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云鹏:百姓“幸福底气”在哪里?
近日,中央台“情牵大乌蒙”大型采访报道组来到贵州毕节采访。让记者感到惊奇的是,素来给人贫困印象的毕节,正在打造幸福小镇。毕节地委书记秦如培说,提高老百姓的幸福指数在我们新一轮改革发展中是最高目标,两年明显变化,五年大见成效,十年实现跨越。(据2011年10月4日 中国之声《新闻纵横》)建立幸福毕节,生产生活相对富裕,农村基础设施城市化,老百姓的安全感达到95%以上,幸福指数不断提升。曾经是中国最贫困地区之一的毕节,在过去20多年里所发生的变化显然出乎了外界的意料。
透过毕节老百姓的幸福,不禁使笔者再次思索究竟什么是幸福?其实,对于“幸福”二字,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答案是千差万别的。即使是在被称为毕节“幸福小镇”样板的大方县黄泥塘镇里,幸福指数较高的村民们对幸福的理解也各不相同。村民黄群说:“收入稳定,日子一天比一天过得好,就是幸福”;回乡创业的大学生岳心武说:“致富有希望,生活有盼头就是幸福”;而在黄泥塘镇镇长李宾眼中,幸福并不是空中楼阁,它是当地老百姓对生活变化的一种发自内心的满足。
由此,笔者联想起电影《求求你表扬我》里演员范伟说的一句台词:“幸福就是,我饿了,看见别人手里拿着肉包子,那他就比我幸福;我冷了,看见别人穿了件厚棉衣,他就比我幸福;我想上茅房,只有一个坑,你蹲在那,那你就比我幸福。”由此可见,其实幸福很简单,幸福就是一种感觉,一种心理体验。一个人的幸福,并不在于他所拥有的多,而是计较的少。谁不知足,谁就不会幸福,即便他是世界的主宰也不例外。只要你容易满足,那么也会比较容易幸福,而且也会容易快乐。
经验表明,人的幸福只有在身体健康和精神安宁的基础上,才能建立起来。纵观毕节老百姓的幸福是实实在在的,更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对此村民们都是如数家珍。那里的老百姓普遍感到幸福指数较高,其幸福底气在于毕节有着扎实的现实基础,这才是关键所在。这个基础既有精神的,也有物质的。尤其让毕节人骄傲的是,在经济建设飞速发展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全区的森林覆盖率不降反升,实现了人口、资源、环境和谐发展。
毕节打造幸福小镇实践的昭示出,提升老百姓的幸福指数,是社会改革发展的最高目标,也是执政者的最大政绩,更是对执政者是否执政为民的实际检验。老百姓的幸福指数不是吹出来的,也不是喊出来的,更不是弄虚作假装出来的,而是抓基层、打基础的精细实践。夯实基层建设基础容不得急功近利,容不得虚头巴脑,唯有勤勤恳恳打基础,扎扎实实抓落实,老百姓才会真切感受到生活的幸福。(星辰在线网友 徐云鹏)
{:6_134:}百姓的幸福底气,来自官员们的辛勤付出、真心体贴和实事求是为他们办事全过程的实现结果。 {:6_167:}衣食住行。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