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访文成县“德艺双馨艺术家”徐世槐
http://img.wzrb.com.cn/articlefile/20111012/20111012075881.jpg前言:今年是文成县文联成立20周年,在近期文联举办的庆典活动上,文成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授予项有仁等8位老同志“德艺双馨艺术家”荣誉称号。近日,记者走访了为繁荣文成文化艺术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文艺家们。
一走进大峃镇凤溪北路23号徐老师号为“水明楼”的书房,我就被徐老师的藏书所震惊,在他简陋的家里,有三个房间用来藏书,大大小小十一个柜子里,摆满了他历年来购买和收集到的书籍。在他书房的南壁上,有一方南京东南大学博导赠送的横匾“鹰击长空”四字,枯润有致,徐疾适度,内藏风骨,外现神采;横匾下方摆放着一幅徐老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参加领奖的1.5米长的照片;再前面摆放着一座紫檀色的根雕艺术品,像一位瘦骨嶙峋、饱经风霜的老妪,佝偻着背,驮着一位婴儿。正如青年根艺家包宗良所说的:“像不像徐老师终生扶掖后辈的形象?”是的,的确很像。
我认识徐老师也有五、六年了,徐老师长得十分清瘦,总是一身朴素的装扮、严峻的面孔、标准的寸头、典型的八字须,看人的时候目光犀利,而又不泛和善。在我看来,徐老师的相貌和许多神态都颇似鲁迅。就像陈丹青笔下描写的鲁迅那样:“他的相貌长得不一样。这张脸非常不买账,非常无所谓,非常酷,又非常慈悲,看上去一脸清苦、刚直、坦然,骨子里却透着风流与俏皮……”徐老师也常常给我这样的印象。徐老师还有着旺盛的精力,讲起话来滔滔不绝,很有气势,每次听他的讲课或发言,他那言之凿凿、慷慨陈辞的话语,听了让人十分振奋。
在文成教育界、文学圈儿里提起徐世槐老师,没有几个人不知道他的。他为文成教育与文化事业所做的贡献不是三言两语所能说尽的。
教育之余不忘编书与创作
1940年,徐世槐出生于文成县西坑畲族镇叶岸村的农民家庭。8岁上叶岸小学,14岁考入文成初级中学,17岁考上瑞安师范,后取得大学本科学历。毕业后,徐老师被分配到西坑中小学任教,历任西坑区小教导主任、石垟林场中学校长兼党支部书记,石林公园学校名誉校长,兼聘为文成电大《写作概论》、《美学纲要》等科辅导老师。
徐老师在几十年的教育生涯中,立德树人、敬业奉献。曾获省第十届“春蚕奖”,并多次被评为县、市优秀教师。
从1980年起,徐老师凭着对文学的一腔热爱,利用业余时间开始文学创作。1980年,徐老师已经40岁了,虽然他的文学创作起步比现在的文学青年慢了两拍,但他十分勤奋,几十年来笔耕不辍,写了大量的散文与报告文学。徐老师的散文以描写风土人情为主,文章集诗意、哲理、美感于一体,文笔朴素、新颖、自成一格。在他写作的30年间,共发表文字180余万字,并出版了散文集《绿色长廊》。这期间,他一边创作,还一边集中精力编纂文成县教育史志、乡土教材,写学术著作。出版的教育史志有:《文成县教育志》、《文成县校史集》、《文成县教育续志》,以及乡土教材《刘伯温故乡——文成》。
徐老师从教五十年来,获得各种荣誉70次,其中有33项是文学奖项。
建立图书室和创办文学社
除了教育、写作,徐老师十分爱书。师母不无妒忌地对我说:“他一生以书为伴,以读书、教书、藏书、著书为乐。他心里除了书,什么也没有,他一生的积蓄就是他的书。”
徐老师因长期任教语文,爱好文学,便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从1957年开始收藏各类书籍,日积月累,到目前为止,共有藏书6000余册,期间他还向不少学校与文学社捐赠了上千册的图书。徐老师带我逐一参观他的藏书,他的书品种繁多,从文学到美学、到哲学;从政治到军事、到历史、到文艺等等。他的书不仅全,排列得也很整齐,并且分了类,有《红楼梦》专柜、美学专柜、鲁迅专柜、刘基专柜……看得我羡慕不已。他说,这些书都是他阅读与写作的良师益友。
徐老师在任教期间,为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每到一个学校,他总要着手建图书馆,创办文学社(“绿叶”、“豆蔻”、“摇篮”等),以期引起学生阅读与写作的兴趣,在他的影响下,他的许多学生都爱上了写作,还把这一兴趣延续到工作之中,并在文学创作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极力倡导“新概念作文”
虽年届70,徐老师的许多思想还很时髦、很新潮。他推崇新事物、新思想,喜欢韩寒、郭敬明的作品,推行上海《萌芽》杂志倡导的“新概念作文”。他说,新概念作文不受题材、体裁限制,具有“新思维、新表达、真体验”的特点。我们的写作不能总固定在老观念中,要改革、要创新、要跟得上时代的脚步与发展。他说这话的时候情绪高昂、激情四射,配上他那漂亮的手势,特别振奋人心,简直不能相信他是一位上了70岁的人。
徐老师在积极推崇“新概念作文”的同时,于2000年10月份,个人出资4000余元进行了“新世纪新概念现场作文比赛”,全县共有111名中小学生参加了这项比赛,比赛分为一、二、三等奖与优秀奖,共有45名学生获奖。该种比赛在全省尚属首次。徐老师退休后,仍被温州市、文成县多所学校邀请去作“话题作文”、“新概念作文”等讲座,听讲达2000余人次。
大力弘扬刘基文化
为弘扬刘基文化,徐老师做了不少贡献。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徐老师从青田带回了不少刘基方面的材料,在他的建议下,文成县组织成立县刘基文化研究会,为研究刘基文化早期工作做了准备。为让更多的后人了解刘基文化精神与思想内涵,从1986年秋开始,徐老师不断地带领学生参观南田刘基庙。他在一边宣讲刘基文化的同时,还一边带头写刘基研究文章,先后在国内多种刊物上发表了《刘基的孝道论》、《刘基教育思想的继承与发展》等多篇论文。随后,徐老师又花费了5年的心血,对刘基故里几百年来难懂的楹联进行评注,在纪念刘基七百周年诞辰之际,由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这本24万字的《刘基故里楹联评注》一书。
最近,在县文联成立20周年庆典活动中,徐世槐老师继2009、2010年获得由中共文成县委、县人民政府设立的“文学艺术精品创作奖”之后,又获得“德艺双馨艺术家”这一荣誉称号。徐老师为文成教育、为繁荣文成文化事业推波助澜,是一位不可多得的文艺家,他不仅仅是一位优秀的教师,还是引领着许多人前进的风向标。
(徐世槐,现为中学高级教师、中国散文诗学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曾任文成县文协主席、县刘基研究会副会长。)
http://img.wzrb.com.cn/articlefile/20111012/20111012089467.jpg各种荣誉证书和奖杯http://img.wzrb.com.cn/articlefile/20111012/20111012098279.jpg书房一角
http://img.wzrb.com.cn/articlefile/20111012/20111012075881.jpg
前言:今年是文成县文联成立20周年,在近期文联举办的庆典活动上,文成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授予项有仁等8位老同志“德艺双馨艺术家”荣誉称号。近日,记者走访了为繁荣文成文化艺术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文艺家们。
一走进大峃镇凤溪北路23号徐老师号为“水明楼”的书房,我就被徐老师的藏书所震惊,在他简陋的家里,有三个房间用来藏书,大大小小十一个柜子里,摆满了他历年来购买和收集到的书籍。在他书房的南壁上,有一方南京东南大学博导赠送的横匾“鹰击长空”四字,枯润有致,徐疾适度,内藏风骨,外现神采;横匾下方摆放着一幅徐老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参加领奖的1.5米长的照片;再前面摆放着一座紫檀色的根雕艺术品,像一位瘦骨嶙峋、饱经风霜的老妪,佝偻着背,驮着一位婴儿。正如青年根艺家包宗良所说的:“像不像徐老师终生扶掖后辈的形象?”是的,的确很像。
我认识徐老师也有五、六年了,徐老师长得十分清瘦,总是一身朴素的装扮、严峻的面孔、标准的寸头、典型的八字须,看人的时候目光犀利,而又不泛和善。在我看来,徐老师的相貌和许多神态都颇似鲁迅。就像陈丹青笔下描写的鲁迅那样:“他的相貌长得不一样。这张脸非常不买账,非常无所谓,非常酷,又非常慈悲,看上去一脸清苦、刚直、坦然,骨子里却透着风流与俏皮……”徐老师也常常给我这样的印象。徐老师还有着旺盛的精力,讲起话来滔滔不绝,很有气势,每次听他的讲课或发言,他那言之凿凿、慷慨陈辞的话语,听了让人十分振奋。
在文成教育界、文学圈儿里提起徐世槐老师,没有几个人不知道他的。他为文成教育与文化事业所做的贡献不是三言两语所能说尽的。
教育之余不忘编书与创作
1940年,徐世槐出生于文成县西坑畲族镇叶岸村的农民家庭。8岁上叶岸小学,14岁考入文成初级中学,17岁考上瑞安师范,后取得大学本科学历。毕业后,徐老师被分配到西坑中小学任教,历任西坑区小教导主任、石垟林场中学校长兼党支部书记,石林公园学校名誉校长,兼聘为文成电大《写作概论》、《美学纲要》等科辅导老师。
徐老师在几十年的教育生涯中,立德树人、敬业奉献。曾获省第十届“春蚕奖”,并多次被评为县、市优秀教师。
从1980年起,徐老师凭着对文学的一腔热爱,利用业余时间开始文学创作。1980年,徐老师已经40岁了,虽然他的文学创作起步比现在的文学青年慢了两拍,但他十分勤奋,几十年来笔耕不辍,写了大量的散文与报告文学。徐老师的散文以描写风土人情为主,文章集诗意、哲理、美感于一体,文笔朴素、新颖、自成一格。在他写作的30年间,共发表文字180余万字,并出版了散文集《绿色长廊》。这期间,他一边创作,还一边集中精力编纂文成县教育史志、乡土教材,写学术著作。出版的教育史志有:《文成县教育志》、《文成县校史集》、《文成县教育续志》,以及乡土教材《刘伯温故乡——文成》。
徐老师从教五十年来,获得各种荣誉70次,其中有33项是文学奖项。
建立图书室和创办文学社
除了教育、写作,徐老师十分爱书。师母不无妒忌地对我说:“他一生以书为伴,以读书、教书、藏书、著书为乐。他心里除了书,什么也没有,他一生的积蓄就是他的书。”
徐老师因长期任教语文,爱好文学,便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从1957年开始收藏各类书籍,日积月累,到目前为止,共有藏书6000余册,期间他还向不少学校与文学社捐赠了上千册的图书。徐老师带我逐一参观他的藏书,他的书品种繁多,从文学到美学、到哲学;从政治到军事、到历史、到文艺等等。他的书不仅全,排列得也很整齐,并且分了类,有《红楼梦》专柜、美学专柜、鲁迅专柜、刘基专柜……看得我羡慕不已。他说,这些书都是他阅读与写作的良师益友。
徐老师在任教期间,为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每到一个学校,他总要着手建图书馆,创办文学社(“绿叶”、“豆蔻”、“摇篮”等),以期引起学生阅读与写作的兴趣,在他的影响下,他的许多学生都爱上了写作,还把这一兴趣延续到工作之中,并在文学创作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极力倡导“新概念作文”
虽年届70,徐老师的许多思想还很时髦、很新潮。他推崇新事物、新思想,喜欢韩寒、郭敬明的作品,推行上海《萌芽》杂志倡导的“新概念作文”。他说,新概念作文不受题材、体裁限制,具有“新思维、新表达、真体验”的特点。我们的写作不能总固定在老观念中,要改革、要创新、要跟得上时代的脚步与发展。他说这话的时候情绪高昂、激情四射,配上他那漂亮的手势,特别振奋人心,简直不能相信他是一位上了70岁的人。
徐老师在积极推崇“新概念作文”的同时,于2000年10月份,个人出资4000余元进行了“新世纪新概念现场作文比赛”,全县共有111名中小学生参加了这项比赛,比赛分为一、二、三等奖与优秀奖,共有45名学生获奖。该种比赛在全省尚属首次。徐老师退休后,仍被温州市、文成县多所学校邀请去作“话题作文”、“新概念作文”等讲座,听讲达2000余人次。
大力弘扬刘基文化
为弘扬刘基文化,徐老师做了不少贡献。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徐老师从青田带回了不少刘基方面的材料,在他的建议下,文成县组织成立县刘基文化研究会,为研究刘基文化早期工作做了准备。为让更多的后人了解刘基文化精神与思想内涵,从1986年秋开始,徐老师不断地带领学生参观南田刘基庙。他在一边宣讲刘基文化的同时,还一边带头写刘基研究文章,先后在国内多种刊物上发表了《刘基的孝道论》、《刘基教育思想的继承与发展》等多篇论文。随后,徐老师又花费了5年的心血,对刘基故里几百年来难懂的楹联进行评注,在纪念刘基七百周年诞辰之际,由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这本24万字的《刘基故里楹联评注》一书。
最近,在县文联成立20周年庆典活动中,徐世槐老师继2009、2010年获得由中共文成县委、县人民政府设立的“文学艺术精品创作奖”之后,又获得“德艺双馨艺术家”这一荣誉称号。徐老师为文成教育、为繁荣文成文化事业推波助澜,是一位不可多得的文艺家,他不仅仅是一位优秀的教师,还是引领着许多人前进的风向标。
(徐世槐,现为中学高级教师、中国散文诗学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曾任文成县文协主席、县刘基研究会副会长。)
http://img.wzrb.com.cn/articlefile/20111012/20111012089467.jpg各种荣誉证书和奖杯http://img.wzrb.com.cn/articlefile/20111012/20111012098279.jpg书房一角
{:6_134:}继承了先祖的衣钵。 {:6_167:}这个帖子不回对不起自己!
徐氏宗亲网太棒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