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副教授徐蓉解读:十八大报告确立中国外交新理念
本帖最后由 徐卫 于 2012-11-12 17:48 编辑上海复旦大学社会科学基础部副教授徐蓉就“党的十八大确立中国外交新理念”等话题,与广大网友在线交流
东方网记者杜丽华11月12日报道:“中国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重申了中国外交的既定原则。同时,也提出一系列中国外交新的理念、新的论断、新的观点。
十八大期间,上海市委宣传部理论处携手东方联合策划“读微言明大义”十八大系列微访谈,邀请上海理论学者做客@韦彦义。上海复旦大学社会科学基础部副教授徐蓉昨天通过东方,就“党的十八大确立中国外交新理念”等话题,与网友进行在线交流。
徐蓉认为,报告中新的外交理念包括对国家之间和平发展、共同发展、相互合作等的深入阐述,对开展对外交往的途径、依靠力量等的新阐述,对开展公共外交、人文外交的理念阐述等,尤其是提出了建设国家关系的社会基础问题。
徐蓉说,未来的中国外交将总体战略框架基本不变的前提下开展,变化的因素主要体现在对外交主体力量的进一步拓宽上。尤其是在政府主导之下,对非官方力量和民间力量的运用。
有网友请徐蓉评价中国当前在外交领域的表现,徐蓉说,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对外有礼有节、有原则、有技巧地开展对外交往,已使中国外交逐步形成软硬相济、宽容和严正并存的风格。在与其他国家进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中,从单一的语言表态到语言与行动的相互结合,对外交往正在探索中走向前进。
徐蓉表示,当前我们主要应对的是三个层次的对外交往。分别是改善和发展与发达国家的关系,妥善处理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以及继续加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以发展中国家的身份开展对外交往,永远做发展中国家的可靠朋友与真诚伙伴是中国不变的基本立场。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中国要扎实推进公共和人文外交。徐蓉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交往的资源不断丰富,不仅使政府和各类政府组织的官方交往逐步完善,而且也在努力推动多种形式的非官方交往过程中取得了可喜成绩。以信息、文化为主导的公共外交也日益受到重视,以文化、艺术、教育、体育、旅游等为主要内容的人文外交开始走向前台。
徐蓉认为,全球化既带来机遇也带来挑战,融入全球化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全球化给中国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国家利益、独立自主、竞争与合作、国家安全等领域带来诸多观念层面的变化。如何在参与全球化过程中,不断确立自身的优势,已成为我国外交新课题。
{:6_134:}和平发展,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6_167:}宗亲发贴辛苦了,谢谢分享!
要想徐氏宗亲网好 就靠你我他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