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卫 发表于 2012-5-7 09:26

徐生义和他的爱心书屋


“我办书屋不图回报,我只想让爱心在这里得到延伸”说这话的是泗阳县南刘集乡庄黄村的徐生义。
老徐今年70岁,他是1967年在抗美援越前线入党的老党员,2010年在自家的新房子里自费办起了农家图书馆。
4月8日,星期天,我慕名采访了老徐的图书馆。图书馆位于245省道边上的一幢三层小楼的二楼,很远便能看到“大成图书馆”的精致招牌。上了楼梯,我看见一位农民模样的老人戴着眼镜正在整理图书,不需说他就是图书馆的主人徐生义。
我问老徐:“怎么想起办这个图书馆的?”“我儿子喜欢书,家里有几百本各类书籍,我早就想把这些书免费提供给需要的人阅读,可惜没有场地。2010年家里有了新房子,我用不多的积蓄添了些书,把房子稍加装修,就开放了”老徐满是自豪。
交谈中,我了解到,刚开始的时候,一天也来不了几个人,还有不少人说闲话,老徐硬是坚持了下来。随着读者人数的增多,原有的图书不能满足需求。从2011年11月起,老徐在上海工作的儿子徐卫东在百度贴吧中创建了一个“捐书吧”发动更多的人加入到这一公益性活动中来。
在上海,徐卫东不管有多忙只要接到捐书的电话,他都会放下手中的活,第一时间赶到捐书者说的地方取书。在南刘集,每收到一份爱心,老徐都会按照包裹上留的电话号码给捐书者回话,告知书已收到。这样,原本半年都不回来一次的徐卫东半个月就要回来一次,把收集到的图书送回,并把老家收到的书拍成照片发到“捐书吧”当中,供网友监督;识字不多的老徐会根据名称把书分门别内的整理到花了1500元钱买来的二手书架上。
老徐图书馆中的书在不断增加,现在已超过3000册,看书的人围满了简易的书桌,有小学生、初中生,还有上了年纪的长者。朱金凤是个留守学生,住在邻村,每到周末都会骑自行车来看书,她告诉我,现在越来越喜欢来这里了,要是不来的话总觉得这个周末不充实。庄黄村的成为祥是位退休医生,每天都到老徐的图书馆看书,在看完《邓小平文革岁月》后感动的留下了眼泪。大成四组的蒋有才光是《济公传》就看了两遍。老徐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的记下了各种字体的借书记录,还有位没留下名字的读者写下“我们的好党员徐生义--大公无私,谨慎诚信”的留言。
老徐却说,我要对得起给我寄书来的朋友,每箱书光是邮费就花四五十元,我自己不图回报,我只是想为公益做点事,我能做的只是提供个场所让捐书者的爱心在我这里得到延伸。
起身告别的时候,图书馆看书的人都已散去,令我感动的是书桌上的图书被读者整理的整齐划一,好像在等待下一批需要它的人。(文:於亮)

本篇文章来源于http://www.banyuetan.org/ 原文链接:http://im.banyuetan.org/rtdj/hot/120507/66686.shtml

徐晓夫 发表于 2012-5-7 10:12

{:6_134:}“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西汉.刘向

徐玉杰 发表于 2012-5-10 09:16

{:6_167:}真正的书人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徐生义和他的爱心书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