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娟:自制月饼,传统文化久违的回归
中秋吃月饼,相信不少人不是买的就是获赠的,但如今有些人选择按照自己喜好的口味、花纹样式亲手制作无添加剂、少糖分的月饼。福建省泉州市市民刘阿姨就是其中之一,今年她在家自制了两百多个月饼,并赠送给亲朋好友。(9月27日《泉州晚报》)
说到自制月饼的好处,至少有这么几个方面:一是干净卫生,质量有保证;二是价廉物美,据刘阿姨测算,一个自制月饼的材料成本仅在2至3元;三是以自己动手制作的月饼相赠,更能让人感受到暖暖的亲情友情。
在笔者看来,除了这些外,自制月饼更大的意义在于,营造了深厚的节日氛围,是传统节日文化的一种回归。在我国的民俗中,中秋和端午、春节合称“三大节”。笔者小时候,中秋节还没到,准备面粉、糖霜、奶油、鸡蛋、芝麻等制作月饼的辅料,一家人是忙得不亦乐乎,左右邻居也互相帮助。过中秋节时,大家还会把自制的月饼拿出来,齐聚满月下,比比看谁家制作的有创意,谁家的色香味俱全……可现在,这些传统习俗被众多的80后、90后逐步淡忘,若有若无地存在着。就拿做月饼来说吧,不少同事和朋友是这样回答的:“还要加班,没时间做”、“不会做,买来吃就完事了”、“不知道除了吃月饼之外,中秋还要做些什么”……是呀,仔细想一想,除了月饼外,我们还关注中秋节什么呢?
作家冯骥才曾说过:“一些传统节日之所以中断乃至消亡,实际上是它的精神内涵被人忘记,它的精神载体不复存在。”当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在情人节、圣诞节互赠礼物,却有很多人不知道年画、糖人,没听过唢呐,不识艾草、菖蒲。原本产生于民间的中秋、端午、清明等传统节日,一些节俗已不再见于民间。我们不禁要问,到底是因为失去了历史精神与文化情感而丢弃了自己的节日,还是因为放弃了自己的节日而淡漠了历史尊严与文化的情怀?
文化本身是一个民族传承思想的纽带,我们不能看着曾经陪伴我们成长甚至一生的传统,在现代商业文明的长驱直入中走向消亡。包括中秋节在内的多个传统节日设为法定假日已经多年,凸显了国家对传统节日的重视,为弘扬传统文化创造了条件。倘若我们仍不去体味这些节日所蕴涵的历史文化,甚至仅把吃喝玩乐视为节日的要义,那就难免会淡化节日的意义,更会人为地割断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对共同精神家园的守护。
传统的就是现代的,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们应该依靠传统方式让传统节日复活,应该学会并且记住自己的节日。好好利用中秋国庆这八天长假,让我们共同在补课中迎接中秋节吧:虽然你可能没有条件去亲手制作月饼,但起码要知道我们先人设立这个节日蕴含着对团圆的期盼;虽然你可能不能参加各种庆祝中秋的活动,但起码可以与孩子一道重温一下中秋祭月的典故;虽然你可能还要外出旅游或者节日加班,但也请抽时间多和家人聚聚,哪怕只是中秋节的一顿团圆饭。
(来源:齐鲁网) {:6_134:}看照片中的月饼就有食欲,比市场上卖的实惠多了。 {:6_167:}放心食品。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