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卫 发表于 2012-11-28 15:19

徐焰:处理对日关系需要大手笔



实事求是地讲,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在国际反法西斯战争的大背景下取得的,仅就中国战场而言,战争结束时日强中弱的形势仍未改变。战后日本当局乃至主流观念只承认败于美国,不承认输给中国。美国占领日本后,不仅在1948年宣布免除其赔偿义务,还给予大量的经济援助帮助其复兴,苏、英等国和国民党当局也只好宣布放弃赔款要求(后来新中国对此也不能不承认现实)。
新中国成立一年后敢于出兵朝鲜,同美军作战还能连连取胜,刚被美国打服的日本人在惊愕之余改变了对华观念。从毛泽东时代起,中国领导人长期着眼于争取日本中立化,削弱美国对日控制。为此,中方在不能官方建交时便搞“民间外交”,以民促官,终于促成1972年的邦交恢复。
上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的中日关系比较好,又有中、美、日在战略上联合抗苏这个“一条线”战略的大背景。此时实现“经济起飞”的日本因处于施援地位,对中国又滋长起傲气,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赴日留学的许多人都有此感受。进入新世纪后,随着中国崛起且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日本主流观念显得不适应,其右翼更有些受刺激而呈疯狂状。中国许多民众近年来也一扫改革开放之初的某些自卑,对日本及周边其他一些国家有了足够的底气并升腾起自豪感。中日民意调查统计显示,两国恶感近年上升,主要出于这一原因。
一些不了解日本情况的人总愿单纯对比中日两国军力,并作出军事冲突的预测。他们不知道,目前日本自卫队没有独立的指挥权而受美军控制,中日开战就等于中美交战。何况美日双方确定“周边有事”(指的就是朝鲜半岛、台湾)时,日本自卫队要支援美军行动,这等于规定日本武装力量是美军的附庸。
如今中日之间领土争执的钓鱼岛问题,正是美国1971年归还冲绳时故意制造并留下的矛盾。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代对此问题提出先行搁置,正是为打破美国加剧中日矛盾的图谋,并在当年得到了日方同意。如今日本民主党内阁在钓鱼岛问题上炒作,既是争取选票的内政需要,也是配合美国重视亚太战略的外交考虑。对这种违背两国政府原先约定的做法,中国方面自然应该采取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同时也要看到美国在中日之间所起的作用,争取使两国关系不要被美国所左右。
在冷战结束和国际经济“全球化”之后,中日之间的矛盾与抗日战争时已不可同日而语,不能再通过武力拼胜败来解决。两国现在已是“两强并立”,在政治影响力、军事实力上中国强于日本,经济上双方各有长短(总量中大于日,质量日强于中)。再加上日美军事同盟的因素,双方发生战争可以说不会有赢家。
从经济角度看,中日经济近些年已纠结在一起,可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中日的经济界人士和企业家其实都知道,双方和则两利,斗则两伤。中国作为一个大陆国家的“内向能力”还远强于日本,若单单爆发经济战日方损失也会更大。
当然,中国下一步的发展同样希望保持同日本的合作。虽然中国的发电量、钢产量等工业化阶段的主要指标已是日本的几倍,高端产业水平却还不及。例如日本在“综合信息能力指数”方面仅次于美国而居世界第二,中国的数码技术和高质量复合材料,现在主要从日本引进。再如光纤通信设备、信息家电、各种重要的电子元器件及原材料等技术,中国也要从日本进口,而且这些项目将对中国推行工业化与信息化并举的发展战略有重大益处,保持和发展双方的经济技术合作对中日将是“双赢”的结果。
如展望中日关系未来的发展,存在三种选择可能:一是日本加深与美国结盟提防对付中国;二是中日不即不离、摩擦不断;三是中日合作,共同促进两国及东亚、东南亚的繁荣。
从中国的最大利益出发,自然应争取第三种可能性,然而从当下情况看很难实现。目前出现的大致是第二种可能,也许还会走向最坏的可能。不过,中国如果运用好战略运筹,并进一步增强综合国力,中日关系的发展并非十分悲观。总之,在国际关系中,一切取决于力量对比。当今的中国既要振奋民族精神,又要警惕非理性的民族主义。抓住新世纪的机遇期,我国将会迎来强盛期,包括对日关系在内的对外关系就会进入一个新阶段。
(2012年第10期《同舟共进》徐焰) http://img.ifeng.com/page/Logo.gif

徐玉杰 发表于 2012-11-28 19:09

{:6_167:}宗亲发贴辛苦了,谢谢分享!
徐氏宗亲网越来越好!

徐晓夫 发表于 2012-11-29 08:43

{:6_134:}拖垮小日本。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徐焰:处理对日关系需要大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