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留平面临“大考”(二)
关键词:长安昌河汽车事实上,在过去的两年间,长安集团对哈飞、昌河的整合非但并不顺利,而且还颇有“按下葫芦,起来瓢”的态势。在这些真实的案例面前,徐留平的“政治经济学”也许依然还是纸上谈兵。
不仅局限在集团整合等内部事务上,徐留平和长安汽车的外界环境也存在问题,不知若以徐氏的“政治经济学”将如何作解。人们记忆犹新的是去年3月8日,在重庆代表团按日程审议计划报告和预算报告时,当着国务院国资委主任王勇的面,重庆市市长黄奇帆毫不客气地说:“最近3年,汽车市场一路高歌猛进,市场销售量都翻番,在这个心态下,企业老总就疯了,就直线思维,你去看,现在的国企老总老是说,‘十二五’规划内,车辆生产要翻番,现在是200多万辆,都在往500万辆走,好像整个世界都是他们的。”说到动情之处,黄市长甚至是捶桌而言。黄奇帆还不留情面地指责:“企业老总如果飘飘然,以为自己变成省委书记、省长的座上宾,一昏了头,到处布局,同时开工,几乎就是两三百万辆的规模,他们过去20年也就搞了200万辆,今后5年就要突然增加200多万辆,都昏了头了。”他甚至警示:“我有心理预感,这些企业会把过去20年辛辛苦苦积累的资本,在5年里付之东流,将来全部坏账,你信不信?”
尽管黄市长慷慨激昂的捶桌直言没有点名,而业界无不认同:“长安集团正是黄奇帆口中 ‘拥有几十个子公司但整合乏力’的大集团代表”,没有人不认为是在“直白警告长安汽车,谋霸业勿飘飘然”。
最后,通观此次昌河汽车员工罢工事件,还让笔者想起前面提到的一个企业家的观点。2009年9月,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曾庆洪在一个汽车论坛上表示,“国家鼓励汽车行业的兼并重组,但不是单纯的重组。部分企业盲目追求规模,在条件不成熟之下,对兼并重组蠢蠢欲动。目前国内企业还没有具有完全重组一个企业的能力,不管是一汽、二汽,还上汽、广汽,还是长安。曾庆洪还说,判断企业有没有重组兼并的能力,没有这个能力进行兼并会1+1小于2,不是1+1大于2。所以企业要检讨重组能不能带来1+1大于2的效果。
愿谙熟“政治经济学”的徐留平顺利通过此次“大考” 。 本帖最后由 徐培午 于 2012-1-21 11:25 编辑
徐留平升任董事长 全面掌控长安汽车集团
http://www.jfdaily.com/jfimg/2010-44/2545298.jpg 回复 徐培午 的帖子
希望徐留平顺利通过此次“大考” 。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