,小说中的人和事,都能找到创作原型。
徐铎说,在他小的时候就听老人们说起过日本乃木希典大将和俄国部队在金州的南山上那场激战,但历史的真相是什么样,却无人知晓。而这次,为了创作《大码头》,徐铎在图书馆里找到了记载当时战争的所有资料,并做了大量的读书笔记。他在作品中不仅还原了当时的历史,而且揭露了日俄争夺大连的军事、经济、政治目的等。“我现在可以称作是大连近代史的半个专家了。”徐铎打趣说,在大连近代史上发生过的每一次战争、每一件大事他都了然于胸。“大连港的风云变化其实就是大连历史变迁的一个缩影,就要写出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与大连移民文化的密切关联,要写出大连作为海洋文化的磁力作用、具体氛围。”徐铎说,大连是个移民城市,同时又融合了海洋文化,文艺的创作空间巨大,所以作为大连的作家要多关注大连的本土生活本土文化,这里不仅有创作源泉与动力,同时也是作家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徐铎说,目前已经有几家影视机构相中了《大码头》,想购买版权进行影视创作。
书画情:是对传统文化的崇敬
多年来,徐铎在写作之余,一直临帖写字学习书法,他奉行的信条是“写作者,理应为善书者”。开始小说创作后,徐铎更深刻地体会了书写的作用,在给文学期刊投稿时,他的一笔好字,常常会打动编辑。功夫不负有心人,从1981年开始发表第一篇处女作,他到现在已发表三百多万字的文学作品。他做过粗略统计,一篇一万字的作品,从创作到修改成稿,至少要写十万字,也就是说徐铎在三十年的文学创作中,至少书写了三千多万字,以至于他的右手中指关节处留下了一个永远抹不掉的痕迹。
“我喜欢书画,其实是源于小时候胡同里住着老学究,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感染了我。”徐铎说,有一年去北京出差,参观了北京现代文学馆,当他在那里看到了鲁迅、郭沫若、茅盾、闻一多等著名作家、学者的手札后,一种敬畏感油然而生。他说,这些学贯中西的文豪都写得一手漂亮的书法。他们的字
不仅能创作审美意象,还能抒发作家的情感,传达作家的意趣。“书法是艺术,也是一种修行。我们在书写过程中,就是学习,就是修行,也可以说是修炼。人的思想情操,人的道德修养,人的行为规范,无不在修行的过程中得以升华。”正因为如此,在临习书法的过程中,徐铎将这种学习转化成一种探求,从而取得了创作中的发展与突破。
在对书法的研修上,徐铎不但注重技术,更崇尚磨练心性,他认为书法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修行。四十年来,他不但向品行好的书法家学艺,同时更注重修行,并拜读了大量古圣先贤的传记、字帖,用来滋补自己的书法灵性。他认为书法是人的精神,也是性格。在书法面前,他没有世俗那种功名利禄的东西,只有纯粹的爱好,并多了些恭敬谦和。
对话徐铎:
写作修身
书法养性
记者:你是邓刚之后大连又一个以写海著称的作家,这次怎么转型写历史小说了?
徐铎:这不算转型。因为,写港口就必须写到海。之所以讲述大连港的历史变迁,是一种自觉的行为,因为作为作家必须写自己熟悉的人和事,关注本土的文化和生活。
记者:有没有想过凭这部作品去冲击一些文学奖项?
徐铎:没有这种打算。因为,感觉自己的文学修养还没有达到那种高度。
记者:你对才评出的茅盾文学奖有什么看法?
徐铎:获奖者都是我非常熟悉也非常喜欢的作家,有的获奖作品看过了,有的没有看过,所以不好评论。
记者:这种本应该非常严肃的文学评奖据说也有很多“潜规则”?
徐铎:也可能存在一些人为干扰因素。像这次获奖作品张炜的《你在高原》全书450万字,有几个评委真正把它认真读完的?一部获奖作品不反复推敲几遍,怎么能轻易授奖?
记者:大连作家有实力冲击这个奖项吗?
徐铎:大连作家孙慧芬连续两届入围,而且排名都很靠前,只是在最后一轮才被淘汰下来,可以说具备了冲击茅盾文学奖的实力。
记者:你曾举办过书画展,没想过在书法领域里继续发展吗?
徐铎:书画乃文化人心性之外延。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书画的认识也日益加深,书画是文人的游戏,更是一种境界,一种精神。我永远都是一个爱好者,而不敢妄自尊大。古时候,有功名的人同时也是能书善画之人。所以,画称之为文人画,书称之为文人书。对于书画,我敬畏了几十年,属于命运之列,而不是职业,无功利之虞。
记者:怎么看待教育部日前的通知,要求小学生每周要有一节书法课?
徐铎:书法进课堂是个好事,也很有必要。书法作为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国粹中的国粹,无论是出于自身修养还是文化传承等考虑,书法都应该受到重视。近年来,电脑和互联网的发展改变了人们传统的书写习惯,汉字书法的普及程度有所下降。曾作为青少年启蒙教育重要内容的书法学习,已渐渐远去,青少年一代正面临着严重的书写危机。所以,这个通知犹如及时雨。 {:6_134:}失去本色,就不是大连了。 {:6_167:}大连的特色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