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卫 发表于 2011-12-31 09:01

徐祖善于崂山华严寺题名摩崖


  在崂山华严寺题名摩崖有徐祖善的题名。徐祖善脱离海军后,1922年任接收青岛港务主任委员,兼任胶州海关监督。徐祖善题名正是此时所题。1930年6月14日,被国民政府外交部任命为筹办接受威海卫事宜办事处特派员。1930年10月1日至1934年1月,任威海卫管理公署专员。1948年任青岛市政府顾问兼代秘书长。
  徐祖善(1890—1957)字燕谋,原名徐仕彪,号师班,江苏无锡人。清光绪十六年五月十二日,1957年7月2日病故。徐祖善9岁时其父所遭冤案获得平反,为庆更生,将他的名字改为祖善。徐祖善5岁入私塾攻读四书五经,9岁进无锡三等学堂接受新教育。12月考秀才未中,即转入无锡俟实学堂就读。光绪三十一年(1905)考入江南水师学堂(南洋水师学堂),先学驾驶,后学轮机。因病辍学一年后改学轮机技术。宣统元年(1909)以最优成绩毕业,在“海琛”号军舰实习,后为海军提督萨镇冰的侍从副官。宣统三年(1911)夏派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留学,并在美海军兵工厂实习,学习潜艇制造。历经4年得造舰科硕士学位。毕业后在美海军兵工厂工作2年,研究潜艇工程。撰有《潜水艇》一书(商务印书馆1915年),乃国内最早介绍潜水艇的著述。1915年底回国,虽转业外交,但仍与海军密切关联。由北京海军部派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海军观战员。1917年派任伦敦使馆海军副武官。1918年春参加意大利海军在地中海作战,并兼任巴黎和会专门委员。1919年春徐祖善调任福建飞潜学校校长,未到任改调为北京海军部军事科长。后转往新设航空署兼任厅长。
  1922年,徐祖善脱离海军任接收青岛港务主任委员,兼任胶州海关监督。当时沿海港务,均落入外人之手,国人无一能插足于其间。经徐祖善努力奋斗,克服困难,而成为中国人自己办理港务的第一人。期间,徐祖善还兼任青岛水上公安事宜,在冯玉祥督办处挑选官兵300人,由徐祖善主持在烟台训练六个月后,担任接收青岛的水警官兵。
  1924年11月,徐祖善任天津海关监督。1925年,任财政部驻北京办事处处长。1928年春出任陇海铁路管理局长。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东北军的奉系张学良随即易帜,“九一八”之后,东北海军撤至青岛。1930年经过漫长艰难的谈判,中国恢复行使威海卫主权。对这块肥肉,特别是威海卫海军基地,各路军阀虎视眈眈。南京政府海军司令陈绍宽挟中央政府之力,东北海军司令沈鸿烈得近水楼台之便,各打算盘,暗自角力。折冲的结果,就是选中了徐祖善这个两方均可接受的人。徐祖善之所以为两方接受,是因为1915年徐祖善被北京政府派为第一次欧战之海军观战员时,同膺此职并共赴欧洲的,就有陈绍宽、沈鸿烈。因缘际会,徐祖善遂于1930年6月14日,国民政府外交部设立筹办接收威海卫事宜办事处,被国民政府外交部任命徐祖善为筹办接受威海卫事宜办事处特派员。
  原来,1898年7月1日的《中英订租威海卫专条》将威海卫租予英国25年,至1923年7月合约就要到期,中华儿女回归在即。华盛顿会议上,当中国代表提出取消租借地时,老谋深算的英国主动表示归还即将期满的威海卫,以此博得外交主动权,理直气壮地拒还九龙。1922年2月,英国发表声明将威海卫交还中国,但两国必须先行“就归还方式和细节达成一项协议,然后按此协议有条不紊地归还中国。
  10月,两国成立的委员会开始在威海协商归还事宜。英国提出租用刘公岛十年,将威海卫全境辟为商埠等无理要求,中国难以接受,以至谈判流产。1923年3月,谈判地点从威海挪到北京。此次谈判达成协议,其中规定英国交回租借地,但英国租借刘公岛作为海军避暑地,10年之后有续租权,直至两国都同意终止租期为止。此项草案没有获得中国外交部的批准,而英国拒不妥协。无奈之下,1924年4月,北京外交总长顾维钧和英国驻华公使直接谈判。几经论战,双方达成《中英交收威海卫专约草案》,中国同意将刘公岛租给英国10年,如果双方不能就续借达成协议,即付诸仲裁。后因第二次直奉战争、北京政变所带来的政局动荡,该协约的签署被无限期推迟。
  1929年,在“革命外交”的推动下,外交部长王正廷再次提出收回威海卫。当时的中国并不安宁,军阀还在战争,再加上“改订新约”运动中废除领事裁判权的交涉也进入紧要关头。于是,收回威海卫的谈判最后以中方妥协而告终。
  1930年4月,中英两国代表王正廷和蓝普森签署了《交收威海卫专约及协定》。专约规定,英国将威海卫租借地交还中国;所有英国在威海卫和刘公岛的驻军自专约生效后一个月内一律撤退等。在专约附件中,中国政府同意将“刘公岛内房屋数处及便利数项”借与英国政府,作为英国海军避暑和休养之用,借用期十年,“期满后,经两国政府同意,得适用原条件或适用其他经两国政府同意议定之条件续借”。至此,刘公岛十年期满后是否续借的允诺权掌握在中国手里。
  于1930年6月14日,徐祖善为筹办接受威海卫事宜办事处特派员。7月2日,徐祖善率同助理人员到达威海卫,筹备交接事宜。不意,中国驻英公使施肇基于7月22日电告外交部,谓英国交还专员迄未派定,言传英方估计威海卫港口各建筑物造价200万镑,须先得到该款方能交还。实际上威英当局将“财政储备金”余额361911元转移到香港,徐祖善为此被召回南京。9月9日英使蓝普森到达南京,2日后,王、蓝交涉,决定10月1日实行交接。
  1930年9月3日,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决定成立威海卫行政区,设威海卫管理公署,直接隶属国民政府行政院。9月23日,国民政府任命外交部次长王廷桢为接收威海卫专员,任命外交部司长徐祖善为首任管理专员,到威海卫举行交接仪式。10月1日上午10月1日,由次长王家桢、徐祖善等官员构成的接收代表团,率领300名海军陆和队员分乘海琛、镇海两舰由青岛抵达威海港,英舰彼得斯菲尔特号鸣礼炮15响,以示欢迎。上午10点45分,在前英国威海卫行政长官公署大院,举行了交接仪式。仪式上,由前英国驻威海卫行政长官(英国驻威海卫办事大臣)庄士敦朗读《中英交收威海卫专约》及《协定》后,升中国国旗,奏中国国歌,中英两国军舰鸣礼炮21响。(英)威海卫行政长官庄士敦率同随员及驻威海英国军队乘船离开威海,取道香港回国。至此,历时9年交涉,威海卫结束英国32年的殖民统治,终于回到祖国的怀抱。此时距1906年清第一次商量收回威海卫,竟达25年之久。那一漫长的过程再次印证了弱国无交际的教训。
http://www.xhgmw.org/uploads/day_111230/201112301111151279.jpg图:10月1日,前英驻威海卫行政长官庄士敦宣读条约,中国接收威海卫专员王家桢(左一)、威海卫管理专员徐祖善(右二)在归还仪式上。  1931年10月1日,威海卫管理公署在市区三角花园修建“收回威海卫纪念塔”,塔高32英尺,象征牢记威海卫32年的被殖民史。塔上部镌刻着外交部长王正廷书写的“收回威海卫纪念塔”八个镏金大字;塔下部三面分别镌刻碑文、《中英交收威海卫专约》、《三民主义》。下午2时,举行威海卫管理公署专员就职典礼,徐祖善宣誓就职,威海卫管理公署成立并开始办公。管理公署位于商埠区中心的北山坡上,俗称后营。次日,国民政府行政院公布《威海卫管理公署组织条例》。
  1931年10月1日,中国收回威海卫一周年之际,管理公署在商埠坞口花园(今三角花园)修建了“收回威海卫纪念塔”,徐祖善撰写了《收回威海卫纪念塔记》,刻于塔上。威海卫在英统制期间主要是作为外国货或中国其他地方货物的转运地,实行免税的自由港政策。收回威海卫后,南京国民政府规定威海卫不作无税口岸,撤销自由贸易港之制,各种税目照例征收。失去免税待遇以后,威海卫的贸易量下降,投资减少。地方征收的商业税大部分上交南京政府,新政府面临巨大的财政赤字。为了改善地方财政状况,发展经济,徐祖善提出了养殖海产品、发展农业、林业和发展旅游业的规划设想。在城市发展上,徐仍按照前任专员的设想规划,参照青岛城市发展模式,相对艰难地推行一些新的尝试,建设了几处“声誉工程”。徐上任当年的6月15日,新建的东门外菜市场开业;7月15日,园中建有“望云轩”、“东风亭”等景点的中山公园向游人开放(俗称东山公园,在今东山宾馆处);9月10日,建在阮家寺的“蚕丝园艺科初级职业学校”举行开学典礼,校长由管理公署督学——中国大学商科毕业生徐德恩(又名徐惠卿)兼任。在此之前,管理公署设立了“果树园艺推进事务所”、“柞蚕业推进事务所”。同年,由英商克拉克引进的金帅、红星、红香蕉苹果,在威海试栽成功,并建立了“模范果园”。次年,管理公署推行的小学义务教育,在8个区全面展开,还为17-45岁的文盲开设了15所专门学校,入学人数达700人。利用暑假,为小学教师举办暑假补习班。与此同时,还成立了卫生教育委员会,由选拔的数名教师和卫生工作者组成,指导公民讲卫生、种牛痘,强调公用水井加井盖。此外,继续修筑了部分乡间公路,设置了城乡短途汽车。
  为了鼓励植桑养蚕,1932年,徐祖善与江苏省立女子蚕业学校协商开设速成班,由公署出资送女学生30名参加学习,毕业后返威指导植桑养蚕。为推动贸易发展,1933年8月,威海卫举行了大型的全国产品展览会。这些举措对改善威海卫的经济状况取得了一定的收效。但是,由于政府开支的增加和财政收入的减少,以及南京政府对威海卫补贴的降低,在徐祖善主政期间,威海卫的经济状况一直处于困难的境地。收回威海卫后,徐祖善主持下的管理公署加强了对行政和社会事务的管理。首先确立内外行政区,会同山东省政府重新勘定边界,将英租界界石英文改为中文,改刻“威海卫界”和“中华民国十九年十月一日立”等字样。对内部行政区划进行了调整,组建了八个大区。建立了地方自治制度,实行由全体居民选举产生社区领导。努力搞好社会治安,清除妓院和烟馆。徐祖善特别注重教育,用额外征收的土地税和一半运输税,在农村组织和建立了近200所小学,入学率曾占全国第二位,农村私塾全部改造成学校,除原有两处中学外,成立了女子中学,为贫困学生提供奖学金。此外,还建立了教师进修学校,教师实行“合格证制”。开设了免费公共图书馆和所有教师实行合格证制。重视女性人才和权益教育,管理公署首次录用5名女抄写员;广泛开展反缠足运动,下令自1931年1月15日后,仍缠足不放的女子,不准在工厂工作;对52名受契约束缚的女仆,解除其被奴役的地位。还轰轰烈烈地开展了妇女反裹足运动。徐祖善让他的妻子在几次妇女会上公开演说,抗议缠足。后来,他又任命了一些妇女“社会工作者”开展反缠足运动。最后由管理公署下发通知,规定自1931年1月15日后,缠足的女孩不允许在任何工厂工作。这一办法十分奏效,使反缠足运动取得了成功。徐祖善还积极推行解放奴仆活动,使受契约束缚的仆人在法律上享有自己的社会地位,威海卫有52名女奴获得了解放。当时威海卫管理公署直属国民政府行政院,而山东省国民党组织和地方军阀却经常插手威海搜刮。当时,管理公署遇到的最大困难是财政收入紧绌。由于南京政府和省政府均派有财税机构常驻威海,本地所有自控的税种只有地税和船运税,威海卫收回一周年时,财税收入仅为20.7万元,加上财政部下拨的补助金12万元,勉强维持收支平衡。另外,由于取消自由贸易港地位,一些原靠转口免税货船竟直接开赴青岛港或烟台港,致使威海商港陷入空前萧条。对此,许多商家一再抗议请愿,仍无济于事。至收回威海卫当年的12月份,即有30余家商行倒闭。且南京政府提供的补助金,时减、时停,管理公署不得不压缩行政费和工程费。为了维护地方利益,徐祖善经常与其发生争执,因此结怨甚多,多次被诬告。因地方财政困难,徐祖善多次向财政部讨要补贴,造成关系不睦。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威海卫中小学爆发了抵制日货的学潮,进而发展到烧日货、砸法院的学生运动,在此基础上,威海卫中学正式成立了中共党小组。徐祖善既不愿压制学生的爱国运动,又无力惩治贩运日货的奸商,国民党威海区党部则利用学生运动,向徐祖善发难。徐祖善专员在任期间,经几年勉力支撑,徐祖善最终在国民党区党部的攻击之下败下阵来。最初起因,是因为徐祖善拒绝每月给这个组织提供600元的财政补贴和办公场所,后来又因为对个别违法的国民党员判了刑,于是,国民党威海区党部,向济南和南京政府告发徐祖善玩忽职守、有经济问题、吸鸦片等罪责,加上财政部对徐在财税分配问题上屡屡纠缠早有成见,作为一名学者型的旧式军人,徐祖善似乎有点不擅长于官场周旋,治威不到三年半,种种原因,使他无法维持,即离职。据他《我的传略》称,是因为一个国民党党棍“到威海需索不遂,返京横肆污蔑”,竟因此去职。1933年12月29日,徐祖善终被免职。
  威海刘公岛环翠楼下望月亭中,原本有一块碑,毁于1945年8月的日舰炮火。镌有《威海卫甲午海军蹉跌记》,系威海卫行政区管理公署第一任专员徐祖善所撰三篇“碑记”(余二者为《收回威海卫纪念塔记》、《重修环翠楼记》)之一。当是徐祖善在威海留下的重要历史遗迹。
  《收回威海卫纪念塔记》云:“中华民国二十年三月一日徐祖善:威海僻处海滨,界文登北鄙。其经度为东经122°10’,纬度为北纬30°30’(原文如此,实为37°一编者注)。古称天末荒徼,自明设卫驻兵,始为海防重地。清季创办海军,威海与旅大同为北洋海军根据地,管钥渤海,屏障燕都,益为世所重视。甲午战败,俄租旅大,法租广州湾,英人藉口均势,于民国纪元前十三年七月一日,即光绪二十四年五月十三日,租借威海全湾十英里以内之地及湾内各岛;并规定于必要时,可利用威海及后山1500平方英里为军事上之设备。民国八年,巴黎会议,中国山东问题交涉失败,威海收回几成绝望。十年,华府会议,英代表斐尔福倡言,有条件之交还。十一年,梁如浩督办与英方签订草约,遭全国反对。搁至十三年,改由外交总长顾维钧重行修订,约未签,而政局忽变。始于十九年四月十八日,经国民政府外交部长王正廷与英使兰普森几费周折,正式签定《收回威海卫专约》二十条、《协定》六条,并附件等。同年六月,祖善奉命筹办接收;七月,与英驻威长官庄士敦商定接收细目;九月二十六日,专约等条均经立法院批准;遂于十月一日,会同外交部次长王家桢莅威分别接管,连同旧日之威海卫城划归治理,完成一威海卫行政区。是为威海租借交收之大概情形。总计前后租期三十二年有二月。祖善自参与巴黎和会以迄筹收接管,亦十有余年矣。抚今追昔,感慨系之,爱建塔一座,永作纪念。塔高凡32尺,藉以纪念过去32年之痛史。其形三角,一则永纪中英亲善,更望两国间将其他一切不平等约件,均如威海卫之早日解决;一则遵奉三民主义,内而修明市政,表现中国人自治之能力,外而继续努力收回旅大,以慰先总理在天之灵;其一面则以祖善夙隶海军,回忆甲午诸先烈成仁之痛,今何幸得睹我海军司令沈鸿烈督率军舰陆战队重来收回我昔日之海军根据地,光我国土,固我海防。国家前途,实深利赖,用述颠末昭示来兹。是役也,外交部帮办朱世全、吴天放,科长邝(光林)、刘元林、葛祖、方祖宝,筹办处秘书贺善余,处员劳维秀、丁延龄、贺书绅,东北海军海琛舰长方念祖,镇海舰长刘田甫,陆战队大队长李润青,管理公署科长贺楙庆,秘书杨景焕,主任黄海泉、吴咏湘、陈抱深、沈溪桥、钱乐尧,公安局暂代局长程立,区长王耀东、罗熙安、丛树梅,课长曹康圻、徐云、王缙,督察吕焕光、吴采衡,医院院长把大旨,地方绅耆李振铎、戚承之、戚志孝、孙学思、丛寿仁、刘德澄等,其功均未可没,例得备书。”
  《威海卫甲午海军蹉跌记》碑建于1931年。原文如下:“环翠楼之重建,丁、邓二公之增祀,余既为文以记之矣。顾念威海卫之所以占于日者三年、租于英者又三十有二年,痛定思痛,胥由甲午一役我海陆军失利之结果。当时丁、邓二公,暨林泰增、刘步蟾、张文宣诸先烈,应敌海上,出生入死,虽败军之将不可以言勇,然或殉身以明大节,或降志以全生灵。及今思之,犹觉凛凛然有生气。今威海卫收回矣,东望刘公岛外,白云悠悠,沧波淼淼,我镇远、定远诸舰或沉或夺,均随鸭绿江水东逝以尽,惟余此阴惨耻辱之陈迹,长点污奈古山头之雪色而不可湔祓,以此思哀哀其曷极!昔陆贾作新语,意在推论秦之所以亡,以为汉戒。窃附斯义,次录威海卫海军蹉跌记,以告我邦人君子暨海军诸同仁,试一内省我现今海防上之设备,其得不蹈甲午之覆辙乎?如其然也,我威海卫得终归我所有乎?海桑泡幻,往事成尘,岂仅斯楼之兴废云乎哉。
  清季失政,光绪二十年春,中日启衅,我陆军既在平壤挫败,海军亦在大东沟被夷,全役殉难者无数,而以致远管带邓公世昌死事为最烈,一时旅顺、大连相继不保,威海卫遂陷孤危,守将失和,互相诋諆,日兵由成山龙须岛登岸,犯我荣城、文登,一面以军舰堵截刘公岛口,藉图夹攻。时海军新败,无斗志,陆军统领戴宗骞驻守北帮炮台,分统刘朝佩守南帮炮台。日军夺枫林,攻南帮后路,朝配败奔北台。海军提督丁汝昌虑南帮三台不守,炮资敌,为军舰患,欲将龙庙嘴炮台毁去,宗骞持不可。迨日兵逼南岸,汝昌恐赵北嘴炮台有失,全卫不守,亟遣鱼雷艇管带王登云毁之,顾台未毁,而日兵已踞后之,巨炮轰击澳内军舰,别用鱼雷艇入口袭击,中定远、威远、来远,沉之。于是,全军大震,师律尽失,兵民环请罢战,汝昌与护军统领张文宣力主人船同尽,卒不可。嗣日舰猛攻东北口,闯入鹿角嘴,扼吭疾进,全局不支,我镇远等诸舰大小凡二十三艘,或沉或降,遂致无一侥免者。汝昌凭孤岛,仰药以殉,光绪二十一年正月十八日也。自此以往,刘公岛湾内几不复有中国军舰之旗影轮声者三十有五年,悲夫!中华民国二十年九月毂旦”此为刻石原稿,内容详实、生动,真实描述了中日海战之惨烈,我北洋水师之英勇,具有珍贵的文史研究价值。
http://www.xhgmw.org/uploads/day_111230/201112301111506168.jpg图为写件。此件原藏无锡文物商店,撰书者徐祖善无锡人,曾任威海卫行政公署专员,此帧或作者携回故里,而后散落民间,也未可知,得者当珍之  闻一多:《七子之歌·威海卫》云:“再让我看守着中华最古的海,这边岸上原有圣人的丘陵在。母亲,莫忘了我是防海的健将,我有一座刘公岛作我的盾牌。快救我回来呀,时期已经到了。我背后葬的尽是圣人的遗骸!母亲!我要回来,母亲!”这正是人们发出的要威海卫回归的呼号。
  徐祖善自1930年10月1日至1934年1月,出任威海卫管理公署专员。1936年徐祖善先后担任宜昌、汉口海关监督。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任海军部少将高级参谋,监督检阅马当防务。1938年桂林行营成立时,调任西南江防处处长兼粤桂江防司令,亲身参加战斗10余次。1942年秋调任全国海关海务巡工司,负责管理全国海务及引水事宜。后因遭排挤,愤而辞职。1945年后徐祖善在上海任华中轮船公司常务董事兼船务处长。期间曾一度担任塘沽新港工程局顾问、旅大视察团团员,后青岛市政府顾问兼代秘书长。1951年,国家交通部曾邀其赴北京任职,未就。1953年,在华中轮船公司改组为公私合营后,退职回到无锡,不再任事。1957年7月2日病故于无锡,终年67岁。著有《威海卫筹收接管行政工作报告书》出版。
http://www.xhgmw.org/uploads/day_111230/201112301112312392.jpg  日前传出一枚“威海卫管理公署”公函信封,中国收回威海卫首任行政长官徐祖善的亲笔。

徐晓夫 发表于 2011-12-31 10:03

{:6_134:}守土之士,护海之人。

徐玉杰 发表于 2011-12-31 10:51

{:6_167:}到此一游。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徐祖善于崂山华严寺题名摩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