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氏名人介绍:徐静蕾(三)
本帖最后由 徐启泰 于 2012-1-15 12:39 编辑城市精髓是人际关系
徐静蕾主导的电影是城市电影的新阶段,《杜拉拉升职记》是对城市化进程的适应和接受,当然,适应和接受也未必意味着欣然和愉悦,却至少意味着正视。她正视了城市的方便和不便之处,把城市对人生活和情感的改造视为当然,不再与过去纠结,与往昔斗争。这点有点像郭敬明。最近的一次采访中,在被问到,为什么这么热衷于描写上海滩的物欲横流时,郭敬明坦然回答,因为上海就是物欲横流的,需要有人忠实地写下来。徐静蕾的电影,之所以成为当仁不让的城市电影,不是因为都市背景、作为故事发生场所的外企和投行、人物服装和妆容,而是因为这种理所当然。这种理所当然、这种自我相信,是内地导演最缺少的东西电影形象之外,徐静蕾的职业生涯则加强了她作为一个职业女性形象的说服力,她非常善于勘察和集中资源,她嗅觉敏锐,她所寻找的合作伙伴通常靠谱而合辙。她导演的《我和爸爸》,主演是叶大鹰、张元和姜文,《梦想照进现实》邀请了王朔编剧,她导演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主演是姜文,《杜拉拉升职记》由张一白监制,《亲密敌人》则由刘伟强监制。她创办的电子杂志则有王朔和韩寒的身影闪动。
《杜拉拉升职记》的造型指导是《欲望都市》的服装造型师帕特里夏。和她合作的男人,许多都出了名的难搞,和她却都合作顺畅,对此,她的回答是:“我人好,又聪明,这样的女人不多了吧。我这个人吧,IQ没敢测,但EQ应该很高,我从不干糊涂事儿,所以朋友挺多。”这才是她城市形象的精髓,“城市”不是场所和名牌,而是人和人的关系,“土气”更多时候是一种人际关系。徐静蕾以一种现代城市、现代企业人际关系的方式和男人们相处,从没有和男性卷入情感的漩涡不能自拔,或者因为过分依附于某一个人,始终没能培植起自己的人脉。从开始的被主导、被调动、被赏识,到现在的调动别人、赏识别人,她完成了她独立性的塑造,也完成了她作为一个城市女郎的历练,汇入了具有强大说服力的城市女性形象当中。
15年间,从偶像剧中的同学少年,到如今的白领女性代言人,徐静蕾始终主导“徐静蕾”这个品牌的掌控权,借了男性大腕的力,却没被他们控制,看见了他们的才华,也懂得用得其所,这也是一种独立的创造能力。尽管“徐静蕾”集合的是众人之力,但“徐静蕾”的真正创造者还是徐静蕾。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