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启泰 发表于 2012-1-16 11:42

徐氏名人介绍:徐其明(三)

“警惕被狭隘的爱国情绪绑架自己的收藏”
在徐其明看来,收藏的益处有很多。一方面可以陶冶情操,提升审美品味;另一方面也可以对外交流。“我们是做企业的,艺术品收藏也可以作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来推广。做收藏切忌盲目跟风,市场上炒什么就追逐什么,终会被市场淘汰的。收藏是一个时间、精力、财富、知识不断积累的一个过程,频繁换手,或者以炒股票的方式运作都不是真正的收藏。”
时下,徐其明购藏越来越少,一是收藏框架已构建起来,二是市价让他看不明白。徐其明向记者介绍起现在到拍场时的感受:“有时一件拍品很多人竞拍,可是其实他们根本不知道这件拍品的价值,就是一味地举牌,把价格争到很高。我当年花40万美元能够买下清乾隆时期御制缂丝12扇一整套大围屏,占地面积逾21平方米,以现在的市场价,可能连一扇都买不了,没法想象。我收藏有原则,对每件中意的拍品都有心理价位,如果超过,再喜欢的东西也不会冲动竞标。作为民营企业,挣得的每一分钱都是血汗钱。因此,投入收藏的每一分钱都要花在刀刃上。若收藏、企业发展有冲突,我都会以企业发展为重的。”现在的买家,更多是出于投资心理购藏,而非真正喜欢。他不排斥投资人,“如果一个拍卖市场中全部都是收藏家,大家都是只买不卖,那样的市场也只是死水一潭。市场中,投资者、收藏家要各占一定比例,投资人过多对市场会有很大伤害,泡沫泛滥、浮躁不堪。”入行近20年,除早期替换过质量稍差的藏品外,徐其明的珍品一件没有卖过,即便有人出价上百倍,他也不为所动。
只买不卖的行事风格,让徐其明在收藏界的名头越来越响。虽然不出售,徐其明还是希望能有更多的人来与他一起分享自己的收藏成果,让更多地人欣赏到古代文化的魅力。2006年5月,徐其明曾在浙江省博物馆(微博)举办“瓷典——徐龙珍藏因代名瓷”专题展览。展览之所以“瓷典”二字冠名,是因为展品的年代贯穿晋唐宋元明清诸朝,且68件精品囊括瓷器史各时期的典范之作,传承有绪,久有定评。不少专家学者专程而来,包括耿宝昌先生。老人在看完展览后说:“这些藏品完全可以与故宫的一些藏品相媲美,有些甚至填补了故宫收藏的空白。”于是,老人力促徐其明去故宫办展。只是受制于场地和管理,展出设想没能成功。一次机缘,正在筹备重新开馆的国家博物馆馆长吕章申从故宫相关人士及耿老先生处听说有这么一位民间收藏家时,遂邀请他到国博联展。最终,有了开头的那次“中国古代瓷器艺术展”。
徐其明向以收藏大家为榜样,这些收藏大家不仅有渊博的知识,也有高尚的品德。徐其明认为,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至今最需改进的是诚信。无论是拍卖行,还是竞拍人,都应该以诚为本。徐其明收藏的藏品有80%来自苏富比、佳士得这些国际著名拍卖行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对于2009年圆明园兽首拒付款事件,徐其明有自己的看法:“从兽首价值看,只是圆明园大水法中的建筑构件,被外国人炒作到一两亿人民币,值这个价钱么?从个人来说,爱国之心要有,但诚信也要讲,在国际拍卖会上失信,对国家和国人都有影响。这件事发生后,我去美国纽约参加拍卖会,签证官认识我,他嘲讽地说:你干嘛要去美国,中国人不是不付钱吗?我马上就跟他说,次贷危机不是你们美国制造出来的吗?那你们美国不开银行了啊?不讲诚信的人毕竟是少数,不能代表所有人。有些人利用这种爱国情绪借机炒作,有商业利益诉求。作为收藏者,要有自己的心理定位,要权衡利弊,不要受其影响。”
“艺术品终究都应回归社会的,我只能算是这些珍品暂时的主人,替大家保管。”徐其明有意在杭州东站枢纽中心及家乡慈溪,各建造一处综合体,在两地长期展示达到国家一级文物标准的器物各50件,将这批珍宝与社会共享,作为对城市文脉的一种延续,中华民族精神的一种延续。他忠告新生代收藏家:“通过自己的学习发现价值洼地,对增加收藏信心很有帮助。收藏需要信心,但是信心是建立在知识积累的基础上。掌握的知识越多,越不会受他人的蛊惑和市场的影响,不要跟风随大溜,要耐得住寂寞,相信自己的收藏总有一天会笑傲江湖。”
目前,徐龙集团由徐其明儿子打理。他则有了更多时间专心收藏。这样的生活很惬意,每天的电话中,90%以上都是徐其明和藏友交流。每个人的心里都有幸福的定义,对徐其明来说,收藏就是他最大的幸福。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徐氏名人介绍:徐其明(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