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卫 发表于 2012-12-1 20:14

雾里看花到徐园





  秋冬时节,瘦西湖徐园陈列了数百盆精品菊花。清晨,曙光初照,薄雾氤氲,如舞台上打的一束束追光,把徐园装扮得流光溢彩亦梦亦幻。
  穿过长堤春柳和桃花坞,就到了建于1915年、曾是徐宝山祠堂的“徐园”。门前两尊石狮子亲切迎人,月洞门似盈盈圆月,门上题额“徐园”二字,笔力遒劲酣畅,结体雄浑茂密,人赞“不深得书法三昧者不能为也”。透过这圆月景框望过去,园内小桥流水、黄鹂翠柳的景致,犹如一幅中国画扇面小品,而字径逾尺的“徐园”二字,就是与画幅相得益彰的绝妙题款了。
  游人至此,许多导游会用各种“版本”的解说词,把这“徐园”演绎得绘声绘色妙趣横生:当年题额的吉亮工看不起这个盐枭出身、目不识丁的草莽英雄“徐老虎”,写“園”字时,竟用绑腿布故意把框里的“袁”字写得像个“虎”,暗讽徐老虎是困兽之意。吉亮工自号“风先生”,每遇狂风就笑,笑不止就大哭;还时常与风叽叽咕咕不知说些什么。风先生写“徐园”的故事,自然也是“雾里看花”。
  我常常逛徐园,却从来没有逛腻过。整个园子包容了中国园林的所有元素,厅,榭,馆,廊,池塘,石桥,花窗,粉墙……布置很有章法,起承转合,错落有致,花木竹石,美轮美奂。难怪当年易君左在《闲话扬州》中称赞徐园:“园林的设计真不错……花木楼台,假山奇石,大可以流连。一切陈设也很简洁。徐老虎的牡丹芍药是有名的……”
  园内正厅为“听鹂馆”,构造精致,陈设古雅。听鹂馆应是取意唐诗“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馆前有两副楹联,一是清同治状元陆润庠的 “绿印苔痕留鹤篆,红流花韵爱莺簧”;一是阮元的“江波醮绿岸堪染,山色迎人秀可餐”。无疑为景点的人文韵味增色不少。
  听鹂馆前,左右各置一铁镬,重逾千斤,相传为南朝萧梁时的镇水之物,距今已有1400年历史。铁镬旁有一块焦汝霖撰写的《铁镬记》碑,因为是篆书,一时也弄不明白,导游就让游客参与竞猜,有说是盛水灭火的,有说是做扬州炒饭的……老扬州戏说这种“大铁锅”:三天三夜烧不滚,三天三夜不得冷!
  主厅西侧是“春草池塘吟社”,有角门可通“冶春后社”,都是骚人墨客聚会雅集吟诗作赋的所在,春秋佳日,买鱼烧笋,觞咏竟夕。从“吟榭”向西北行去,有曲廊逶迤连接,就到了“冶春后社”与“疏峰馆”。疏峰馆前,有怪石参差错落。中有一石,如佝偻翁状,乃是湖石中的名品。徐园从这里“泻”开去,隔湖相望小金山,又可远眺钓鱼台和更远的五亭桥,完美地运用了中国园林传统的“借景”手法。
  园东的“羊公片石”碑亭内有一块碑石,镌刻扬州三狂士之一吴恩棠撰写的《徐园碑记》,在导游嘴里脸谱化的徐老虎,碑文上却多溢美之词:“讲武余暇,审定金石,鉴别精致……彬彬有儒将风。” 正是这徐老虎喜欢的金石却让他一命呜呼。关于徐宝山之死,又如雾里看花:一说徐宝山明确表示不拥护袁世凯称帝,袁便派人以送古董为名除掉了他。另一说见风使舵的徐宝山又投靠袁世凯,革命党人以送古瓷瓶为诱饵,把徐宝山炸死。然而碑文上却说为建徐园,退位的袁世凯还批给了一万“袁大头”,真个是,“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当年营造斯园,不能不提到一个叫杨炳炎的老头,碑文上说他“躬任其劳,亲为监督”,每天徒步往来,侵晨而出,戴星月而返。如果有一花一石位置不称意,往往到瘦西湖上画船箫鼓归去,还能看见这个老头在夕阳下指挥的身影。呵呵,我从心眼里感激这个认真执著的老头,阴错阳差让我们后人有了一个这么好的旅游景点!
  徐园很快就要一百岁了,关于徐园的故事也渐行渐远变得扑朔迷离起来。当年建徐园时,风先生撰写了一副对联:“感慨意如何,煮酒话当年南北;英雄人不见,看花到今日园林”,我在今日园林雾里看花,自有另一种美感。http://img.hexun.com/home/hx.gif


徐晓夫 发表于 2012-12-1 20:59

{:6_134:}永远是个谜的徐园。

徐玉杰 发表于 2012-12-2 12:58

{:6_167:}我看不错噢 谢谢楼主 !
徐氏宗亲网,我的最爱!

徐园德阳 发表于 2012-12-3 13:06

徐晓夫 发表于 2012-12-1 20:5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永远是个谜的徐园。

其实,我就不是个谜,呵呵!

徐田金 发表于 2012-12-3 14:01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雾里看花到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