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氏美味 百年传承(七)
注重传统餐饮礼仪徐世昌出身翰林,博学多才,文章诗词书画皆精,传统文化造诣很深。说到饮食起居,许福宽特别有感触:“我们小时候都延续外公当年家中的习惯,进餐时特别注重传统礼仪,例如拿筷子、勺子都有规定。”说着,许福宽从厨房拿出了两双筷子,向记者演示了如何拿筷子。这是当时家中的礼仪旧规,这种拿筷子的方法因张开的空间大,中指置于两根筷子中间,不仅便于掌控筷子,还能夹上较大的食物,着实有一定的科学道理。
“不仅如此,在餐桌上还都备有公勺和公筷,夹菜时只能夹取盘子中靠近自己的那一小部分,不能翻、挑。长辈没有动过的菜,晚辈一般不能先吃。”说到这里,许福宽颇有感触,“小时候吃饭时虽然规矩多,但家族中尊老爱幼的美德无时不在,外婆虽是第一个夹菜的人,但她却往往将夹到的菜先放到晚辈的碗里。”
“八十老翁顽似铁,三更风雨采菱归”,这句宋代诗人陆游的诗句正是徐世昌晚年生活的写照,这位“翰林总统”留给后人的,是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礼仪的传承。(天津北方网讯)
“翰林总统”徐世昌
徐世昌不仅担任清廷高官,而且受到袁世凯的重用;并就任过民国大总统。尤以晚节可称,拒绝出任日寇伪职。著述丰富,在文化事业上贡献卓著。
清帝退位后,曾寓居青岛,同其弟徐世光一起,住在曲阜路8号,旧宅尚存。徐世昌有《崂山下宫三官殿怀想》诗云:“临汾会稽九嶷山,三陵遥隔路八千;古今名士谒陵墓,歌功颂德千万年。”诗中的“三陵”是指:尧陵、舜陵、禹陵。尧陵在山西临汾,舜陵在洞庭九嶷山,禹陵在绍兴会稽山下。在游崂时能联想到“古今名士”,来为“三陵”“歌功颂德千万年”。这说明徐氏在隐居之时,仍念念不忘做官的美梦,期盼东山再起,名利薰心的欲望可见。
据载“民国二年初夏,天津翰林徐世昌,后任大总统,游劳山。书‘涵海养云’四字,并其记述,皆篆于太清宫前海岸大石壁上。其记述曰:癸丑四月辛丑,约苏州吴郁生、广州李家驹游崂山,同游者贺县于式枚、合肥李经迈、张士珩,宿于华严庵,明日至太清宫,负峡函海,松石奇古,极雄深幽。靓之致念憨山争席事,俯仰兴叹。返华严庵,仍遵来路历土堑岭,循九水而归。张君独留,次晨之八水河观瀑,蹑梯子石,越烟云涧,别觅归路,往返约三日。道士韩太初善琴,马贤静善谈元,皆此游可记者。天津徐世昌题。”洋洋160余言,堪称刻石大观。徐氏此游,约会的陪同人员,全是清廷同僚,不论政治态度如何,当时都是为避难而一起聚居在青岛的。他们六人中,却是同床异梦。袁世凯的义弟兄徐世昌与李家驹是待机出山,拟做“二臣”;李鸿章的次子李经迈与于式枚正积极进行复辟清室活动;李鸿章的外甥张士珩、与军机大臣出身的吴郁生则是不问政事,张氏热衷问道,吴氏则安于当寓公。
回复 徐培午 的帖子
注重传统餐饮礼仪,徐氏后人代代传承。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