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卫 发表于 2013-2-19 16:12

徐秀兰:"虎头鞋"的看守人



  汩汩流淌的大沽河畔,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在这里繁衍生息。“戴虎头帽、穿虎头鞋,无病无灾,长大做官”,这里接近“百岁”的孩子们通常会头戴虎头帽、脚穿虎头鞋……千年已过,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愿望亘古未变,只是虎头鞋、虎头帽的身影却渐行渐远。

  做出深厚感情

  徐秀兰是移风店镇毛公泊人,已有70多岁。目前做虎头鞋、虎头帽已经50多年,她对这项工艺有着深厚的感情,做出的虎头鞋、虎头帽、布老虎等都栩栩如生。

  徐大妈告诉记者,自己小时候就穿过虎头鞋,戴过虎头帽,也见自己的母亲经常为亲戚的孩子做鞋帽。但是真正与这项工艺结缘还有一段故事:当时,刚结婚的徐大妈由于身体的原因无法下地干农活,为了能够赚点钱养家糊口,就跟婆婆学起了做虎头鞋、虎头帽。这一做就做出了感情,再也没有放下。

  由于虎头帽、虎头鞋、布老虎的制作工序比较复杂,全是手工制作,刚开始学习的徐大妈一开始并不适应。“做一个大的布老虎需要39道工艺,全部是手工,先要用小样比着裁剪、然后再缝制、再用麦糠等将缝起的虎样一点点地填满,然后再绣上鼻子、眼睛、还有‘王’字。单是一个小小的眼睛就需要9道工艺。而做一双虎头鞋,单是纳鞋底就需要一层棉、多层布。做这个还十分讲究对称,针脚也要匀称,一不小心就会做歪了鼻子、眼睛。”

  大妈回忆说,以前经常有很多小贩来家里来批发,然后分散到各集市上出售,“那个时候还有很多青岛的小贩也来买,做多少买多少。”

  自编虎故事

  徐大妈告诉记者,做虎头鞋、虎头帽不但需要细致的工艺、也需要极大的耐心。虽然有时候也觉得很累,也赚不了多少钱,但是这么多年来,已经对它产生了深深的感情。有时候,看着做好的布老虎、虎头鞋、虎头帽感觉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它们瞪着一双双小虎眼,十分可爱。

  别看是个累人的活,但是徐大妈却觉得乐趣多多。这些年来,大妈还特意自编了些虎故事,如“老虎看梨树”、“老虎山”等。

  说着,大妈兴致勃勃地给记者讲起了“老虎山”的故事:“从前,有座山,山上住着只老虎。山下住着个瞎眼老婆婆,老婆婆有个孙子叫虎宝。虎宝很孝敬奶奶,冬天在山下捡柴火、摘野果,给奶奶充饥解渴。虎宝一天天长大,就想去山上砍柴,换大米、白面给奶奶吃。那天他拿好绳子、带上柴刀,刚一到山顶,老虎就突然出现了,张牙舞爪向他扑来。虎宝很害怕,急中生智连忙跪下说:‘虎大哥,我可找到你了。奶奶想你想得眼睛都哭瞎了,说让我无论如何都要找到你。奶奶说头上带王字的那个就是你。’因为老虎经常去湖边喝水,见自己在湖中映出的影子确实有个王字,就信以为真,点了点头就离开了。老虎觉得还有这样一个奶奶想自己都哭瞎了眼,所以也要孝敬奶奶。于是它也每天将猎取的野鸡等送到山下的奶奶家门口……”

  令人苦恼的传承问题

  虎头鞋随时随季都做,宽敞的内部空间和宽阔的鞋底既有利于幼儿脚丫的生长发育,又可以防寒保暖,一年到头穿用;虎头帽的制作则在九、十月份秋收后进行。

  由于这种手工加工费时费力,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老年妇女的相继谢世,沽河两岸的村庄中,虎头鞋和虎头帽已极为罕见,现仅在该镇的毛公泊村才能发现,掌握这项技能的仅有3名老年农村妇女,平均年龄在65岁以上。

  但令徐大妈苦恼的却是虎头鞋、虎头帽工艺的传承问题。徐大妈曾把这手艺交给自己的几个女儿,可是由于费时费力也没有个好价钱,女儿们很少再做这个了。在徐大妈的周围,没有一个年轻人愿意学习这个了。往后如何传承下去还是个未知数。徐大妈告诉记者,等自己老了,可能只能把做虎头鞋、虎头帽的小样留给后人。

  传承两千多年

  传说战国时期,燕国伐齐,齐国连连失手,后田单摆火牛阵破燕复国。当时,棠邑古城(属今移风店镇)是齐的战略后方。战后,饱受战乱的两岸人民开始重建家园。由于当时瘟疫流行,饿狼、恶狗偷卧路边、林旁,时常有婴孩被野兽吞噬。因虎乃“百兽之王”,妇女们便用丝线在婴孩鞋上绣一个虎头,用以威慑百兽。这鞋便是虎头鞋。


  当时为了鼓励繁衍生息,每逢有婴儿出生,胶东王常常亲往祝贺。有的人家见王爷身着红袍、神采奕奕,便用同样的布料给孩子做一顶小披风,用丝线绣出眼睛、眉毛、鼻子、嘴巴等,俨然一个老虎的模样。这便是虎头帽。穿上虎头鞋、戴上虎头帽暗喻“无病无灾、虎头虎脑、长大做官”的意思。

  就这样,虎头鞋、虎头帽的风俗逐渐传播开来,并传播到半岛地区,如今已有2000多年。在兴盛时期,基本家家户户的妇女都会做虎头鞋、虎头帽。不过,由于制作虎头鞋、虎头帽费时费力,加之老年妇女的相继谢世,现在会这项工艺的人越来越少了。

  从春秋战国到现在,虎头鞋、虎头帽经过多年的演变,其在用材上、颜色上虽然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但仍然保留了其古朴、原始的本色。

  虎头鞋、虎头帽艳丽的色彩搭配和栩栩如生的造型,既满足了人们的审美情趣,又借虎的形象传递了爱意和祝福,美学价值更是一目了然。虎头鞋所包含的民俗学价值,是它在民间流传至今的主要原因。

  记者 王艳 实习生 肖常俊 摄影报道

徐晓夫 发表于 2013-2-19 22:36

{:6_134:}应该申报非世界文化遗产。

徐玉杰 发表于 2013-2-19 23:22

{:6_167:}真够猛的,不是一般人能做到
我是不是太肉麻了!徐氏宗亲网我来了!

徐学彬 发表于 2013-2-20 02:30

继承下来,千万别消失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徐秀兰:"虎头鞋"的看守人